成吉思汗评传/中国古代军事家评传丛书

成吉思汗评传/中国古代军事家评传丛书【成吉思汗评传/中国古代军事家评传丛书】中国古代军事家评传丛书所选军事家涵盖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大部分时期 , 反映了中国兵家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 , 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 。如果传主有多重身份 , 也只以其军事事迹为主 , 以突出本丛书特色 。由朱清泽编着的《成吉思汗评传/中国古代军事家评传丛书》为该丛书的其中一册 评传採取夹叙夹议的方式 , 既介绍传主的事迹 , 也介绍其军事思想 , 并作出评论 。在写作方法上 , 既要讲人 , 也要讲故事 , 要求语言生动 , 叙事精彩 , 引人入胜 。
基本介绍书名:成吉思汗评传/中国古代军事家评传丛书
出版社:解放军出版社
页数:254页
开本:16
作者:朱清泽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语种:简体中文
ISBN:7506567237
内容简介成吉思汗 , 蒙古帝国可汗 , 名孛儿只斤 , 铁木真 。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 元王朝的奠基者 。1206年建立大蒙古国 , 此后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 , 征服地域西这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 。元朝建立后 , 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为元朝皇帝 , 庙号太祖 , 追尊谥号“圣武皇帝” 。后来 , 元武宗海山 , 又加謚“法天启运圣武皇帝” 。《成吉思汗评传/中国古代军事家评传丛书》由朱清泽编着 。图书目录总序 前言 第一章 少年英杰 一、草原抢亲 二、父亲遇难 三、月伦教子 四、患难真情 五、结拜安答 六、韬光养晦 第二章 大漠喋血 一、初试锋芒 一、自立门户 三、针锋相对 四、联金破敌 五、猛虎添翼 六、决战阙奕坛 七、疆场情缘 八、初颁“札撒” 九、相互斗智 十、艰难一战 十一、浑水盟誓 十二、计灭克烈 十三、大破乃蛮 十四、请君入“瓮” 第三章 称雄漠北 一、立国称汗 二、黄金家族 三、推行千户制 四、扩建“怯薛” 五、推广蒙文 六、制订法典 七、巩固汗权 八、指点江山 第四章 挥师灭夏 一、虎视眈眈 二、奇思妙想 三、武力逼和 四、灭亡西夏 第五章 蒙金战争 一、宿怨渊源 二、知己知彼 三、整军备战 四、首战告捷 五、血战会河堡 六、东西并进 七、蒙辽结盟 八、夺关逼和 九、组建炮军 十、中都大捷 十一、选将授权 第六章 西征风云 一、西辽之争 二、讹答剌事件 三、师出有名 四、四路进击 五、猛追穷寇 六、英雄惜英雄 七、雪山讲道 八、班师凯旋 九、西征略评 第七章 逝世前后 一、灭金战略 二、心事重重 三、逝世原因 四、特殊葬礼 五、英魂永在 第八章 兵家翘楚 一、各擅胜场 二、建军高明 三、治军有方 四、战略超凡 五、战法灵活 第九章 功过评说 一、领导人评说 二、国内学者评说 三、国外学者评说 四、笔者简评 五、成功之道 附录1 成吉思汗生平大事年表 附录2 主要参考资料 后记文摘1162年 , 也速该率领部众与塔塔儿部落展开激战 。他用计谋击败了塔塔儿部众 , 俘虏了塔塔儿部首领铁木真兀格后凯旋 。正当也速该满面笑容地回到营地——斡难河边的跌里温盘陀山 , 走进自己的蒙古包 , 恰巧一个婴儿呱呱落地 , 这就是他的第一个儿子 。这个男婴的两只眼睛似猫 , 大且圆 , 有神如火 , 容颜红润放光 , 右手握着髀石般的血块 , 形似“苏鲁锭”(长矛) , 是蒙古族战神的象徵 。按当时当地的习俗 , 人们都认为这是吉祥的徵兆 。婴儿的母亲月伦夫人 , 是蒙古高原上一位秀外慧中、有胆有识、聪明能干的女性 。她与也速该结婚后 , 备受也速该的爱恋和尊重 , 因而夫妇两人逐步加深了感情 , 恩爱弥笃 , 相敬如宾 。眼下 , 月伦本来就因为早生贵子而甜美滋滋的 , 又看到凯旋的丈夫 , 更是喜不胜喜 , 流出了幸福的热泪 。她恭请丈夫也速该给新生儿子起一个响亮的名字 。也速该兴奋地说:“今日咱家是双喜临门 , 一来我领兵打了一个漂亮仗 , 二来你幸运地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 , 为了祝贺作战胜利和喜得贵子 , 永远记住这个喜庆的日子 , 我看就以被俘虏的塔塔儿部首领之名 , 叫他铁木真吧!”月伦拍手叫好 。从此 , 铁木真的名字 , 随着岁月的变迁 , 飞出毡房 , 后来又随着他的征战活动 , 连同其尊号“成吉思汗” , 逐渐从蒙古高原向着中原大地、向着整个地球传播开来了 。二、父亲遇难 也速该与月伦结婚十年 , 几乎每隔一两年 , 月伦便生一子女 , 前后共有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长子铁木真 , 次子合撒儿 , 三子合赤温 , 四子铁木哥斡赤斤 , 女儿帖木侖 。铁木真渐渐由幼儿进入童年 。按照当时当地的风俗习惯 , 他的婚姻大事被提到了家庭的议事日程上 。不过 , 这时蒙古高原正常的婚姻仪式 , 除了强行抢婚之外 , 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程式 , 即相亲、求婚、许婚、下聘礼、设许婚筵席、迎亲、送嫁、行见公婆之礼 , 以及大摆结婚筵席 , 等等 。铁木真的初次婚姻 , 已经与他父母的婚姻大相逕庭 , 基本是遵循上述正常婚姻程式办理的 。铁木真九岁时 , 跟随他的父亲也速该到舅舅家去为自己订婚 。在途中遇到了一位老人 , 名叫特薛禅 , 属于弘吉刺部人 。特薛禅老人特别有眼力 , 他看出铁木真长得英武、聪明 , 颇有点像他父亲也速该的“勇士”气质 。老人问明也速该父子的情况后 , 便快活地说:“我家有个女儿叫孛儿台(又译孛儿帖) , 今年十岁 , 有仕女之貌 , 有后妃之状 , 有善良之心 。这是神灵让我们的姑娘长得像仙女一般 。依我之见 , 咱们两家做亲家 , 是顶顶合适不过的!”据历史地方志记载 , 弘吉刺部的女子长得特别美丽 , 可见 , 特薛禅老人对女儿的形容是接近真实的 。也速该见老人如此热诚 , 便带着也速该和铁木真来到特薛禅的家中 , 见到了少女孛儿台 。姑娘的确长得十分俊美 , 面有光 , 目有烨 , 俏丽若三春之桃 , 清素如九秋之菊 , 与特薛禅老人所言完全一致 。所以 , 也速该非常喜欢她 , 铁木真也一见钟情 , 于是马上说定两家订亲 。按照当时蒙古人的习俗 , 双方订亲后 , 男方铁木真须暂留岳父家中 , 为的是一面熟悉人情世故 , 一面让小两口逐渐建立感情 , 这是一种“夫从妇”即男就女婚的制度 。P4-P5后记这本小书 , 是笔者多年从事《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军事人物”丛书和《军事大辞典》等蒙、元军事史编纂工作的副产品 , 也是蒙、元史着名专家学者热心指导帮助的产物 。早在1981年 , 我为撰写《中国大百科全书》和《中国军事百科全书》蒙、元军事人物、思想和战争条目释文 , 经常去南京大学历史系 , 请教着名的蒙、元史泰斗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亚文明史》编委副主席韩儒林教授 。时年80岁高龄的韩先生 , 十分热情、十分深刻地多次给我讲授成吉思汗生平和蒙古军征战的若干学术问题及其争论焦点 , 讲授他如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蒙元史学的经验 , 还为我开列了长长的必读书目单 , 介绍我参加蒙、元史学会 , 向期刊推荐我的拙文 。鼓励我说 , 军人写军事人物和战争有特殊优势 。又说 , 他的图书资料无偿地供我阅读使用 。直到1983年 , 韩先生在逝世前两个月 , 依然满腔热情地惦记着我承担的军事百科条目的编审出版工作 。韩先生精心于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 , 热心启迪后学和诲人不倦的精神 , 让我永誌不忘 。此外 , 我还得到着名学者杨志玖教授、蔡美彪教授、陈高华教授、周清澍教授、周良霄教授、贾敬颜教授、杨讷教授以及韩先生的学生陈得芝教授、邱树森教授等在学术上的热心指导和帮助 。作者曾多次参加蒙元史学研讨会 , 结识了包括珠荣嘎、达林太、成吉思汗34代嫡孙达遴等多位蒙古族史学专家 , 从他们身上得到许多教益 。我还到了成吉思汗陵及成吉思汗进军中原时涉及的战场进行实地考察 , 从而对成吉思汗这位世界伟人的业绩及其军事思想、指挥艺术 , 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1992年 , 经军事科学出版社王显臣社长的督导 , 我出版了小册子《成吉思汗》 。1996年 , 经军事科学院范中义研究员推荐 , 加入了戴逸、毛佩琦两教授主编的“中华历史文化名人评传·兵家系列”丛书 , 以《成吉思汗评传——一代天骄》之名出版 。眼前这本小书 , 是在毛佩琦、黄敏等学者指导下 , 在上述两本小册子基础上修改加工而成的 。现趁修订出版之机 , 向所有帮助我的专家学者和女婿郑建新表示诚挚谢意 。笔者已届耄耋之年 , 精力和视力大不如从前 , 文稿可能存有许多错谬 , 敬请方家教正 。序言成吉思汗这个名号 , 世上之人几乎妇酒孺皆知 。然而他是何许人也?许多人并不太清楚 。我这里概括地说:他是在12—13世纪期间 , 在中华民族历史上 , 在震惊世界的战争舞台上 , 出现的一位叱咤风云、横扫亚欧、震撼全球、推动和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大军事家、大政治家、大战略家 , 大蒙古国缔造者、大元帝国的奠基人 。他在中国乃至世界众多的帝王、统帅、军事家、政治家中 , 大概是最具世界性影响力的历史人物 。成吉思汗(1162—1227年) , 是其“官衔”称号 , 他的名字叫铁木真 。铁木真这个名字 , 既包含有“铁一样”、ct铁的变化”、“铁之最精者”和“勇士”的意思 , 又包含有cc大树”、“珍木”之意 。铁木真的性格特徵 , 如同他的名字一样 , 刚柔相济 , 大智大勇、大酷大爱兼融 , 将人性的文明与野蛮两个极端集于一身 。其表现 , 一面是刚正不阿 , 刚毅果决 , 铁面无私 , 冷酷无情 , 杀人不眨眼 , 做事或打仗有着钢铁般的决心和意志:另一面是胸怀宽广 , 柔性似水 , 仁慈相加 , 温情缠绵 , 对待他的部属和顺民关爱备至 。铁木真的貌相 , 史书上有许多记载 。《蒙古秘史》云:“这孩子满面红光 , 有一双炯炯发光的眼睛” 。南宋出使蒙古的官员赵珙所着《蒙鞑备录》一书 , 讲到成吉思汗外貌时说:“其身魁伟而宽额 , 长髯 , 人物雄壮 , 所以异也 。”常年来到中国旅游 , 并在元世祖忽必烈身边共事多年的义大利学者马可‘波罗 , 在其《游记》中 , 将听到的有关成吉思汗的长相传说 , 记载了下列文字:“据我所知 , 成吉思汗的外貌 , 非常像他的孙子忽必烈”;“忽必烈个头不高不低 , 四肢匀称 , 整个身材非常得体 。脸面秀丽而宽厚 , 有时像争艳夺开的红玫瑰一样满面红光 。双眼黑黝黝 , 鼻樑高而直” 。又说:“成吉思汗体格健壮 , 聪明机智 , 擅长辞令 , 更以勇敢而着称 。”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有一幅成吉思汗的老年半身画像 , 是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十一月 , 由嫡孙忽必烈令其宫廷画师和礼霍孙绘製的 。成吉思汗长着四方大脸 , 宽宽的额头 , 额前有发微露 , 左右分披 , 深而长的额头皱纹 , 略弯的眉毛 , 炯炯有神的眼睛 , 略高而直的鼻樑 , 肥大的耳垂 , 灰白色的头髮和连鬓鬍鬚 , 宽大的胸脯和肩膀 , 魁梧的身材 , 透出一幅威风凛凛和慈祥福态融为一体的伟人形象 。这跟史书上的记载 , 大体上是一致的 。成吉思汗 , 是中外历史上一位少见的伟大军事统帅 , 也是一位出类拔萃的伟大军事家、战略家和政治家 。在他去世后 , 嫡孙元世祖忽必烈 , 奉其庙号‘‘太祖” , 追尊谥号“圣武皇帝” 。后来 , 忽必烈的重孙元武宗海山 , 又加謚“法天启运圣武皇帝” 。是成吉思汗顺应历史潮流 , 运用“大统一”观念和战争手段 , 把灾难深重、动乱不止、厮杀不断的蒙古高原若干个部族 , 统一在“也可·蒙古·兀鲁思”(大蒙古国)的旗帜下 , 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实体——蒙古族 , 出现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舞台之上 。他对蒙古族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空前绝后的卓越贡献 , 不愧为蒙古族发展史上的一位最杰出、最伟大的民族英雄 。是成吉思汗顺应历史潮流 , 运用“大统一”观念和战争手段 , 针对中国大地上的蒙古、西夏、西辽、金国、南宋、大理、吐蕃等许多政权并存的状况 , 进行了一次伟大的g-事、政治变革 , 为元王朝的创立扫除了障碍 。元王朝 , 是在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史上 , 第一个由少数民族执掌全国政权、国土之辽阔远远胜于强盛汉唐王朝、地位极为重要的历史时期 。当然 , 元王朝实现全国大统一的局面 , 最终是由成吉思汗的嫡孙忽必烈领导完成的:然而 , 它的牢固基础 , 是由成吉思汗亲手奠定的 。因此说 , 成吉思汗确实不愧为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位推动民族融合和历史前进的伟人 。是成吉思汗亲自发动和指挥了蒙古军西征 , 运用“大统一”观念和战争手段 , 严惩了肆意杀害蒙古使者和商队、妄图吞併中国的中亚大帝国花剌子模国王摩诃末 。蒙古军第一次西征 , 远抵裏海与黑海以北、伊拉克、伊朗、印度等地 , 席捲亚欧 , 使万邦震骇 。当然 , 蒙古军西征是一个比较複杂的历史问题 , 至今世上众说纷纭 。但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第一 , 西征是一种军事扩张行为 , 确实给中亚、西亚和欧洲不少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 所以 , 成吉思汗及其子孙被人称为“世界征服者”;第二 , 西征冲破了亚、欧各国的封闭状态 , 沟通了东西方经济、文化联繫 , 把中国发明的火药、造纸术、印刷术、罗盘及驿站制度等传到西亚和欧洲 , 也使西方的医药、织造、天文、历算等传入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