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很理想主义,一生仕途毁于不现实

孔子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的后代,是商朝的宗室 。武王伐纣,建立周朝,为安抚商朝的贵族,封于亳,国号宋,即宋国,所以是殷商的贵族后裔 。三监之乱后,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国,*后葬于宋国故地(今商丘市睢阳区),建有微子祠 。微子启*后,其弟微仲即位 。
微仲去世后,子宋公稽继立;宋公稽去世后,子丁公申继立 。宋丁公去世后,子湣公共继立 。宋湣公去世后,弟炀公熙自立,太子弗父何不得立 。于是弗父何之弟公子鲋祀炀公,欲立弗父何,弗父何拒之,于是公子鲋祀成为国君,是为宋厉公 。弗父何成为正卿 。
网络配图
【孔子很理想主义,一生仕途毁于不现实】弗父何*,子宋父周立;宋父周*,世子胜继立,世子胜生正考父 。正考父事宋国戴、武、宣三位国君,以恭敬着称,一命而偻,二命而伛,三命俯 。正考父尝朝周,取回《商颂》,进行了一些整理补充了在宋国已经亡失的篇章 。正考父*,子孔父嘉继立 。孔父嘉事宋穆公 。穆公临*前,不立己子公子冯,而立兄子公子与夷,以报兄长宣公让国之恩 。去世前遗命孔父嘉辅佐与夷(宋殇公) 。孔父嘉事殇公与夷,屡次对郑、卫等国作战,但多以失败告终,引起国人不满 。孔父嘉有妻十分貌美,引起另一主政大夫华父督的垂涎 。于是华父督借国人不满,发动兵变,掉了孔父嘉与宋殇公 。孔父嘉之子木金父逃到鲁国,从此孔家成为鲁国人 。
木金父生祈父睾夷,祈父生孔防叔,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叔梁纥是为孔子的父亲,是鲁国着名的武士 。前563年晋国荀莹率十一国联*进攻小国逼阳(今山东枣庄市中区),逼阳诈降,联*入城后即降下城门准备袭击联*,而此时叔梁纥则进前托住城门,使联*安然退出逼阳 。孟献子称赞他:《诗》所谓‘有力如虎’者也 。
孔子从小勤奋博学,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尤其对古代的礼仪很有研究,35岁时已是鲁国的礼仪专家 。他把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作为其一生的主要工作,立志吸取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这些古代圣人的经验,创建一个理想的社会 。在他看来,一个理想的社会应该是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个人修养的社会 。然而,西周末年,整个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温文尔雅的周礼全然崩溃,原先维持社会政治的礼乐制度遭到肆意践踏 。当时的鲁国,政权长期受控于大臣,而后来鲁昭公竟然被臣子赶到了齐国 。孔子是鲁国的礼仪专家,作为周公的继承人,实在无法接受鲁国的这种政治格局 。
为了看望被驱逐出境的鲁昭公,同时希望齐国能够给他提供一个施展抱负、实现其理想社会的机会,时年35岁的孔子决定出走齐国,开始他第一次的列国之游 。齐景公对于他的到来,虽然非常高兴,还曾热情地询问孔子怎么构建政治理想、社会有序等问题,但由于朝中其他大臣的反对,加上自己目光短浅,最后对孔子采取了敬而不用的态度 。
网络配图
三年后,孔子带着无奈又回到了鲁国 。然而,此时的鲁国政治格局并没有发生变化 。对此,目标远大、心怀安邦之志的孔子采取了另一种策略,他暂时打消了出仕的念头,以在家着书、教育的方式为实现政治理想培养人才,积蓄力量 。此后的十几年里,鲁国多次发生大臣叛乱事件,这些叛臣也曾邀请孔子出仕,但均被他拒绝 。
在孔子的心目中,凡是不符合周礼的事情,是绝对不能去做的 。后来,可能是鲁国臣子叛乱不断,以及当时社会风气日趋恶化,鲁国政府开始觉得孔子平常提倡的忠恕、仁政、德治等政见,也许对鲁国走出困境有所帮助 。所以,孔子在51岁那年被委以中都(今山东省汶上县西)宰(县长)的*位,开始了五十知天命的仕途生涯 。孔子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政绩卓着,使得中都大治,百姓安居乐业 。各地纷纷效法他的治理办法 。不久,他就被鲁国聘为大司寇,掌管全国的公安司法工作 。在孔子任大司寇的两年里,采取礼治德化和政令刑罚兼重的方法,使得鲁国的刑事案件大幅度减少,社会风气大变,逐渐形成了一个民安政清的政治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