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2年12月21日,是上海博物馆开馆70周年的日子,70年来,这座博物馆与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经历了怎样的融合与互动,博物馆在保护和传承城市文化中有着怎样的责任担当?上博这座文化地标,在展现城市文化积淀、打响城市文化品牌、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一座博物馆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见证和讲述着历史,更在于它为未来社会提供了无限想象空间 。
在上博70周年之际,澎湃新闻推出“爱上博物馆”专题,讲述“博物馆与大都市”、“博物馆与都市人”的故事 。让我们一同见证历史,望见未来 。
上海世博会博物馆原副馆长俞力
博物馆数字化,除了作用于观众领域,在管理层面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博物馆实现数字化管理,是未来博物馆管理的必由之路 。通过相关数字化的实时监测,可以加强对文物状态的实时监测与管理,也可以对在馆观众的动向有着更为清晰的了解,及时疏导,使观众获得更好的观展体验 。相关数据进行后续的深入分析后,也可以帮助博物馆基于馆藏为观众提供精准服务 。上海博物馆已在这方面作出了尝试,开发的相关数字化管理平台已通过验收,走在了国内博物馆的前列 。
未来,博物馆如何更好地实现数字化?澎湃新闻采访人员采访了上海世博会博物馆原副馆长俞力,请他从实践角度谈谈博物馆数字化的心得 。
俞力从事世博会事业长达二十多年,代表国家参加过八届国际世博会,还有两届中国举办的园艺博览会 。2010年上海世博会,他负责城市最佳实践区和城市未来馆的管理工作,总结了自己的一套方法和经验 。
那么,博物馆数字化究竟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我们的博物馆离真正的数字化距离有多远?且看俞力的答案 。
澎湃新闻:您如何看待博物馆数字化的必要性?
俞力:我觉得数字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种要求 。我们已经走过了农耕时代、工业化时代,到了后工业的信息化时代 。时代决定了我们必须要走这样一条路,来对信息进行传播 。而在我的工作实践中,也正好迎合了这一时间段 。我在此期间,一点点尝试,积攒了一些经验,同时也意识到数字化博物馆不能脱离实体博物馆而存在,但同时,信息化的博物馆可以很好地对实体博物馆进行辅助,大大提升其功效 。
最直观的例子还是绕不开上海世博会,它在历史上创造了几个之最,其中一个参观人数之最,达到了7304万人次的参观量,历届从未达到过 。同时,上海世博会的网上世博会展馆,PV流量达到了8.7亿人次,达到实体博览会参观人次的数倍之多 。这还是十多年前的情况,可以看出,我们的时代已经离不开数字化 。
目前,上海博物馆东馆正在建设中,已经提前进行了数字化布局,也是很有前瞻性的举措 。
澎湃新闻:现在“云看展”也比较火爆,您觉得博物馆的数字化具体有哪些方面?
俞力:现在大家对博物馆的数字化有一些基本的认同,就是网上的虚拟展馆,也就是你说的“云看展” 。但我要说的是,观众目前依旧离不开实体参观,并且这些搬到网上的展馆主要是一个结果化的产品,实际上,博物馆的信息化工程远不止于此 。
对于上海博物馆这样国家一流、乃至国际一流的博物馆而言,信息化是一种重要工具,是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因为信息化的语言,它可以跨越时空,跨越国界 。它有几个重要的作用,第一是储存性,重要信息可以借此永久地保存下来 。第二是可视化,可以透视我们在原先无法观察到的事物和现象 。第三是代码化,所有的物件、部件、零件、空间都可以以信息化的代码来进行取代,这样就可以使包括管理、维护、收藏、研究、教育、宣传在内的整个博物馆体系,都有一个共同的语言标准,以达成更高效的沟通与管理 。
2022年12月21日,是上海博物馆开馆70周年的日子,70年来,这座博物馆与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经历了怎样的融合与互动,博物馆在保护和传承城市文化中有着怎样的责任担当?上博这座文化地标,在展现城市文化积淀、打响城市文化品牌、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一座博物馆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见证和讲述着历史,更在于它为未来社会提供了无限想象空间 。
在上博70周年之际,澎湃新闻推出“爱上博物馆”专题,讲述“博物馆与大都市”、“博物馆与都市人”的故事 。让我们一同见证历史,望见未来 。
上海世博会博物馆原副馆长俞力
博物馆数字化,除了作用于观众领域,在管理层面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博物馆实现数字化管理,是未来博物馆管理的必由之路 。通过相关数字化的实时监测,可以加强对文物状态的实时监测与管理,也可以对在馆观众的动向有着更为清晰的了解,及时疏导,使观众获得更好的观展体验 。相关数据进行后续的深入分析后,也可以帮助博物馆基于馆藏为观众提供精准服务 。上海博物馆已在这方面作出了尝试,开发的相关数字化管理平台已通过验收,走在了国内博物馆的前列 。
未来,博物馆如何更好地实现数字化?澎湃新闻采访人员采访了上海世博会博物馆原副馆长俞力,请他从实践角度谈谈博物馆数字化的心得 。
俞力从事世博会事业长达二十多年,代表国家参加过八届国际世博会,还有两届中国举办的园艺博览会 。2010年上海世博会,他负责城市最佳实践区和城市未来馆的管理工作,总结了自己的一套方法和经验 。
那么,博物馆数字化究竟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我们的博物馆离真正的数字化距离有多远?且看俞力的答案 。
澎湃新闻:您如何看待博物馆数字化的必要性?
俞力:我觉得数字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种要求 。我们已经走过了农耕时代、工业化时代,到了后工业的信息化时代 。时代决定了我们必须要走这样一条路,来对信息进行传播 。而在我的工作实践中,也正好迎合了这一时间段 。我在此期间,一点点尝试,积攒了一些经验,同时也意识到数字化博物馆不能脱离实体博物馆而存在,但同时,信息化的博物馆可以很好地对实体博物馆进行辅助,大大提升其功效 。
最直观的例子还是绕不开上海世博会,它在历史上创造了几个之最,其中一个参观人数之最,达到了7304万人次的参观量,历届从未达到过 。同时,上海世博会的网上世博会展馆,PV流量达到了8.7亿人次,达到实体博览会参观人次的数倍之多 。这还是十多年前的情况,可以看出,我们的时代已经离不开数字化 。
目前,上海博物馆东馆正在建设中,已经提前进行了数字化布局,也是很有前瞻性的举措 。
澎湃新闻:现在“云看展”也比较火爆,您觉得博物馆的数字化具体有哪些方面?
俞力:现在大家对博物馆的数字化有一些基本的认同,就是网上的虚拟展馆,也就是你说的“云看展” 。但我要说的是,观众目前依旧离不开实体参观,并且这些搬到网上的展馆主要是一个结果化的产品,实际上,博物馆的信息化工程远不止于此 。
对于上海博物馆这样国家一流、乃至国际一流的博物馆而言,信息化是一种重要工具,是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因为信息化的语言,它可以跨越时空,跨越国界 。它有几个重要的作用,第一是储存性,重要信息可以借此永久地保存下来 。第二是可视化,可以透视我们在原先无法观察到的事物和现象 。第三是代码化,所有的物件、部件、零件、空间都可以以信息化的代码来进行取代,这样就可以使包括管理、维护、收藏、研究、教育、宣传在内的整个博物馆体系,都有一个共同的语言标准,以达成更高效的沟通与管理 。
- 中国最有名的5大博物馆,最后一个始建于公元386年 五年级中国的世界之最
- 诗人徐志摩与凌叔华那段无疾而终的恋情
- 他在三国中出场不多但智谋与诸葛不相上下
- 欧诗雅
- 日月潭价格
- 丽江往事
- 上海圣诞节
- 几点了
- 三页饼
- 博物馆的奇妙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