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小说·老残游记


中国古典小说·老残游记

文章插图
中国古典小说·老残游记基本介绍书名:中国古典小说?老残游记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页数:222页
开本:16
品牌:中州古籍出版社
作者:刘鹗
出版日期:2010年1月1日
语种:简体中文
ISBN:9787534832574, 7534832578
内容简介《老残游记》流行五十年来 , 拥有相当广泛的读者 。许多人都称道它的文字艺术 ,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也赞说:“叙景状物 , 时有可观 。”作为一部艺术作品来看 , 无论在语言的运用上、在对生活的观察上、在细节的描绘上 , 都看得出作者不愿因袭、追求创造的精神 。与晚清的同类小说相较 , 艺术上的成就是比较卓越的 。媒体推荐书评 东造道:“……象我们这些庸材 , 只好混混罢了 。阁下如此宏才大略 , 不出来做点事情 , 实在可惜 。无才者抵死要做官司 , 有才者抵死不做官司 , 此正是天地间第一大憾事!”老残道:“……官司愈大 , 害愈甚 , 守一府则一府伤 , 抚一省则一省残 , 宰天下则天下死!” ——摘自《老残游记》第六回--此文字指 精装 版本 。图书目录自叙 第一回 土不制水历年成患风能鼓浪到处可危 第二回 历山山下古帝遗蹤?湖湖边美人绝调 第三回 金线东来寻黑虎布帆西去访苍鹰 第四回 宫保求贤爱才若渴太尊治盗疾恶如仇 第五回 烈妇有心殉节乡人无意逢殃 第六回 万家流血顶染猩红一席谈心辩生狐白 第七回 藉箸代筹一县策纳楹闲访百城书 第八回 桃花山月下遇虎柏树峪雪中访贤 第九回 一客吟诗负手面壁三人品茗促膝谈心 第十回 骊龙双珠光照琴瑟犀牛一角声叶箜篌 第十一回 疫鼠传殃成害马瘸犬流灾化毒龙 第十二回 寒风冻塞黄河水暖气催成白雪辞 第十三回 娓娓青灯女儿酸语滔滔黄水观察嘉谟 第十四回 大县若蛙半浮水面小船如蚁分送馒头文摘第一回 土不制水历年成患风能鼓浪到处可危 话说山东登州府东门外有一座大山 , 名叫蓬莱山 。山上有个阁子 , 名叫蓬莱阁 。这阁造得画栋飞云 , 珠帘卷雨 , 十分壮丽 。西面看城中人户 , 烟雨万家;东面看海上波涛 , 峥嵘千里 。所以城中人士往往于下午携尊挈酒在阁中住宿 , 準备次日天未明时 , 看海中出日 , 习以为常 。这且不表 。却说那年有个游客 , 名叫老残 。此人原姓铁 , 单名一个英字 , 号补残 , 因慕懒残和尚煨芋的故事 , 遂取这“残”字做号 。大家因他为人颇不讨厌 , 契重他的意思 , 都叫他老残 。不知不觉 , 这“老残”二字便成了个别号了 。他年纪不过三十多岁 , 原是江南人氏 。当年也曾读过几句诗书 , 因八股文章做得不通 , 所以学也未曾进得一个 , 教书没人要他 , 学生意又嫌岁数大 , 不中用了 。其先他的父亲原也是个三四品的官 , 因性情迂拙 , 不会要钱 , 所以做了二十年实缺 , 回家仍是卖了袍褂做的盘川 。你想 , 可有余资给他儿子套用呢? 这老残既无祖业可守 , 又无行当可做 , 自然“饑寒”二字渐渐的相逼来了 。正在无可如何 , 可巧天不绝人 , 来了一个摇串铃的道士 , 说是曾受异人传授 , 能治百病 , 街上人找他治病 , 百治百效 。所以这老残就拜他为师 , 学了几个口诀 , 从此也就摇个串铃 , 替人治病餬口去了 , 奔走江湖近二十年 。这年刚刚走到山东古千乘地方 , 有个大户 , 姓黄 , 名叫瑞和 , 害了一个奇病:浑身溃烂 , 每年总要溃几个窟窿 , 今年治好这个 , 明年别处又溃几个窟窿 , 经历多年 , 没有人能治得 。这病每发都在夏天 , 一过秋分 , 就不要紧了 。那年春天 , 刚刚老残走到此地 , 黄大户家管事的 , 问他可有法子治这个病 。他说:“法子尽有 , 只是你们未必依我去做 。今年权且略施小技 , 试试我的手段 。若要此病永远不发 , 也没有什幺难处 , 只须依着古人方法 , 那是百发百中的 。别的病是神农黄帝传下来的方法 , 只有此病是大禹传下来的方法 。后来唐朝有个王景得了这个传授 , 以后就没有人知道此方法了 。今日奇缘 , 在下到也懂得些个 。”序言《老残游记》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作者刘鹗(1857—1909) , 字铁云 , 笔名鸿都百鍊生 , 清末江苏丹徒(今镇江)人 。在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 , 出身封建官僚家庭的刘鹗自幼聪慧博学 , 却无意以科举博取功名 , 反而怀抱实业救国的理想 , 广泛涉猎算学、医术、治河等 , 积极投身实业 。他曾开菸草店 , 也曾悬壶行医 。光绪十四年(1888)黄河在郑州决口后 , 他先后在河道总督吴大潋、山东巡抚张曜处做幕宾 , 帮办治理黄河 , 实地测绘 , 着书数本 , 供当局谘询 , 救黎民于水火 。他曾建议清廷利用外资修京汉铁路 , 甚至出任外商福公司在华经理 , 开採山西煤矿 , 以求强国 。庚子(1900)之变 , 八国联军侵入北京 。京津沦陷 , 漕运断绝 , 当地居民壮者外逃 , 老弱饿死者不计其数 。刘鹗闻讯 , 毅然筹款北上 , 以低价从俄军处购得準备销毁的太仓储粟 , 设平粜局 , 赈济北京饥困 , 活人无数 。诸多义举 , 除治河一事比较成功外 , 其他则混了个“汉奸”的罪名 , 落得个开除乡籍的下场 , 最终被清廷以“私售仓粟”罪充军新疆 , 死于迪化(今乌鲁木齐) 。纵观刘鹗奋斗的一生 , 足见他是一位勇于实践而又饱受迫害的爱国者 。林语堂先生在《老残游记二集序言》中说:“其人其事 , 皆足有动于吾心 。夫时代之不了解 , 乃先觉之常刑 。”此言公允 。刘鹗一生除了兴办实业外 , 还进行学术研究 , 为后人留下许多宝贵的遗产 。如算学着作《勾股天元草》、《弧角三术》 , 治河着作《历代黄河变迁图考》、《治河七说》、《治河续说》 , 医学着作《要药分剂补正》、《人命安和集》(未完) , 金石着作《铁云藏龟》(我国第一部着录甲骨文字的着作 , 对清末以来的金石甲骨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铁云藏陶》、《铁云泥封》 , 诗歌创作《铁云诗存》四卷 。当然影响最大的则是与学术无关的着名谴责小说《老残游记》 。凭藉这部作品 , 刘鹗成为了一位不以小说创作为专业的着名小说家 。《老残游记》文如其题 , 主要写一个号老残的江湖郎中两个月的短暂游历过程 。他摇着串铃 , 浪迹江湖 , 替人治病餬口 , 虽常与官府中人交往 , 却自甘淡泊 , 不入仕途 。随着他的足迹 , 一幅清朝末年山东一带的社会生活图卷徐徐展开 。在那片风光旖旎、景色迷人的土地上 , 百姓在天灾(黄河泛滥)、人祸(“清官”暴虐)下 , 苦苦呻吟 。小说的一大看点是写出了所谓“清官”的罪恶 。一般揭露官场罪恶的小说 , 多数在写官吏们的卑劣下流、蝇营狗苟、巴结逢迎、贪污受贿等事 , 以此呼唤清官 。而刘鹗久历官场 , 发现贪官污吏只顾搜刮钱财 , 自知声名不好 , 一般不会放手胡作非为 。而那些“清官” , 不受贿赂并不是出于爱民的目的 , 而是为了求个好名声 , 以便日后飞黄腾达 。为了升官 , 他们往往不择手段 , 心狠手辣;为了名声 , 他们甚至诬良为盗 , 滥杀无辜 。如曹州府的玉贤“未到一年 , 站笼站死两千多人” , “所办之人 , 大约十分中九分半是良民” 。以致深受其害的百姓 , 虽侧目而视 , 却只能噙着眼泪称他:“是个清官!是个好官!”至多说声“天爷有眼 , 总有一天报应的” 。老残在接连听到于朝栋父子、王姓卖杂货的儿子、马村集车店掌柜的妹夫三件事后 , 禁不住在墙上题咏“冤埋城阙暗 , 血染顶珠红”“杀民如杀贼 , 太守是元戎” 。又如刚弼 , 自以为“清廉得格登登的” , 在处理魏谦父女月饼毒死人案件里 , 他认定魏氏父女有罪的原因之一就是:“倘若人命不是你谋害的 , 你家为什幺肯拿几千两银子出来打点呢?”对于这些“清官” , 刘鹗借老残之口说:“守一府则一府伤 , 抚一省则一省残 , 宰天下则天下死 。”又在十六回自评道:“赃官可恨 , 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 , 人多不知 。盖赃官自知有病 , 不敢公然为非;清官则自以为我不要钱 , 何所不可 , 刚愎自用 , 小则杀人 , 大则误国 。吾人亲目所睹 , 不知凡几矣 。……历来小说皆揭赃官之恶 , 有揭清官之恶者 , 自《老残游记》始 。” 小说的看点之二是语言优美 , 形象生动 , 读起来口齿生香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它“叙景状物 , 时有可观” 。胡适先生在《老残游记叙》中说:“《老残游记》最擅长的是描写的技术 , 无论写人写景 , 作者都不肯用套语滥调 , 总想熔铸新词 , 作实地的描画 。在这一点上 , 这部书可算是前无古人的了 。”“明湖居听书”一节 , 运用虚实相生、渲染烘托的手法 , 藉助一系列巧妙灵活的比喻 , 化无形为有形 , 把难以捕捉的音乐变成清晰可见的画面 , 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正因为其艺术上的成就 , 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 , 就曾入选语文教材 。1929年《老残游记》的片断译文《歌女》在《亚洲》(Asia)杂誌发表 , 成为西方人最早接触的中国近代小说 。此外 , 与姑和黄龙子弹奏琴瑟 , 与姑和桑家姊妹、黄龙子等弹奏箜篌的片断 , 也是状写音乐的妙文 。至于大明湖千佛山的美景 , 桃花山月夜遇虎 , 黄河上打冰……这些写景段落甚至成为不少外国人了解山东济南风光的一种途径 。正如刘鹗自言:“野史者 , 补正史之缺也 。名可托诸子虚 , 事须征诸实在 。”(第十三回原评)小说中所写的人、事 , 有些是真实存在的 。如玉贤指毓贤 , 刚弼指刚毅 , 宫保为张曜 , 姚云松为姚松云 , 王子谨为王子展 , 申东造为杜秉国 , 柳小惠为杨少和 , 史钧甫为施少卿等 , 或载其事而更其姓名 , 又或存姓改名、存名更姓 。“明湖居听书”里黑妞、白妞为当时实有之伎人 , 白妞一名王小玉 , 在明湖居献艺 , 名倾一时 , 有“红妆柳敬亭”之称 。对此 , 读者需留意 。《老残游记》共二十回 , 最早见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的《绣像小说》半月刊上 , 到十三回因故中止 , 后重载于《天津日日新闻》 , 始全 。《老残游记》的续集 , 据刘大绅说 , 共有十四回 , 今残存九回 。1934年《人间世》半月刊上发表四回 , 次年良友图书公司出版六回的单行本 。1962年中华书局出版的《老残游记资料》收录了后三回 。百年来 , 《老残游记》中文版近二百种 。本书点校 , 以光绪三十三年(1907)上海神州日报馆排印本为底本 , 参考《绣像小说》的连载本、亚东图书馆本、艺文书房本等 , 另附二集遗稿(九回)及外编残稿 , 使读者得窥全豹 。文中明显错讹参考其他版本改正;部分假借字 , 在不害原意的前提下予以保留;新式段落划分、标点符号的使用 , 有利于当今读者的阅读 。不当之处 , 敬请读者不吝斧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