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用主持艺术

套用主持艺术基本介绍书名:套用主持艺术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页数:297页
开本:16
品牌:新华出版社
作者:谢伦浩
出版日期:2013年12月1日
语种:简体中文
ISBN:7516607835, 9787516607831
内容简介《套用主持艺术》开拓性地对广泛存在于日常社会生活情境的主持活动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建构 。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意义出发,本书提出的一些概念、理论及其建构的体系完整、严谨而深入浅出,对填补学科空白、指导套用主持实践具有很强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谢伦浩: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播音主持系副教授,广播影视艺术(播音与主持专业)硕士生导师 。国家级国语测试员、中华演讲协会理事、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会员、全国汉语口语研究会会员 。曾长期担任高校播音与主持系主任、艺术部主任 。多年主讲播音主持专业《播音学概论》、《文艺作品演播》、《演讲与论辩》、《礼仪主持艺术》等课程,曾任留学生《汉语口语》、《汉语写作》与《汉语文化》等课程教学 。在《现代传播》、《当代传播》等学术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在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等出版专业学术着作20多部,主持参与部省级科研项目8项图书目录序言 第一章套用主持本体论 第一节套用主持艺术性质 套用主持界说 二、套用主持的本质属性 三、套用主持艺术特徵 第二节套用主持艺术类型与功能 一、套用主持艺术类型 二、套用主持艺术功能 第三节套用主持研究的学术视域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二、研究现状与展望 第二章套用主持发展论 第一节我国古代的主持现象溯源 一、原始社会至奴隶社会的“主持”萌芽 二、封建社会“主持人”的初具雏形 第二节近现代主持艺术的融合发展 一、近现代主持活动的“中西结合” 二、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从无到有 第三节当代套用主持活动日益繁荣 一、中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诞生和发展 二、套用主持人的蓬勃发展 第三章套用主持主体论 第一节套用主持主体概述 套用主持主体角色定位 二、套用主持主体样式 第二节套用主持主体的思想道德素养 一、政治素养 二、道德修养 三、人文素养 第三节套用主持主体的文化艺术素养 一、文化底蕴 二、艺术修养 第四节套用主持主体的专业技术素养 一、语言表达能力 二、思维分析能力 三、文案写作能力 四、编排策划能力 第五节套用主持主体的生理心理素质 一、生理素质 二、心理素质 第四章套用主持客体论 第一节套用主持客体概述 一、套用主持的客体 二、套用主持客群的特点 三、套用主持主体与客体的关係 第二节套用主持客体的需要与期待 一、客群的心理需要 二、客群的心理期待 第三节套用主持客群的心理规律 一、客群的选择心理 二、客群的认知心理 三、客群的情绪心理 四、客群的群体心理 第五章套用主持语言论 第一节套用主持语言艺术概述 一、套用主持有声语言的特点 二、套用主持有声语言的功能 三、套用主持语言能力的构成 第二节套用主持语用原则 一、言语交际的基本原则 二、套用主持的语用原则 第三节套用主持语音技巧 一、用气发声技巧 二、外部语言表达技巧 三、内部语言表达技巧 第四节套用主持语用技巧 一、表达方式 二、修辞技巧 三、实用辞彙技巧 第六章套用主持副语言论 第一节套用主持副语言概述 副语言的定义 二、副语言的性质 三、副语言在套用主持中的功能 第二节套用主持体态语言 一、体态语概说 二、面部表情 三、肢体动作 四、空间距离 第三节套用主持服饰语言 一、服饰语概说 二、服装语 三、饰物语 四、化妆造型语 第四节套用主持类语言 一、伴随性声音 二、功能性发音 第七章套用主持策略论 第一节套用主持现场控制 进程控制 二、语言表达控制 三、情感控制 第二节套用主持幽默艺术 一、幽默与套用主持 二、套用主持幽默艺术的特性 三、套用主持幽默能力的根基 四、套用主持幽默艺术的技巧 第三节套用主持应变技巧 一、临场应变与套用主持 二、临场应变的原则与方法 三、常态情境下的临场应变 四、变态情境下的临场应变 第四节套用主持思维方式 一、思维方式与套用主持 二、套用主持思维品质 三、套用主持思维技巧训练 第八章套用主持形态论 第一节舞台活动类 一、文艺晚会 二、广场活动 三、赛事活动 第二节仪式庆典类 一、开业仪式 二、签约仪式、交接仪式与剪彩仪式 三、庆祝典礼 四、颁奖活动 第三节婚丧祝寿类 一、婚礼 二、丧礼 三、祝寿活动 四、祭祀活动 第四节会议活动类 一、常规会议 二、展览会 三、发布会 四、其他会议 第五节舞会宴会类 一、交谊舞会 二、正式宴会 三、慈善宴会 四、家庭宴会 五、招待会 第九章套用主持风格论 第一节风格概述 一、风格的含义 二、风格的特徵 三、风格的分类 第二节套用主持风格的体现 一、语言风格 二、整体风格 第三节套用主持人风格的培养 一、主持人风格的形成因素 二、主持人风格的形成阶段 后记后记《套用主持艺术》终于付梓出版、与读者见面了,心怀忐忑,心有愉悦 。因为她沉澱着笔者十年来对这个学术课题的思考与积累,凝聚着笔者近三年对这部书稿写作的辛勤与付出,殚精竭虑,筚路蓝缕 。因为付出,自有艰辛;因为思考,自有创新 。第一,力求学术角度的创新 套用主持是一种很常见的场境礼仪主持艺术,属于人际传播範式,它套用範围广、学术视域宽,广泛运用于政治交际、经济交往、教育交流等社会、文化、生活的人际礼仪语境 。它与广播电视节目主持既有着密切的联繫,又有显着的区别 。但与此相对应的,是套用主持艺术相关理论研究的严重不足,鲜有学者关注、缺乏学理建构、没有学科支撑,少有的学术关注也是流于技巧介绍与经验之谈,无法跟上实践的需求与学术的前沿 。本书是针对当下与广播电视主持艺术同样重要且历史更为悠久、套用範围更广但还没有引起学界和业界高度重视的套用主持艺术的学理建构 。其所涉及的这个学术选题可算作是一个垦荒除棘、抛砖引玉的先行思路,希望能引起更多学者、专家、主持人的重视,让套用主持能儘早建立完整的学科理论体系,以便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套用主持实践与活动 。第二,力求学术体系的创新 本书以共时的学理建构为纬、以历时的学术发展为经,构建了一个比较科学的套用主持艺术研究体系,主体章节包括套用主持本体论、套用主持发展论、套用主持主体论、套用主持客体论、套用主持语言论、套用主持副语言论、套用主持策略论、套用主持形态论、套用主持风格论九部分;在建构学术体系的同时,力求详尽搭建了套用主持的表达体系,从整体的角度出发,按照套用主持活动的不同性质、目的、用途、场地、环境等综合考虑,将套用主持分为五大类:舞台活动主持,包含文艺汇演丰持、纪念晚会主持、公益晚会主持、广场活动主持、赛事活动主持等;仪式庆典类主持,包含签约仪式主持、开业仪式主持、剪彩仪式主持、交接仪式主持、庆祝典礼主持、颁奖活动主持等;婚丧祝寿活动主持,包含婚礼主持、丧礼主持、寿礼主持、祭祀仪式主持等;舞会宴会主持,它包含交谊舞会主持、正式宴会主持、慈善宴会主持、家庭宴会主持、招待会主持等;会议活动主持,它包含常规会议主持、展览会主持、发布会主持、洽谈会主持、报告会与观摩会主持、其他常见会议类型主持等 。第三,力求学术观点的创新 学术角度与学术体系的创新建立在学术观点的创新之上,本书在关注套用主持艺术巨观体系的同时,对一些微观的概念定位儘量科学,如曾有将“套用主持”定名为“非节目主持”、“场景主持”、‘‘礼仪主持”、“活动主持”、“文艺主持”、“晚会主持”等等,笔者觉得这些概念要幺偏于内涵的不準确、要幺偏于外延的不全面,要幺是标準依据不统一、要幺是用词不达意等等,不一而足,有待创新 。本书定名为‘‘套用主持艺术,,是基于它是现实生活的必须、是人际传播的表达,它的使用範围、适应语境可以说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如此定位应该更加客观科学 。当然,正确与否还有待实践检验 。《套用主持艺术》即将出版,心存感激 。感谢原中国广播电视学会节目主持人委员会理事长、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持人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白谦诚老师,白老师一直关心该书的写作,并拨冗作序 。溢美之词,受之有愧,权当是前辈对后学的鼓励与支持 。感谢师长彭菊华教授,大彭对我研究此课题多有关心,点播学术定位、指导写作结构,并一直导引着本书的学术深度与学理思路 。感谢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院长彭祝斌教授、副院长向志强教授,他们一直在支持我的学术研究、支撑本书的学术出版 。感谢新华出版社黄春峰副总编辑,未曾谋面,黄总编慧眼识才,笔者非才,但没有黄总编的发现本书是难以出版的. 感谢责任编辑江文军老师的辛勤付出,他的认真和细緻让我心存感动 。感谢深爱我的父母和我深爱的亲人,他们的健康与幸福是我人生的最大快乐 。最后,衷心感谢读者朋友们 。序言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播音主持系谢伦浩老师又推出新的学术专着《套用主持艺术》 。顾名思义,此书是研究套用主持和套用主持人艺术的 。提起主持人,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想到那些在萤屏里每天与观众见面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以及那些虽无法谋面,但其声音已为听众所熟识的广播节目主持人 。近年来,网路也有主持人了 。广播电视以及网路的主持人有一个共同的特徵,他们都是传媒的主持人,他们所做的工作,也都属于大众传播的範畴 。谢伦浩老师的这本专着研究的不是大众传媒的主持人,而是另类主持人 。所谓“另类主持人”,是指那些主持庆典、联欢乃至婚丧嫁娶等活动的主持人 。这类主持人没有什幺职称和级别,甚至多数都是客串的,但他们的历史更为悠久,并且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不可或缺的人物 。“另类主持人”也有一个共同的特徵,即他们都属于人际传播的範畴 。我国大众传播的主持人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现已发展成为数万人的宏大队伍 。大众传播的主持人拥有自己的协会和自己的奖项——“金话筒奖”和“金笔奖” 。前者是评选优秀节目主持人的,后者是评选有关主持人的优秀论文和着作的 。30多年来,广播电视理论界一直有一批学者和专家潜心研究主持人的相关理论,出版的学术专着已有数十种之多 。设立播音主持专业的高等院校,据说已达300多所,每年都在批量造就着播音主持的后备人才 。与大众传播的主持人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人际传播的主持人近年来虽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但业界和学界对他们的关注依然太少,这个行当至今没有制定工作规範和从业标準,导致生存状态欠佳,基本上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 。《套用主持艺术》这部学术专着,正是针对上述现状而编着的 。该书把从事人际传播的主持人称为“套用主持人”,对他们的套用主持艺术分门别类地进行了细緻入微的探讨,从而初步构建了套用主持艺术的理论体系和学科框架 。针对谢伦浩老师这一学术创新之举,笔者是推崇的,当属填补空白之作 。填补空白,就意味着开拓和奠基,就意味着发人所未发,论人所未论,其学术价值,是无论怎样估价也不过分的 。笔者认为,本书就是这样一部填补空白的力作;谢伦浩老师就是在套用主持学术领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很高兴看到《套用主持艺术》的面世,笔者衷心祝愿本书能促进社会上对套用主持与套用主持人的支持和关注,推动套用主持事业的发展、完善和繁荣 。是为序 。2013年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