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最北点执勤:没有自来水和暖气,只有车、船、板房 小度中国之最

北纬53.33度有中国最北边境线、地图上鸡冠的顶点,黑龙江从这里蜿蜒而过 。方圆10公里内,偶有老鹰在江面上滑翔,南北两岸布谷鸟的叫声在密林间回荡 。
2022年,为推进警务前移,北极边境派出所在北红村“中国北极点”附近设置了江上警务室执勤点——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板房 。去年开始,警长肖俊带着民警马志承在此驻守 。
滩涂上,飞虫缠绕 。大的牛虻,小的蚊子,直往身上撞 。被叮一下,立马变红、起包,浑身瘙痒 。
刚来那天,派出所组织的大秧歌冲淡了离愁别绪 。后来,肖俊学着当地人坐在火炕上吃冰棍儿,学会辨认雪地中狼和熊的脚印,他还看到过狍子,“站那儿一动不动的,真傻” 。
一车、一船、一板房 。民警马志承说,每天巡逻,时间就会过得很快 。
江上警务室执勤点 。图/九派新闻采访人员 马婕盈 摄
【1】北极的夏
6月底的漠河,白天气温在20℃徘徊,天蓝、云白、树绿,色彩饱和度极高 。晚上10点,天色渐暗,气温降至10℃,林子里泛起薄雾 。风一吹,雾气在马路上翻滚 。
这里的夏季没有黑夜 。最暗时,远处天空依旧泛着蓝光 。凌晨3点,太阳就再次升起 。
沿着331国道往东北走,路过北红村、龙江第一湾,便少有车辆再往前开 。来到143号界碑处,沿土路走两公里,军绿色板房立在岸边 。“北极边境派出所最北江上警务室执勤点”——蓝底白字的门牌指明这里就是地图上鸡冠的顶点 。
执勤点远离村庄,不通自来水 。去年第一次过来,肖俊从派出所拉来两大桶水,不到3天就见底了 。他和马志承四处寻找,在附近景区的看门大爷那里,找到了一口水井,“跟自来水相比,水质还是差点 。”肖俊说 。
水要省着用 。吃完饭,他拎着碗筷去江边冲洗 。舀一盆江水放在太阳底下晒,晚上就可以洗澡 。见雨点落下来,他赶紧搬出菜盆、脸盆、水桶来接 。
平时,所里的同事巡查到此会捎点食材 。实在没东西了,肖俊和同事只能驱车两小时回北极村采买 。青菜、水果是放不住的,能端上饭桌的只有土豆、肉、鸡蛋、咸菜 。米饭、馒头用来填饱肚子,炒上两个菜,俩人能吃一天 。
蚊虫无处不在,“蚊香一熏,屋子里的飞虫能扫出一纸篓 。”肖俊说 。
短促的夏夜最令人恐惧 。板房墙薄,不隔音,狼、熊的叫声灌进耳朵里,分不清是对岸的还是身边的 。
肖俊听村民们说,去年冬天,林子里发现了两只东北虎,“那肯定害怕呀” 。最开始,饮水机的咕咚声都能把他惊醒,动物的脚步声听得清晰,“打手电往外看,周围一圈绿眼睛” 。
这一天,雨从南面奔来,乌云低低地盖在矮山上,闪电的分叉一条接着一条往北推移,雷声也被推着往北赶 。看到雨点落下,肖俊和马志承赶紧退进板房内 。
去年6月的某个半夜,密集的雨滴砸在板房上,巡逻船停在江里 。民警们害怕涨水搁浅,隔段时间就出门查看,一晚上没有睡觉 。后来,船被闪电击中 。
“习惯了就好,刚开始肯定不适应 。”聊起这些,肖俊脸色平静,硬朗的眉眼带着笑意 。
143号界碑 。图/九派新闻采访人员 马婕盈 摄
【2】江边执勤
下午5点,肖俊和马志承穿上警服,拿起望远镜,开始往东巡查 。阳光晒在后背,刺得生疼 。但江边牛虻乱飞,再热也要穿长袖,扎紧裤腿和袖口 。
江水未涨,浅滩可以行人 。大大小小的石块堆叠,打磨着鞋底,“夏天得费三双鞋” 。马志承发现,沙地上现出一群脚印,脚掌中间有条缝 。这是野猪的脚印,能看出它们一窝从林子里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