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就是放下爱的人,修行人如何斩断情欲?( 二 )


(15)放下别人的看法:自己过自己的生活,他们总是根据别人的观点去生活,包括别人认为好的 。他们忽视内在的声音,内心的呼唤 。他们总是忙着取悦别人,为别人的期望生活,而忘记控制自己的生活,忘记自己到底喜欢什么,到底想要什么,到底需要什么 。
最终,他们忘记了自己 。请记住,你拥有自己的人生,这是一项权利,它是属于你的,你必须为自己的人生而活 。尤其注意不要让他人的意见左右你的道路 。
有的人以为放下就是不管不顾,或者就是随随便便 。其实不然,不管不顾是放弃;随随便便是马虎客 。真正的放下,不是应付了事,而是用心做事 。
做事包括工作、生活、学习、修行等等 。在做事情过程中不做与事情本身无关的事情,比如边做事边胡思乱想,边做事边觅心觅性,边做事边计较,边做事边情绪化,一边做事边妄想我在做事,等等,这些统统要放下 。
那么做完事呢?你尽心尽责做完事了,剩下的只能是结果,不管是好是坏,已经告一阶段了 。你对好的总结经验,对坏的吸收教训,然后全部从心上放下,好的不留恋再三,坏的不难过忧愁,都不要去执着了,因为你已经努力过了 。
修行人如何斩断情欲?

修行就是放下爱的人,修行人如何斩断情欲?

文章插图
索达吉堪布在讲《入行论》的时候说::“所谓的爱情,就是以非常自私自利的恶心希望获得快乐的心态 。”
【修行就是放下爱的人,修行人如何斩断情欲?】《入中论》说:“最初说我而执我,次言我所则著法,如水车转无自在 。”
益西上师仁波切讲解此颂时说:
我执是轮回的根本 。只要自己意识上尚有我的概念,就会产生对我的执著,这就是我执 。有了我执,就会产生“我”以外的法执著成“我”和“我所”的观念,有我所的执著 。有了我执,就会产生“他”的概念,这样执著“我”和“他”的分别心就会产生贪嗔,适合我的就产生贪,不合适我的就产生嗔,比我高的就产生嫉妒,比我低的就产生傲慢,所以由我执就产生各种的烦恼,和这些贪嗔的烦恼相连,就会产生一切生死的过患 。
宗萨钦哲仁波切在:《佛教的见地与修行》一文中说:
通常对于爱的定义是:你深切地关怀对方,慷慨地付出自己的爱 。但实际上,爱只是“自我”寻求证明自己的另一种方法 。“自我”只爱自己不爱他人,它充满着自己,根本没有空间留下来爱别人 。由于“自我”太专注于它自己,因此它并未真正注意到其他人,它专一心志地修持着(很讽刺地,自我有它自己的修持系统)自己的需要、欲望以及期待;它关心所爱的人,以那个人能不能满足自己的欲望和需要来决定 。特别是当外表上牺牲自己、愿意为所爱的人放弃自己的需要时,这种情况就更加真实了 。当你说“我爱你”的时候,你的意思并不是这样,而是在问“你爱我吗”,或者是“我想拥有你”、或“我要你让我快乐” 。你所能讲出最诚实的一句话就是:“我爱你几乎和爱自己一样多 。”我们所说的爱,通常是不折不扣的自私——从日后关系的发展结果,就可以看出这个道理 。
只有当你不再被这个榨取所有时间、精力和注意力,而且无休止地试图满足自己,却永不满足的“自我”所奴役的时候,真正的爱才有可能 。只有在你不再一心一意关怀自己的时候,才能真正地关怀别人 。
所以,大恩上师仁波切有一次在讲法时似乎开玩笑似地笑着说:“凡夫人是很坏的 。”
因为凡夫没有人无我正见,一切的念头和想法都是围绕着“我”而做 。这样的凡夫人,有一丝可爱的地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