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称逻辑学


对称逻辑学

文章插图
对称逻辑学【对称逻辑学】对称逻辑既指对称的思维规律与思维方式,也指研究人的整体思维规律的学说 。对称逻辑以对称规律为基本的思维规律,是思维内容与思维形式、思维主体与思维客体、科学本质与客观本质对称的逻辑 。
基本介绍中文名:对称逻辑学
解释:对称逻辑的概念、範畴与範畴体系
创立者:陈世清
相关书籍:《对称经济学丛书》
学科定义对称逻辑是辩证逻辑的高级阶段,是具象逻辑与抽象逻辑相统一的、逻辑发展的最高阶段 。对称逻辑学是对称逻辑的概念、範畴与範畴体系 。对称逻辑学是逻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是辩证逻辑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具象逻辑与抽象逻辑相统一的、逻辑发展的最高阶段 。对称逻辑学使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得以统一而形成完整的逻辑学科学体系,对人类的思维规律作出统一完整的说明 。由我国着名学者陈世清创立 。对称逻辑为第一个中国人自己创立的经济学体系《对称经济学丛书》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式 。学科定位对称逻辑学的产生,既是人类思维、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悖论”“逼”出来的产物 。“悖论”,是对称逻辑学产生的催化剂 。对称逻辑学的产生是逻辑学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 。实现中国梦必须建立中国自己的话语权体系 。对称逻辑确立了科学的思维方式与科学的方法论,对称逻辑、对称哲学、对称经济学使中国拥有了自己的话语权体系 。只有对称逻辑才是科学的思维方式,只有对称哲学才是科学的哲学,只有对称经济学才是科学的经济学, 只有对称管理学才是科学的管理学, 只有对称发展观才是科学的发展观 。思维方式传统的形式逻辑蕴涵了线性思维方式 。把“形式”逻辑思维方式看成唯一的思维方式,把“形式”逻辑运用範围扩大到所有对象,特别是需要複杂性思维的经济领域,就会出现悖论 。对称逻辑的产生,既是人类思维、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悖论”“逼”出来的产物 。“悖论”,是对称逻辑产生的催化剂 。对称逻辑的产生是逻辑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 。对称逻辑是以对称规律为基本的思维规律,是天与人、思维与存在、思维内容与思维形式、思维主体与思维客体、思维层次与思维对象、科学本质与客观本质对称的逻辑 。对称逻辑就是对称的思维方式,对称的思维方式就是和谐的思维方式,和谐的思维方式是与和谐社会对称的思维方式 。对称逻辑是辨证逻辑发展的高级阶段,也是逻辑发展的最高阶段 。对称逻辑使形式逻辑本身所蕴涵的思维内容与思维形式的统一得以展示 。对称逻辑提供了足以研究複杂系统论的思维方式,为第一个中国人自己创立的经济学範式——对称经济学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式 。对称逻辑学就是对称逻辑的概念、範畴与範畴体系,由我国着名学者陈世清先生创立 。从形式逻辑学到对称逻辑学是逻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理论解悖悖论是表面上同一命题或推理中隐含着两个对立的结论,而这两个结论都能自圆其说 。悖论的抽象公式就是:如果事件A发生,则推导出非A,非A发生则推导出A 。悖论是命题或推理中隐含的思维的不同层次、意义(内容)和表达方式(形式)、主观和客观、主体和客体、事实和价值的混淆,是思维内容与思维形式、思维主体与思维客体、思维层次与思维对象的不对称,是思维结构、逻辑结构的不对称 。悖论根源于知性认识、知性逻辑(传统逻辑)、矛盾逻辑的局限性 。产生悖论的根本原因是把传统逻辑形式化、把形式逻辑普适性绝对化即把形式逻辑当做思维方式 。所有悖论都是因形式逻辑思维方式产生,形式逻辑思维方式发现不了、解释不了、解决不了的逻辑错误 。所谓解悖,就是运用对称逻辑思维方式发现、纠正悖论中的逻辑错误 。要真正解悖只能靠对称逻辑 。只要运用对称逻辑,没有一个悖论无解 。用对称逻辑解“数学悖论”1874年,德国数学家康托尔创立了集合论,很快渗透到大部分数学分支,成为它们的基础 。到19世纪末,全部数学几乎都建立在集合论的基础上 。1900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法国着名数学家庞加莱兴高采烈地宣称:“藉助集合论概念,我们可以建造整个数学大厦……我们可以说绝对的严格性已经达到了” 。1903年,一个震惊数学界的讯息传出:集合论有漏洞!这就是英国数学家罗素提出的着名的“罗素悖论” 。“罗素悖论”使集合论产生危机 。“罗素悖论”就是“理髮师悖论”:在某个城市中有一位理髮师,他的广告词:“本人的理髮技艺十分高超,誉满全城 。我将为本城所有不给自己刮脸的人刮脸,我也只给这些人刮脸 。我对各位表示热诚欢迎!”来找他刮脸的人络绎不绝,自然都是那些不给自己刮脸的人 。可是,有一天,这位理髮师从镜子里看见自己的鬍子长了,他本能地抓起了剃刀,你们看他能不能给他自己刮脸呢?如果他不给自己刮脸,他就属于“不给自己刮脸的人”,他就要给自己刮脸;而如果他给自己刮脸呢?他又属于“给自己刮脸的人”,他就不该给自己刮脸 。解悖:理髮师要给“本城所有不给自己刮脸的人刮脸”这个广告语中的对象很明确:就是他可以为之服务并且可以从对方身上盈利的人,所以广告语中“本城所有不给自己刮脸的人”这个集合显然不包括他自己 。这个悖论之所以会成为悖论是因为混淆了这个广告语本意所指的对象和这个广告语本意不包括的对象的区别,把这个广告语本意所指的不包括作广告本人的对象集合,抽象化为也包括作广告的人本身 。而这种主客体对象的混淆、把这种不包括主体在内的对象的集合错误地认为也包括主体在内,源于建立在形式逻辑基础上的数学集合论没有主客体区分这个概念, 而这又源于传统形式逻辑没有主客体区分,所以很容易把主客体混为一谈造成对象的混淆而陷于悖论 。“理髮师悖论”、“罗素悖论”、“集合论悖论”是同义语,都是所谓的“数学悖论” 。“数学悖论”说明:形式逻辑必须有限度有条件使用,把形式逻辑抽象化无条件使用会陷于悖论 。社会领域是主客体统一的领域,经济领域是主客体统一的领域,经济现象是以主客体统一为核心的複杂性现象,把建立在形式逻辑基础上的数学抽象化无条件运用到经济与经济学领域、特别是经济学基础理论只能陷于悖论 。计量经济学可以成立,但计量经济学是低层次的经济学,和经济学不能化等号,用计量经济学证明经济学可以数学化是错误的 。经济学理论的层次性和运用数学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是对称的,经济学理论的层次和运用数学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成反比,这是一条定理 。用对称逻辑解外祖母悖论:英国科学家霍金构想人有可能乘坐时速超过光速的宇宙飞船——“时间机器”通过时间隧道回到过去,甚至回到外祖母怀他母亲之前;因此人有可能在外祖母怀他母亲之前杀死外祖母;人如果在外祖母怀他母亲之前杀死外祖母,外祖母就不可能生这个人的母亲,这个人也就不可能出世; 现在这个人不但出世了,而且还杀死了他的外祖母 。这就产生了悖论 。这个悖论的抽象公式:不可能=现实 。解决“外祖母悖论”,物理界产生了平等历史(也叫平行宇宙)的说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