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导论》期末复习总结( 八 )


(4)工具:常用工具包括三种:①图形;②表格;③语言 。
? ①图形工具是将过程细节用图形进行表示,如流程图、盒图(N-S)、问题分析图(PAD)等 。
? ②表格工具用于将处理过程细节用表格形式表达,如决策表等 。
? ③语言工具用于将处理过程细节用语言形式表达,如结构化语言、过程设计语言PDL等 。
7.数据库设计的任务和步骤:
①需求分析 。主要任务是调查、深入分析和确认业务用户数据需求与处理需求 。
②概念结构设计 。目的是获取数据库的概念数据模型 。方法:一是E-R图;二是面向对象的方法 。
③逻辑结构设计 。主要任务是将概念模型转化为终端可以实现的传统数据模型 。
④物理结构设计 。主要是根据数据模型及处理要求,选择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以求获得最佳的存取效率 。主要包括:数据库文件组织形式、索引文件组织结构、存储介质的分配、存取系统的选择等 。
8.数据规范化的目的:①消除数据冗余;②消除多义性;③使关系的概念单一化;④方便操作;⑤使关系模式更灵活 。
9.从实用角度看,在大多数场合选用第三范式较为恰当 。
10.网络系统的设计方面的8个主要内容:
(1)网络技术的选择:选择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协议栈 。
? ①局域网技术;②广域网技术 。
(2)网络的分层设计:考虑网络系统体系结构具体实际需求 。
? ①客户机/服务器结构(C/S);②浏览器/服务器结构(B/S);③分布式结构;④云计算模式 。
(3)网络站点设计:包括网络战点、端站点设计、中继站点设计、网络的互操作性 。
(4)地址分配与聚合设计:包括自顶向下地址规划、公有地址,私有地址的结合使用、动态地址分配原则、混合地址分配原则 。
(5)远程网接入设计:包括广域网接入设计、分支机构与远程用户接入设计 。
(6)网络性能设计:主要指标有分组转发速率、吞吐量、分组丢失率、事务处理速率、响应时间、延迟时间、数据传输速率、信道利用率等 。
(7)网络冗余设计:包括设备冗余、软件容错、网络结构和冗余线路 。
(8)网络安全性设计:包括系统安全性分析、物理安全设计、网络安全性设计、信息安全设计 。
11.用户界面设计:
(1)主要包括:界面对话设计、数据输入界面设计、屏幕显示设计、控制界面设计等 。
(2)用户界面设计的需求分析主要任务:①用户特性分析;②界面的功能任务分析;③确定用户界面类型 。
(3)3个特性:可使用性、灵活性、界面的复杂性与可靠性 。
(4)4项原则:界面的合适性;简便易操作性;便于交互控制;媒体组合恰当 。
(5)数据输入界面设计总目标:简化用户的操作,容忍用户偶尔出错并尽可能降低输入出错率 。
(6)控制界面设计的目的是让用户可主动控制系统的工作,是用户很容易地访问计算机及网络资源 。
12.软件设计的输入是《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输出是《系统设计说明》和《软件设计说明》 。概要设计要覆盖《需求规格说明书》的全部内容,并作为指导详细设计的依据 。详细设计要覆盖《软件设计说明》全部内容,作为指导程序设计实现的依据 。
13.详细设计阶段文档是“软件设计说明(SDD)”和“软件实现方案”,主要是详细设计说明、软件结构设计及程序运行过程的详细描述 。
第6章 软件编程实现
1.软件实现
(1)概念:通过编码、调试、集成和测试,完成软件产品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