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红茶


宜昌红茶

文章插图
宜昌红茶【宜昌红茶】宜昌红茶称宜红 , 又称宜昌工夫茶 , 是我国主要工夫红茶品种之一 。历史上因由宜昌集散、加工、出口而得名 。茶史追溯湖北宜昌地区是中国古老茶区之一 。早在秦汉时期 , 茶叶就从巴蜀传播到宜昌;茶叶利用已从生嚼鲜叶进步到生煮羹饮 。据《晏子春秋》记:“婴相齐景公时 , 食脱粟之饭 。灸三戈五卵、茗菜而已” , 说明当地茶叶是煮来吃的 , 由此可推断 , 宜昌茶叶利用是从生煮羹饮开始的 。三国时 , 茶叶利用又前进一大步 , 根据魏张揖(230年前后〕的记载 , 茶叶利用是将采来的茶先做成饼 , 晒乾或烘乾饮用时 , 碾碎沖泡 , 加佐调料和作羹饮 。
基本介绍中文名:宜昌红茶
来源:重庆宜昌
气候:亚热带气候
功能:清热解暑
又称:宜昌工夫茶
茶史追溯宜昌红茶 - 茶史追溯湖北宜昌地区是中国古老茶区之一 。早在秦汉时期 , 茶叶就从巴蜀传播到宜昌;茶叶利用已从生嚼鲜叶进步到生煮羹饮 。据《晏子春秋》记:“婴相齐景公时 , 食脱粟之饭 。灸三戈五卵、茗菜而已” , 说明当地茶叶是煮来吃的 , 由此可推断 , 宜昌茶叶利用是从生煮羹饮开始的 。三国时 , 茶叶利用又前进一大步 , 根据魏·张揖(230年前后〕的记载 , 茶叶利用是将采来的茶先做成饼 , 晒乾或烘乾饮用时 , 碾碎沖泡 , 加佐调料和作羹饮 。茶区宜昌据记载 , 宜昌红茶问世于19世纪中叶 , 至今有百余年历史 。清道光年间 , 先由广东商人犯钧大福在五峰渔洋关传授红茶採制技术 , 设庄收购精製红茶 , 运往汉口再转广州出口 。鹹丰甲寅年(公元1854年)高炳三及尔后绪丙子年(公元1876年)林紫宸等广东帮茶商 , 先后到鹤峯县改制红茶 , 在五里坪等地精製 , 由渔洋关运汉出口 , “洋人称为高品” 。随后 , 渔洋关周围地区湖南石门、桑植 , 鄂西鹤峰、来凤、五峰等地 , 均有广东茶商、江西茶商、汉阳茶商等来此开设茶号 , 传授红茶採制技术 , 收购红茶 , 制茶厂曾先后达到20多家 。当时渔洋关以西的粗製红茶 , 都要集中到渔洋关精製后 , 再通过渔洋河水运至长江、清江交汇口的宜都 , 然后才转运汉口外销英、俄、美、德诸国 。
宜昌红茶

文章插图
宜昌红茶当时渔洋关一跃成为鄂西着名的经茶市场 , 广商除开闢鄂西宜红茶市外 , 还大批涌向鄂南羊楼洞採制红茶 , 1840年羊楼洞红茶庄达50余家 , 年制红茶10万箱 , 达5万余担 。1850年 , 俄商开始在汉口购茶 , 汉口开始单独出口 。1861年汉口列为通商口岸 , 英国即设洋行大量收购红茶 。因交通关係 , 由宜昌转运汉口出口的红茶 , 取名“宜昌红茶” , 宜红因此而得名 。由于宜红茶品形俱佳 , 很受西方人欢迎 , 于是销路大畅 。宜红由英国传售至西欧 , 尔后美商、德商也时有购买 , 宜红得到大量发展 。1876年 , 宜昌被列为对外通商口岸后 , 宜红茶出口量便一下猛增 。据中国茶叶公司资料:至1886年前后 , 每年红茶输出量都在15万担左右 。渔洋关一度成为与湖北省内两大茶叶市场—羊楼洞、汉口齐名的鄂西南最为着名的红茶市场 , 每年季节茶工达到5000余人 。1888年汉口口岸出口量达86万担 , 占当时全国茶叶出口量的40% , 其中以红茶为主 。红茶发展1886年前后系宜红出口的最盛期 , 每年输出量达15万担左右 。主销英国、俄国及西欧等国家和地区 , 品质稳定 , 声誉极高 。据《湖北省茶叶产销状况及改进计画》记载:1937年前后全省收购、精製、运销茶叶较大的厂商24家中 , 五峰渔洋关就占有源泰、恆信、民生、华民、同福、民孚、恆慎、合兴等8家 。后经历史的磨难 , 宜红一落千丈 , 1949年中国茶叶出口仅19.84万担 , 其中红茶出口只有1.65万担 , 只有1886年的0.825% 。茶园荒芜 , 宜红茶几乎全面停产 。宜红茶收购、加工、集散中心的五峰渔洋关 , 抗日战争前有茶厂10余家 , 1949年已全部关闭 。1951年湖北省茶叶公司成立 , 在鄂西、鄂南两大茶区扩大收购网点 , 鄂西红茶在五峰、鹤峰、长阳、宜昌、恩施、宜恩、利川及湖南石门设点 , 收购宜红 , 1951年宜都茶厂正式成立 , 负责宜红的精製加工 , 毗邻鹤峰的湖南石门、慈利、桑植、大庸四县属宜红生产经济区 , 同年在石门泥沙成立一红茶初制厂 , 属宜都茶厂分厂(1956年改属石门茶厂) 。1959年宜都茶厂收购加工出口宜红茶达到3.9万担 。以后又在五峰、宜昌相继建立了红茶精製厂 , 与国营茶场形成紧密的生产网路 , 恢复和发展宜红生产 。目前 , 宜红已成为宜昌、恩施两地区的主要土特产品之一 , 产量约占湖北省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茶区环境宜红茶区武陵山系和大巴山系的湖北、湖南三市州(湖北的宜昌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的常德市)二十余县 , 是中国历史悠久的着名茶区 , 位于东经109°-112° , 北纬29°-31°31′ 。早在公元3世纪西晋时 , 《荆州土地记》就记有:“武陵七县通出茶”包括 。唐代陆羽《茶经》载:“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 , “山南 , 以峡州上” 。气候属亚热带气候 , 茶区年均温度14~18℃ 。宜昌年均温度16.9℃ , 无霜期283天 , 10℃以上茶树生长发育期248天 , 有效活动积温5401℃ 。恩施年均温度16.3℃ , 无霜期280天 , 10℃以上茶树生长发育期247天 , 有效活动积温5171℃ 。常德在北纬29°附近 , 一般年降水量1200~1600mm , 且多集中在茶树生长发育的3~9月 。土壤、地势土壤以黄棕壤、红壤、黄壤、酸性紫色土的面积大 , 成土母岩多为片麻岩、沙岩、页岩、板岩、花岗岩分化而成 。pH值多在4.5~6.5之间 。无任何工业污染 , 富含人体必须的锌 , 硒等微量元素;极利茶树体内营养物质的形成和积累 , 被誉为茶树生长的天然”绿色宝库” 。宜红茶产于武陵山系和大巴山系境内 , 以武陵山区分布最广 , 海拔高的有2000~3000m的高峰 , 而茶树分布主要在海拔300~1000m之间的低山和半高山区 。宜红茶优质茶的产区多在海拔400~1000m之间 , 如五峰的採花、宜昌的邓村、鹤峰的走马等 。品种宜红茶区特有的茶树品种资源 , 如宜昌大叶种、宜红早、恩施大叶种、鹤峰苔子茶、恩施苔子早、巴东苔子茶、五峰大叶种、五峰柳叶种等 。製作工艺宜昌红茶鲜叶宜昌红茶于每年的清明前后至穀雨前开园採摘 , 现采现制 , 以保持鲜叶的有效成分 , 一芽一叶及一芽二叶为主 , 製作工艺精湛 。分初制和精製两大过程 , 初制包括萎凋、揉捻、发酵、烘乾等工序 , 使芽叶由绿色变成紫铜红色 , 香气透发 , 然后进行文火烘焙至乾 。精製工序複杂花工夫 , 则将长短粗细、轻重曲直不一的毛茶 , 经毛筛、抖筛、分筛、紧门、撩筛、切断、风选、拣剔、整形、审评提选、分级归堆 , 同时为提高干度 , 保持品质 , 便于贮藏和进一步发挥茶香 , 再行补火、清风、拼和、装箱製成成为形质兼优的成品茶 。宜昌红茶 - 名茶鉴赏宜红工夫茶:形条索紧细有金毫 , 色泽乌润 , 香甜纯高长 , 味醇厚鲜爽 , 汤色红亮 。叶底红亮柔软 , 茶汤稍冷即有“冷后浑”现象产生 , 是中国上等品质的工夫红茶之一 。沖泡方法宜昌红茶日常泡法:将水烧沸 , 茶具最宜景瓷 , 装上大约占壶容量二分之一的茶叶 , 沖入沸水 , 沖泡后香气高锐持久 , 隔一分钟左右倒入小杯 , 先闻香 , 再品味 , 满口生香 , 回味甘美 。功夫泡法:宜昌红茶沖泡工夫红茶时一般要选用紫砂茶具、白瓷茶具和白底红花瓷茶具 。茶和水的比例在1:18左右 , 泡茶的水温在90—95℃ 。沖泡工夫红茶一般採用壶泡法 , 首先将茶叶按比例放入茶壶中 , 加水沖泡 , 沖泡时间在2—3分钟 , 然后按循环倒茶法将茶汤注入茶杯中并使茶汤浓度均匀一致 。品饮时要细品慢饮 , 要做三口喝 , 仔细品尝 , 探知茶中甘味 。好的工夫红茶一般可以沖泡2—3次 。功能作用美国心脏学会曾经得出红茶是“富含能消除自由基 , 具有抗酸化作用的黄酮类化合物的饮料之一 , 能够使心肌梗塞的发病率降低”的结论 , 其研究成果表明 , 一杯红茶对特定的自由基来说 , 甚至比大蒜、花椰菜、胡萝蔔、小捲心菜更能发挥抗酸化作用 。抗酸红茶的饮用方法:以每日饮用2~3杯红茶为宜 。硒、维生素C、E、A等均为抗酸化物质 , 红茶若与富含有这些物质的食品同时食用 , 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将红茶与蔬菜、水果、黄油、牛奶、鸡蛋等同时饮用 , 被称作保持健康的合理饮食习惯 。不过 , 同时还要注意热量和糖分等摄入不要过量 。红茶还有各种抗菌作用 , 并且预防感冒 。红茶中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杀除食物有毒菌、使流感病毒失去传染力等抗菌作用 。除预防感冒之外 , 还有人在因感冒而喉咙痛的时候用红茶漱口 。红茶能强胃 , 利尿 , 抗衰老 , 科研单位在利用寿命试验筛选抗衰老药物的研究中发现 , 红茶延寿作用十分显着 。体力劳动者饮红茶最适宜 , 妇女产后饮红茶加红糖最好 。名茶鉴赏宜红工夫茶:外形条索紧结秀丽 , 色泽乌润显毫 , 叶底红亮柔软;汤色红艳透明 , 香气清鲜纯正 , 滋味鲜爽醇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