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术语


出版术语

文章插图
出版术语【出版术语】出版术语标準是出版行业的基础性标準 。在信息交换过程中,术语不统一规範就无法实现信息对接;在生产过程中术语使用错误会导致严重事故 。因此,许多科学技术领域都建有本专业的术语表 。为避免出版领域对术语理解的偏差所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早在20世纪90年代新闻出版总署就把研製《出版术语》国家标準工作提到重要的日程,组织了《出版术语》工作组 。
基本介绍中文名:出版术语
出版商: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
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着作权法实施条例
类型:书籍
出版出版是将作品编辑加工后,经过複製向公众发行,是一个由编辑、複製、发行三个阶段联结而成的有序的过程 。作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着作权法实施条例》的定义,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複製的智力成果,包括文字作品,口述作品,音乐、戏剧、典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美术、建筑作品,摄影作品,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製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图形、模型作品,等等 。编辑编辑是按照一定的方针,设计、组织、选择和加工稿件,为複製、发行作準备的工作,也被用于指称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员或新闻、出版专业技术职务系统列中的中级职务 。编辑活动的基本特点:第一,编辑活动是在一定的方针指导下进行的;第二,编辑活动最基本的内容是设计选择,组织、选择和加工稿件;第三,编辑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为出版物的複製、发行作準备 。选题选题是编辑在对採集到的信息作综合研究的基础上,为适应社会、读者需要而提出的精神生产课题 。选题策划围绕着选题开展的採集信息、思考、论证、组合等编辑劳动,即称为选题策划 。这是编辑工作从酝酿到正式启动的标誌 。选题策划是编辑过程中发挥编辑创造性,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佳目标的最重要环节 。选题策划须经过新生长点捕捉、总体构思、论证和决策、修订和最佳化等步骤 。新生长点捕捉是依据收集到的各种信息,努力抓住各种能生长形成选题的新点子 。总体构思是将信息採集阶段获得的、经过筛选最佳化的一般社会文化信息,构筑成具体的选题构想 。选题论证和决策,是分析判断选题构想转化形成出版物后能否为读者所接受,出版后能否取得双佳效益,从而对选题是否列入计画作出决定 。修订和最佳化,是在实践过程中修改、完善选题设计,使它进一步提高,更具备可操作性,更适应市场需求 。选题策划是编辑人员依据一定的方针和主客观条件,开发出版资源,设计选题的创造性活动,具有把握出版工作方向、落实出版工作方针,保障出版生产秩序,保证和提高出版物的质量以及塑造出版单位的品牌形象等重要作用 。组稿组稿是编辑为使选题形成稿件而落实作者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工作的综合性活动 。组织稿件是落实选题的重要环节,大致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一定的方式物色好合适作者后进行约稿或徵稿;二是为使稿件能够达到或超过选题构想的水平而与作者联繫并开展一系列活动 。审稿审稿指阅读审查作者的原稿,并对其作出评价和选择 。我国出版界实行初审、複审和终审的三级审稿制度 。我国出版社现行的审稿制度是三审责任制 。初审,应由具有编辑职称或具备一定条件的助理编辑人员担任;複审,应由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编辑室主任一级的人员担任;终审,应由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社长、总编辑(副社长、副总编辑)或由社长、总编辑指定的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人员担任(非社长、总编辑终审的书稿意见,要经过社长、总编辑审核),三个环节缺一不可 。三审环节中,任何两个环节的审稿工作不能同时由一个担任 。三审依照初审→複审→终审的次序循序递进;下一审级对上一审级负责并以本审级的意见为上一审级的审稿提供基础,上一审级对下一审级制约并以本审级的意见对下一审级的审稿结果作为评判与补序 。只有三审通过以后,稿件才能正式进入加工整理阶段 。外审外审是指请本出版社以外的人员审读稿件 。外审并不是三审以外的另一审级,而是出版社在缺少相应专业的编辑人员时才採取的一种特殊措施 。外审不能替代三审制中的任何一个审级 。外审意见只供本社决策者参考,不能作为最终决定 。签订出版契约签订出版契约是指对经过三级审稿决定接受出版的稿件,出版社要按照着作权法的规定及时与作者签订出版契约,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保证稿件顺利出版和依法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 。出版契约一般须包括的主要内容有:签约双方的名称,签约日期,作品名称;作者对合法享有该作品着作权的保证;作者转让的图书专有出着作权所涉及的文种、期限、出版与发行地域;作者审读校样的责任;出版者向作者支付报酬的方式、数量和期限;图书出着作权再转让所获利的分配;作者是否转让翻译权及其他从属权利;重印、再版的条件与报酬;作者样书的赠送办法和作者的优惠购书条件;废约和违反契约的责任;对一旦发行纠纷时所用解决方式的约定;双方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内容,等等 。这是维护作者的着作权和出版单位的专有出着作权的重要步骤,有利于进一步调动双方的积极性,保持和发展编辑与作者的良好合作关係 。加工整理加工整理也称“加工”、“编辑加工整理”、“编辑加工” 。已决定採用的稿件,即可进入整理阶段 。对经过审稿决定採用的稿件,从整体到细部进行检验和校正,力求精益求精,全面最佳化,进一步提高稿件的内容、文字质量 。整体设计整体设计是根据已经定稿的稿件特点,从工艺、技术和艺术等方面对未来出版物的物质形态进行整体规划,并制定实施方案 。就书刊而言,整体设计包括外部装帧设计和内文版式设计 。发稿发稿是指经过加工整理后的稿件在发往製作部门安排物质生产之前所进行的技术处理 。原稿经过检查整理,达到“齐、清、定”后方可发往製作部门 。“齐”,指稿件完整齐全,除了正文及目录应完整外,凡有序言、图表、后记、索引、附录、内容提要等辅文的,也需完整无缺;“清”,指稿面清楚,不仅文字形体清楚,而且勾画标记也泾渭分明;“定”,指稿件内容已经确定,一般不再改动 。为了便于複製与发行工作的顺利进行,发稿时必须填写征订单等各种单子 。发稿单发稿单是编辑部门交给製作、发行部门的有关稿件基本情况以及对整体设计、排印、发行等工作所提要求的通知单 。它是製作、发行部门的工作依据,其项目包括书名,编、着、译者姓名,稿件类别,原稿字数,稿件内容和数量(原稿正文页数以及出版说明、目录、前言、附录、索引、后记等辅文的页数),读者对象,发行範围,出书日期,对整体设计、校对工作、看样等的要求,其中翻译作品的书名和原着者姓名都须附原文 。装帧设计单该单的项目包括书名,丛书名,编、着、译者姓名,开本,正文用纸种类,估计页码数,装订样式,内容介绍以及对整体设计等的具体要求 。证订单该单的主要内容是新书预告,其项目包括书名、丛书名,编、着、译者姓名,书号,开本,字数,内容介绍,主要读都对象,估计定价,估计出版时间等项目 。证订单是供发行部门了解图书内容以便做好征订工作用的 。CIP申报单该单用于向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中国申请核发图书在版编目数据 。须填报的着录数据项目包括书名与着作责任者项,版本项,出版项,丛书项,附注项,标準书号项;检索数据项目包括图书识别特徵的检索点和内容主题的检索点 。每项下又各含几个小项,如书名与着作责任者项下含正书名、卷数、章回数、并列书名、副书名及说明文字、第一着作责任者、其他着作责任者 。该申报单由CIP数据中心统一规定具体样式 。校对校对是根据原稿核对校样,订正差错,提出疑问,以保证出版物质量的工作 。三校一读制度“三校一读”制度的内容是:一般书刊都必须至少经过三次校对(初校、二校、三校)和一次通读检查后,才能付印;重点书刊、工具书等,应相应增加校次;终校必须由出版社内具备中级以上出版专业职业资格的专职校对人员担任 。校样处理书刊稿件经过排版后列印出的少量样张,称为校样,除供校对之外,还供编辑、作者通读 。编辑人员通过校样,要检查和解决原稿排版后出现的新问题,弥补加工整理或发稿的疏漏,还要处理作者的改动和校对人员提出的疑问 。音像製品、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也要进行类似的样带、校片审校 。样品检查样品检查是对出版试产品的质量检查 。这是出版社对其出版物的最后一次质量把关 。印刷厂在完成複製以后,先装订若干本供出版社检查的书(刊),称为“校书(样刊)” 。责任编辑和主管领导检查样书(样刊)后,如认为合格,就可通知工厂开始成批装订;如发现问题,须请工厂暂缓装订并进行必要的处理 。音像製品、电子出版物在开始大批量生产前也有类似的试产品检查 。封面文字封面文字是图书的面封、底封和书脊上应设定的文字,如书名、作者名、出版社名等 。目录目录或称“目次”,是图书正文前表明该书基本内容和层次结构的部分,一般包括正文及部分辅文的标题,兼有检索性和介绍性功能 。注释注释是对图书内容或文字加以解释的总称 。附录附录是附于图书正文后面的与正文没有直接关係或虽与正文内容有关但不适宜放入正文的各种材料 。重印重印是利用图书初版(即第一次出版)时製作的胶片(铅印时是纸型)照原样或仅作极少量修改后的印製 。它的特点是对胶片基本上不作改动,从而加快了出书的速度并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图书重印,开本、书号、版式均不变,但封面、主书名页正面(扉页)可以重新设计;图书的中国标準书号条码一般也不变,但若定价有调整,则必须在原来的条码后加上附加码(整个条码需要重新申请製作) 。重印书应在版本记录中标明印次,每重印一次记录一次,逐次累计 。重印书的印数也是从初版第一次印刷起逐次累计 。再版再版是对原书作较多、较重大的修改后重新排版製作的印製 。再版的图书,不可再用原书号,必须用新的书号;除书名外,其他如封面装帧、开本、版式等都可以重新设计 。再版的图书照原样再印或略作小的改动再印,称为再版书的重印 。再版书重印的印次和印数,都是从初版的第一次印刷起累计 。重版率一个出版社全年出版的初版新书、重印书、再版书种数之和称为出书总数;出书总数中重印书与再版书种数之和所占的比例,就是“重版率” 。重版率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出版社办得好坏的重要标誌之一 。开本开本是表示图书幅画大小的行业用语,因为幅画是一定规格的全张纸按不同方法开切出的,故有此称 。开本以全张纸开切出的数量(开数)来表示,如开切出32张,即称“32开” 。开本规格开本规格是指同一种开数的开本所具有的实际幅画面积 。比如,长32开、正32开 。书芯书芯是图书的主体,是图书中承载图书主体内容(包括正文及部分辅文)的部分 。一定规格的纸张经正反两面印刷并经若干次折页后成为“贴”(一贴由若干书页折成),若干书贴套或叠贴组合装订后,即成为书芯 。封面封面又称“书皮”、“封皮”,是图书的外表部分,是包在书芯外面对其起保护作用、与书芯订口处相连并印有装帧性图文的较厚纸张 。插页插页是印有与图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像的书页 。大多设在主书名页后、书芯前;也有因页数较多而置于书芯后的 。主书名页主书名页是位于书芯前(如有插页,则在插页前)的一张纸,放置图书的所有属性数据 。附书名页附书名页是位于主书名页之前的一张纸,通常在双码面印刷相应文字,与主书名页正面相对应;必要时也可以使用附书名页正面(单码面)或增加附书名面的数量 。环衬环衬是设定在封面(书壳)与书芯之间的衬纸,因其以两页相连环的形式被使用,故称“环衬”,也叫“蝴蝶页” 。在书芯前面的叫前环衬,在书芯后面的叫后环衬 。函套函套分“书函”与“书套”两种 。书函是我国传统图书护装物,用厚纸板作里层,外裱织物 。书套是一侧开口的硬质纸盒,规格略大于需要放置的图书 。辑封辑封是图书正文内标明“篇”、“辑”名称的书页 。腰封腰封也称“书腰纸”,是包勒在封面腰部的有一定宽度的一条纸带,纸带上可印与该图书相关的宣传、推介性图文 。书籤带书籤带是一根一端粘连在书芯的天头脊上,另一端不加固定的织物细带子,作用与书籤相仿,故名 。藏书票藏书票是一种专门夹在某些图书中的美术作品小型张,其作用是纪念某一图书出版发行,也可供爱好者收藏 。装订样式装订样式一般分为平装、精装、线装和散页装几类 。平装也称“简装”,整本书由软质纸封面、主书名页和书芯(有时还有其他非必备部件)构成,可分为普通平装与勒口平装两种;精装的最大特点在于封面的用料和印刷、加工工艺 。一般由纸板及软质或织物製成的书壳、环衬、主书名页、插页(也有无插页的)和书芯构成,因为比平装考究、精緻,故称“精装”;线装是将均依中缝对摺的若干书面和面封、底封叠合后,在右侧适当宽度处用线穿订起来的装订样式;散页装是把图书的书页以单页状态装在专用纸袋或纸盒内 。版式版式是图书版面的编排格式 。版心版心是版面上容纳文字图表(一般不包括书眉、中缝和页码)的部位,由文字、图表(包括字空、行空和段空)构成 。周空周空是指版心四周留出的一般约2厘米宽的空白,包括:“天头”又称“上白边”,是处于版心上方的白边;“地脚”又称“下白边”,是处于版心下方的白边;“订口”又称“内白边”,是位于版心内侧的白边;“翻口”又称“外白边”,是位于版心外侧的白边 。版面字数版面字数是指一定规格的版心内可容纳的字数 。书刊印製书刊印製是指根据作品原稿印刷作作成书刊的整个过程 。就一般的纸质书刊而言,印製通常包括三个阶段:印前製作阶段,是按照已作整体设计的书刊原稿製作出印版的阶段;印刷阶段,是将印版上的图文信息複製到纸张上的阶段;装订阶段,是将已经印有图文的散页纸张订合成册的阶段 。印张印张是计算出版物篇幅的单位 。全张纸幅面的一半(即一个对开张)两面印刷后称为一个印张 。书刊中的一张纸称为“页”,一页的正、反面共有两个页码,故一页有两“面” 。在开本确定的前提下,一个印张的页数与开数相同,页数是其二分之一 。以32开本图书为例:一个印张有32个页码,共32面,合16页 。印张计算公式:印张数=页码数/开本,若印张数计算中出现小数,一般要根据使不足一个印张的零页呈双数(占四个页码)状态的原则向上进位,以便于印刷、装订 。纸令纸令是纸张的计量单位 。印刷用纸以500张全张约一令,一张全张纸可折合成两个印张,所以一令就合1000个印张 。色令色令是平版胶印彩色印刷的基本计量单位 。1令纸印1次1色令,印2次为2色令,余下以此类推 。习惯上平版胶印印刷以“对开”规格为计量标準,1色令等于印1000张对开纸,又称“对开色令”或“对开千印” 。码洋码洋是图书出版发行部门用于指全部图书定价总额的词语 。书刊的每一本上面都列有由阿拉伯数字(码)和钱的单位(洋)构成的定价,相乘得定价总额,称为码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