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土壤


酸性土壤

文章插图
酸性土壤【酸性土壤】酸性土壤是pH值小于7的土壤总称 。包括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和燥红土等土类 。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着各种红色或黄色土壤的酸性土壤 。当地气温高、雨量大,年降雨多在1500mm以上 。这种高温多雨、湿热同季的特点,使土壤的风化和成土作用均甚强烈,生物物质的循环十分迅速 。盐基高度不饱和,pH一般在4.5-6 。同时铁铝氧化物有明显积聚,土壤酸瘦 。可通过正确施肥,注意保持水土,改良土壤 。可施用石灰,调节pH来减少某些重金属元素 危害 。东南丘陵地区的酸性红壤适宜种植茶树等酸性作物 。
基本介绍中文名:酸性土壤
外文名:acid ground
分类: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等
pH值:4.5-6
分布:中国热带、亚热带地区
概况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有赖于良好的土壤环境 。但在自然界中,植物生长的土壤往往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障碍因素,限制着植物生长 。例如,世界陆地表面大面积盐硷土中有高浓度的盐分;酸性土壤中有高浓度的H+ ,Al3+ ,Mn 2+和Fe2+等;淹水土壤中有过量的还原性物质和Fe2+等;石灰性土壤中缺乏足够的有效磷、铁和锌等 。这些具有植物生长障碍因素的土壤称为逆境土壤 。逆境土壤分布的面积广泛,而且改良难度大,因此,已成为农业生产发展的限制因素 。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对各种逆境产生了一定的适应能力 。某些植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忍耐上述不良的逆境条件 。了解植物对土壤环境的生理反应和抗逆机理,对发展农业生产是十分重要的 。
酸性土壤

文章插图
酸性土壤是低pH值土壤的总称,包括红壤、黄壤、砖红壤、赤红壤和灰化土等 。酸性土壤地区降水充沛,淋溶作用强烈,盐基饱和度较低,酸度较高 。酸性土壤在世界範围内分布广泛,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形成所谓的酸性土壤是指缺乏硷金属、硷土金属而大量吸附H+ 的pH<7的土壤,其酸性来源有:(1) 雨水中的碳酸(2) 微生物和植物根部代谢产物(3) 有机物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4) 硫化亚铁氧化生成的硫酸(5)化肥分解一旦形成酸性环境, 吸附在粘土和腐植质上的硷性金属离子和H+ 替换而引起土壤中这些金属离子的缺乏, 因此土壤呈酸性 。辨别一、看土源一般采自山川,沟壑的腐殖土,多呈黑褐色,比较疏鬆,肥沃,通透性良好,是比较理想的酸性腐殖土 。如:松针腐殖土,草炭腐殖土等 。二、看土色酸性土壤一般颜色较深,多为黑褐色,而硷性土壤颜色多呈白、黄等浅色 。有些盐硷地区,土表经常有一层白粉状的硷性物质 。三、看地表植物在野外採掘花土时,可以观察一下地表生长的植物,一般生长野杜鹃、松树、杉类植物的土壤多为酸性土;而生长柽柳、穀子、高梁等地段的土多为硷性土 。四、看质地酸性土壤质地疏鬆,透气透水性强;硷性土壤质地坚硬,容易板结成块,通气透水性差 。五、凭手感酸性土壤握在手中有一种“鬆软”的感觉,鬆手以后,土壤容易散开,不易结块;硷性土壤握在手中有一种“硬实”的感觉,鬆手以后容易结块而不散开 。存在问题酸性土壤上一个严重的问题是养分有效性低,而且所涉及的养分种类也比较多 。例如酸性土壤普遍缺氮、磷和钾;很多土壤缺钙和镁;有些土壤缺钼 。这些养分的缺乏主要是由酸性土壤组成的特性及气候特点所决定的 。酸性土壤中铁、铝活性高,与磷形成难溶性的铁磷和铝磷,甚至有效性更低的闭蓄态磷,使土壤磷和施入土壤中的肥料磷绝大部分转化为固定态磷,致使绝大多数的酸性土壤都严重缺磷 。由于酸性土壤风化比较彻底,黏土矿物又以1:1型的高岭石为主,因而阳离子交换量低,对阳离子的吸附能力弱 。在湿润条件下,使土壤发生强烈淋溶作用,造成K+,Ca2+,Mg 2+等矿质养分离子的大量淋失,其中一价离子K+尤为严重 。这是我国南方酸性土壤地区严重缺钾的主要原因 。由于强烈的淋溶作用,酸性土壤的钙镁含量普遍较低,其结果,一方面可使作物因缺乏钙、镁而限制其生长;另一方面又会因盐基离子的淋失而增加土壤的酸度,提高铝的溶解度,从而造成铝毒等次生不良影响 。酸性土壤上很多作物常出现缺镁现象,森林死亡是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一大生态危机 。据研究,植物缺镁是造成森林植物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