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佛同城


广佛同城

文章插图
广佛同城“广佛同城”指的就是广州和佛山两市打破行政壁垒,进行区域一体化建设 。作为珠三角城市群核心区,广州、佛山产业互补性强、空间紧密、文化相通、人员往来密集,两者组合起来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效率 。
【广佛同城】国务院批覆的《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及《佛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都提出要深入推进广佛同城化 。2016年11月23日,广州、佛山两市在广州举行工作交流座谈会,双方谋划推进更高层次的同城化,联手打造“超级城市” 。
基本介绍中文名:广佛同城
意义:促进广佛两地经济文化交流
历史背景广州与佛山分别是广东省的第一大、第三大城市 。两市文化同根同源,自古一家 。目前,广佛接壤边界长约200公里,市路网衔接较完善 。两市土地总面积11181平方公里,占珠三角九市的34.5%,城市人口1989.5万人,占珠三角九市的38.1% 。在历史上,广佛两地如今的辖区基本上都属于南海、番禺两县管辖,相同的历史、文化,成为广佛同城的重要基础 。广佛合作·史记广佛自古唇齿相依,同风同俗,在国内乃至世界上,几乎没有两座人口超过百万的大城市相距如此之近,而从历史渊源上广佛本来就是同一城市,千百年来,行政区域上虽然分分合合,但是两地居民自然交流是广佛融合最大动力 。同根同源“南(海)番(禺)顺(德)”的传统叫法,表明了两地的整体性 。有很深的历史渊源和血脉联繫,广州与佛山地理广佛自古一家亲,秦时置南海郡,郡治就设在番禺(今广州),现“南海”则为佛山的一个区 。相连,语言相通,同根同源,两地文化的根都是广府文化,着名的粤剧、粤曲至今享誉海内外 。直到今天,广佛之间的经济、文化和人脉联繫的亲密性都是别的地方不可比拟的 。长期以来,两地间贸易往来无阻,人员密切往来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和佛山两个城市之间,行政区域均有一些调整 。如1960年8月恢复市以下设区的建制,把原属佛山专区的花都县、从化县划归广州市;1975年,把原属佛山地区的番禺县划归广州市 。商贸渊源2000多年来,广州一直是中国华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南朝的时候,广州已经是岭南的经济中心和中国最大的外贸港口 。在海运上影响很大的南海神庙便是南梁时期修建的 。早在汉代,番禺的纺织、食品加工、陶瓷等工商业已经相当发达 。佛山的优势在于身处三江汇流之地,是西南和北方通过水路和岭南沟通的重要通衢 。但在元代之前,这里还是一个渡口 。佛山的真正崛起是在明朝景泰年间,依仗的是冶铁业的发展 。明清两朝,广州附近的佛山镇是全国闻名的铜铁冶炼中心,製造的钢铁器具远销岭北和海外,原本名不见经传的佛山已经跻身全国“四大名镇”之一 。然而,上世纪初,由于广三铁路、粤汉铁路等两条铁路使用,铁路取代内河水路逐渐成为了广州与省内外的货运通道,交通地位的重新排序带来了工商业的集体转移 。上世纪30年代后,佛山各镇街的商铺纷纷向广州转移,广州西关的十八甫原本就是商业旺街,成为佛山商贾搬迁的目的地,包括了丝织业、制陶业、製药业等,以药业为例,就先后有冯了性、马百里、李众胜等药店转移到广州 。在此轮工商业大转移中,大部分民族工商企业并不是完全背弃佛山,而是前店后厂的模式,把店开在广州,把生产基地留在了佛山 。发展至今,逐渐形成了广州作为中心商贸城市、佛山作为手工业製造业基地的局面 。直到改革开放之后,佛山凭藉千百年来积累的製造业基础和商贸传统,才又一次焕发出新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