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人


惠州人

文章插图
惠州人广东惠州人,狭义的範围,即现今惠州市的行政地域生活着的人;
广义的範围,指惠州府或祯州居住的人(包括惠州市、汕尾市、河源市、深圳市龙岗区、韶关市新丰县,即惠州十属) 。
【惠州人】方言上,当地有时单独将操惠州话(东江本地话)的居民称为“惠州人”,以区分不同的方言群体;当地操惠州话的居民也自称“惠州人” 。
基本介绍中文名:惠州人
外文名:Huizhou People
人口:477.5万(2017年,指惠州市)
地域分布:广东省惠州市
分布範围惠州人,在今惠州地级市的人眼中,一般指的是惠城区三环路以内的区域,因惠城区曾是县级市惠州市,与 县级惠阳县、惠东县,博罗县同级,故称之,至今说法未变 。按行政的範围,即现今惠州市的行政地域,包括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按历史的範围,即古代惠州的人,包括汕尾市、惠州市、河源市、深圳市龙岗区和韶关市新丰县 。惠州,是广东三大族群客家人、闽南人、广府人融合得最为成功的地方,也是客家人从陆地文明走向海洋文明的重要通道之一 。广东惠州人,实际上是在东江流域包括东江原住民(惠州话人)、客家人、闽南人、广府人及其后裔共同生活的族群!历史上的“惠州十属”惠州十属:归善(包括今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博罗、海丰(今海丰县和汕尾市城区)、陆丰(包括今陆丰市和陆河县)、河源、龙川、和平、长宁(今新丰)、永安(今紫金)县及连平州共九县一州(惠州府地) 。
惠州人

文章插图
惠城区惠阳高级中学曾是惠州地区最高学府广东惠州位于广东省的东南,历史上的“惠州十属”,首邑为归善,归善县是惠州府的中心县,也是惠阳地区的中心县,广东第四行政区,督察专员设治于此,地势雄伟,依山临水,为东江之重镇, 城西有西湖,溪山环绕,风景极佳,西北罗浮山,绵亘百里,峰峦高耸,气象磅礴,为粤中之名山 。惠州十属,汉以前曰广州府,汉时为南海郡,博罗县,东晋分属东郡,南齐移东官郡,于怀安梁改置,梁化郡,隋废郡置循州总管府,(元和郡志取循江为名)大业元年,改龙川郡,治归善县,唐武德五年,复曰循州,置总管府 。天宝元年,改置海丰郡,乾元元年,复曰循州,五代时属南汉,(烈宗)乾亨元年,改称祯州,宋时(真宗)天禧四年,改称惠州,(文献通考避仁宗御讳改惠州之名自此始)宣和二年,赐名博罗郡,元时至元十六年置惠州路,明初改府,清代因之,民国后废州府,隶潮循道,今为广东省第四行政区,兹就所属十县沿革述之如下:“惠阳” : 汉博罗县地,陈分置归善县,民国改为惠阳 。“博罗”:汉置,历代沿之 。“龙川”:秦置,厥后历改为州,明初仍改为县 。“河源 :南齐分龙川地置,历代因之 。“紫金”:明穆宗隆庆三年分归善、长乐两县,地置永安县,民国改紫金 。“海丰”:东晋时分龙川县地置,历代因之 。“陆丰” : 清时雍正九年分海丰地置,民国因之 。“和平”: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分龙川地置,清代因之,及今亦沿之 。“连平”:明时崇祯六年,割和河源长宁翁源四县边地,置连平州,清代因之,民国改县 。“新丰” 。明时隆庆三年,分河源英德翁源三县地置长宁县,清代沿之,民国改名新丰 。从历史的角度看,历史上“惠州十属”的海内外人士都可以称为惠州人 。组成群体惠州是东江中下游的中心城市,处在客家文化、广府文化和潮汕文化的交汇地带,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兼收并蓄,因此"惠州人"是对当地不同的群体的统称,而群体之间主要通过方言来区别 。惠州客家人客家人是惠州人中人数最多的群体,客家文化是惠州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话是惠州市境的第一大汉语方言,分布在下辖各县(区)的大部分地区 。从地理分布上看,讲客家话的居民大多居住在山区,或者近山的地方 。惠州为客家四州(另外三座城市为梅州、赣州、汀州)之一,由于海外客家华侨祖籍地最多的是原惠州府,所以惠州又被称为"客家侨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