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山天公庙

凤山天公庙【凤山天公庙】凤山天公庙位于高雄市凤山区光明路的「凤山天公庙」 , 正式名称为「凤邑玉皇宫」 , 但地方民众习惯称为「天公庙」 , 居区新兴里繁华中心 , 也就是凤山第二区场边 , 虽庙的历史不比双慈亭、龙山寺、城隍庙、开漳圣王庙久远 , 因此未列入凤山区新兴里「四大古庙」之林 , 但香火鼎盛的程度却不输四大古庙 , 尤其每年农曆正月初九玉皇上帝圣诞(即民间通称的「天公生」) , 前后几天的香火收入 , 抵得过其他寺庙一整年 , 更造成凤山区新兴里交通壅塞 。
基本介绍中文名:凤山天公庙
地点:高雄市凤山区光明路
正式名称:凤邑玉皇宫
时代:清朝嘉庆年间
天公庙据传肇造于清朝嘉庆年间 , 但确切年代已不可考 。初建时以编草茅为庙 , 至鹹丰三年(西元1853年) , 由林江河集资 , 才改建为砖造瓦顶的庙宇 。日据时代由前清秀才林静观管理 , 继之林朝木接管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决定将庙门改建 , 从原是坐东向西 , 改为坐西向东 。之后在民国五十九年(西元1970年) , 由地方人士组成管理委员会 , 并在第一届主任委员郭丁禄领导下 , 于民国六十一年(西元1972年)正月动工改建为二阶式庙宇 , 大殿移于二楼 , 主祀玉皇大帝 , 后殿则为「三教殿」 , 奉祀儒、道、释三教教主 , 一楼则敬祀五斗星君 , 另附设立图书室 , 迄民国六十四年十二月 , 历时四年始完成新型宫殿式庙宇 。天公庙宗旨为「本儒教之精神 , 传扬儒教、佛教、道家思想教义 , 劝化人心向善 , 办理社会公益慈善事业」 , 所以年年发放市内各级学校学生清寒绩优奖助学金 , 更取之于十方 , 用之于地方 , 除热心地方文教及社会福利外 , 还积极参与慈善赈灾及复建捐献等活动 , 不仅让凤山天公庙成为当地敬祀玉皇大帝的信仰中心 , 更誉满全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