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法律风险


企业内部法律风险

文章插图
企业内部法律风险【企业内部法律风险】企业内部法律风险,所谓企业内部法律风险,是指企业内部管理、经营行为、经营决策等因素引发的法律风险 。由于引发因素是企业自身能够掌控的,所以企业内部法律风险是防範的重点 。企业作为法律主体,经营管理中的一切事务和法律责任都必须相应承担,但是一些企业从决策、项目承揽、业务设计到计画、财务、人事、契约等,很多缺少严谨的制度,任何闪失都可能给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灾难性后果 。因此,只有儘快提高企业防範法律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将一切经营风险主动控制在事前状态,才能保证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
基本介绍中文名:企业内部法律风险
外文名:Enterprise legal risk
别称:企业内部管理、经营行为、经营决策等因素引发的法律风险
提出者:企业
企业内部法律风险的主要表现企业内部法律风险它是与外部法律风险相对而言的,像债权债务纠纷、契约风险等就是外部风险,内部法律风险是指在企业内部发生的因公司股东、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内部机构的设定和行为不合法导致的法律后果 。如果公司的内部法律防範机制好,外部纠纷也就容易相应减少甚至能够完全避免 。企业内部法律风险主要表现为:企业内部法律风险案例分析案例一:浅论IT企业内部法律风险管理一、IT企业内部法律风险管理的内容从管理时间段上看,IT企业内部法律风险管理,无外乎事前防範和事后救济两方面 。事前防範重在将法律风险完全规避或是将其控制在掌握之中,即主动预防 。企业可以通过事前防範制定全面的应对策略,并能够严格控制企业花费在预防和解决纠纷上的成本,保障企业的长期利益 。但事前防範要求企业投人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法律风险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运营成本 。可以说,事前防範对法律风险控制的长期效应突出,见效慢但是受益面广而宽 。事后救济重在处理和解决已经发生的法律纠纷或其它法律风险,即被动防御 。其主要目的在于减少损失 。同时,事后救济会引发解决纠纷所要付出的成本,比如盯企业因信息传播内容不稳定、信息时效性短等特点而弓1发的证据保全费用、律师费用、因侵权引发的赔偿费用等等 。事后救济原则的作用在于充当“救火队员”的作用,可以逐个解决已发生的纠纷或法律风险事故 。可见,事后救济对法律风险的控制更注重短期效应,见效快但受益事件单一 。二、IT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之事前防範的要点企业内部法律风险的事前防範,要求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将各项法律事务管理作为各个“点”,通过严谨的防範和应变战略及制度、事务处理流程作为联络将其织成一张“网”,使公司将法律风险防範于未然 。事前防範主要包括:1.健全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公司各项规章制度是公司的“家法”,起到支持公司良性运营的作用,也起着防範法律风险的功能 。制订法律风险管理战略应当和企业的整体商业战略相一致,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战略应当包括:契约管理制度、法律论证制度、企业资产权利变更审核制度、企业商标、专利和商业秘密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等等几大方面 。2.契约管理公司的各项业务的实现一般都是通过契约的签订和屐行实现的,因此契约管理毋庸置疑的成为法律风险管理的重点 。IT企业不同于传统行业,作为新兴行业它并没有形成众多的“行业规範”和“行业惯例”,因此契约往往作为规定业务合作双方的权利义务的唯一依据 。契约管理的其要点在于建立以事前防範、事中控制为主,事后补救为辅的契约管理制度 。契约管理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审契约”,它是对一个完整过程的管理和控制,包括从项目準备期间的前期介人到契约签订前的资信审查,契约文本的草拟、审核、谈判、修改,契约的签订、执行,以及对契约履行的监控等各阶段的事务性管理 。从契约的谈判、签订、履行、审批、管理、纠纷解决等多方面加强管理,充分提高工作效能,确保企业对契约目的的实现具备合理预期,使企业在缔约、履约以及纠纷解决过程中保持法律优势,最大幅度地降低契约风险 。契约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契约的审核是最主要的工作 。审核契约需要针对每条业务线的所涉及的权利义务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法律风险控制 。智慧财产权问题是IT企业各项业务所涉及的契约的一条主线,几乎贯穿各条业务线、各种类型的契约之中,因此对于智慧财产权的归属、瑕疵担保责任、授权的限制性(包括时间、地域、是否独占性许可、是否可以转授权和分授权)、授权的收回(包括收回的时间及方式、宽限期等)、授权的使用方式等要点应当作为各类涉智慧财产权契约审核过程中的重点进行把握 。其次契约範本或称模版的製作也是契约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把成熟的业务线常用的契约製作成填空式的契约模版可以提高契约审核、签订的效率,并能够给业务人员提供业务谈判中涉及法律问题的方向和依据 。3.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同样是一个全过程的管理 。包括人职、在职、离职及离职以后的商业秘密保护等各环节的细緻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比较容易忽略的工作要点是证据的保存,尤其在IT这样的人员流动相对频繁的行业,企业更应当在保存证据方面做好事前防範的工作 。对于IT企业而言,证更应当注重传统意义上的书面证据的製作,而不应当在管理过程中一味的依赖电子流管理,以避免在发生劳动仲裁案件时电子档案证据得不到法律上的确认,导致企业举证不利,进而在仲裁结果中失利 。例如,对于业绩考核与工资或奖金、提成挂鈎的或降职、降薪的,必须有本人的亲笔签字的确认,否则可能被认定为拖欠工资;对于公司员工手册、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的颁布或者修改,都应该经过员工的书面确认,因为即使经过公示的制度也可能在劳动仲裁中不被认可,导致公司难以依据规章制度处理劳动契约的相关事宜 。所以,增强证据意识是IT企业在劳动用工管理中应当加强之处 。4.智慧财产权管理智慧财产权是IT企业尤其是网际网路内容的依託,也是众多纠纷的来源 。公司智慧财产权的管理主要涉及到自有智慧财产权的管理和外来智慧财产权的管理两部分 。对于自有智慧财产权,首先是职务作品的约定,应当通过劳动契约、保密协定进行规定;其次是软体、游戏、文章、图片、图表等等原创作品的登记,这里应当注意的是对于软体、游戏等作品应当是本着必须登记的原则,而且对于重要的项目还应当採取总体、关键部分分别登记的方式,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公司的合法着作权 。对于外来智慧财产权,主要是通过合作、授权、收购等方式取得,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合法取得和合法使用两方面上 。儘可能扩大公司对外来智慧财产权的支配权和收益权,减少义务负担是取得授权和转让过程中谈判和文书製作的原则 。至于智慧财产权的使用,往往带来不少的法律风险 。所以日常工作中对员工的着作权培训与监督变得尤为重要,公司亦应当拓宽合法内容来源,充分利用立法灰色地带(比如网路空间提供)有效防範智慧财产权纠纷 。网际网路企业无论是依託于网站内容的广告业务还是无线业务,着作权事务都是其中的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因此管理好自有着作权和引进着作权,规範内容使用、保障着作权的授权使用和许可的有利进行都是法律管理在着作权方面的要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