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 黄海燕

黄海燕(深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深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 黄海燕】黄海燕 女,2005年中山大学生化与分子毒理学专业硕士毕业,毕业后在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毒理重点实验室工作 。现为中山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 。熟练掌握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主要参与国家“97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 。参与编写专着2部 。获市级以上科技成果3项,以第一作者在SCI杂誌及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着6篇 。
基本介绍中文名:黄海燕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职业:深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
主要成就:获市级以上科技成果3项
代表作品:《靶器官毒理学》
性别:女
个人简介黄海燕女,2005年中山大学生化与分子毒理学专业硕士毕业,毕业后在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毒理重点实验室工作 。现为中山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 。熟练掌握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主要参与国家“97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 。参与编写专着2部 。获市级以上科技成果3项,以第一作者在SCI杂誌及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着6篇 。研究方向生化与分子毒理【主要主持及参与的课题】

深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 黄海燕

文章插图
深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黄海燕1、深圳市科技计画项目:贝类毒素细胞检测技术的建立(200703191);2、“973”基础套用项目资助课题:机体对ECPs致DNA损伤的耐受与适应机制及外遗传通路的研究(2002CB512903);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三氯乙烯职业中毒特异性蛋白筛选及其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30571557);4、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三氯乙烯职业中毒蛋白质组差异表达研究(34970);5、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三氯乙烯职业中毒特异性蛋白筛选及其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5009153);获奖情况2006年,深圳市科技创新奖,蛋白质组技术体系的建立及其在预防医学中的套用研究;2007,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蛋白质组技术体系的建立及其在预防医学中的套用研究;2008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几种重要DNA修复基因对化学毒性的保护机制及多态性研究 。主要论文【以第一作者发表的主要论文】1、Hai-Yan Huang, Jian-Jun Liu, Zhi-Xiong Zhuang, et al. An investigation of hormesis of trichloroethylene in L-02 liver cells by differential proteomic analysis.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s,2009.2、黄海燕,刘建军,席仁荣,等.双色红外萤光在蛋白检测中的优势.中国卫生检验杂誌,2008,18(1):160-192.3、黄海燕,庄志雄,刘建军.三氯乙烯中毒表现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环境与职业医学,2006,23(1):79-81.4、黄海燕,刘建军,庄志雄,等.L-02肝细胞蛋白质双向电泳条件的建立.毒理学杂誌,2006,20(5):330-1.5、黄海燕,刘建军,庄志雄,等.三氯乙烯诱发L-02肝细胞毒的双向电泳分析及质谱鉴定.中华预防医学杂誌,2005,39(3):175-8.6、黄海燕,庄志雄,刘建军,等.低浓度三氯乙烯诱发L-02肝细胞蛋白质组异常表达.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5,26(5):488-92.论着编写《靶器官毒理学》庄志雄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8月 第一版(参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