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孟宪清(中国民间着名鉴藏大师)孟宪清先生1957年出生于北京故宫东华门,“万隆合”第四代传人 。自幼随父学艺,受家庭薰陶,成为一代古玩鉴藏大家 。
【中国民间着名鉴藏大师 孟宪清】他所取得的成就与他几十年默默耕耘是分不开的,说起孟宪清先生的收藏经历,可谓一言难尽,从小孟宪清先生就喜欢在一些街坊扔出的垃圾堆里找宝贝,插队后用粮票和老乡换宝贝,改革后去大江南北寻宝贝 。其父亲经常教育他这些东西都是国家的宝贝,见到了要儘量保护下来,不要糟践了 。二十几年前孟宪清先生在湖北孝感出差,在当地的一个铺子里发现一个白瓷碗上书“枢府”二字,当即他断定此物应为元代枢密院的器物 。于是,他与老闆商量将其买下,一件珍贵的文物就这样被保护了下来 。像这样的故事发生了很多,几十年以来几乎天天都在发生 。
孟宪清先生认为,要想很好的了解古玩,了解鉴定知识,必须走在一线 。几十年以来孟宪清先生一直没有离开市场,在实践中摸爬滚打,积累鉴定经验,增长鉴定知识 。他经常去一些古玩市场与行业人交流,看看现在新的仿品到什幺样的地步,随时刷新自己的眼力 。用他的话说,古玩是一门比较科学,称为眼学 。只有真假新旧不停的反覆比较眼力,才能不断地提高 。玩古玩就不能离开一线,否则很容易被作假者打眼 。孟宪清先生一直信奉“活到老学到老”这一至理名言 。他一直认为在古玩这个行业谁也不是老师,总有不知道的事情 。
基本介绍中文名:孟宪清
国籍:中国
出生地:北京故宫东华门
出生日期:1957
职业:中国民间着名鉴藏大师
个人简介其父孟海泉10岁拜投贡茂林门下,为“万隆合”第三代传人,苦学八年后出师,以鉴赏、修复古铜器为业,一时间声名鹊起 。一身铜器技艺练得炉火纯青 。解放后人民政府相邀,成为故宫博物院第一代青铜器修复鉴定专家 。为故宫修复大量文物珍品 。
文章插图
如:越王勾践剑、三羊樽、乾隆拐杖等,均出自孟老先生之手 。孟老先生複製的国宝“马踏飞燕”前往香港展出时,真品与複製品放在一起竟难坏了工作人员,分别不出谁真谁假 。只有请孟老先生前往用一根红绳做了记号才分别出来 。孟海泉先生一生坎坷,出入俭朴 。将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放在青铜器的鉴定与修复上 。几十年如一日的揣摩中国古代铜器技艺,破译失传千年的错金银技艺,使它重现天日 。这门技艺在2005年被评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孟海泉膝下三子一女,长女孟宪君,长子孟宪升,次子孟宪忠,幼子孟宪清,均受传铜器鉴定修复技艺,为“万隆合”第四代传人 。四人幼承父训,专研铜器鉴定修复,保护中国这门传统技艺并将之发扬光大,尤以幼子孟宪清风格独具 。孟宪清先生幼时常伴父亲身边,父亲对之言传身教,天资聪颖,勤奋好学 。自幼在故宫修复厂玩耍,从小就接触来自全国各地文物,常年与古玩相伴 。长年累月的耳濡目染使他对古玩有着天生的感悟能力 。当有人问起他的师傅是谁时,孟宪清说:“我也不知道我的师傅是谁,如果有的话那也就是古董 。”他对古玩的痴迷程度,达到惊人的地步 。都说卢沟桥的狮子难数,他为弄清卢沟桥的狮子自己骑脚踏车来回十几次最终数清卢沟桥的狮子 。为了知道九龙子的确切模样,他当年从东华门走路到北京郊区的九龙口临摹九龙子 。受大画家黄永玉相邀,为做出洪亮的大钟,几乎天天在大钟寺观摩每一口钟 。他往往为了证实一个典故,搞清一件东西,不惜千里跋涉,深入穷山恶水只为求个明白 。用他自己的话讲,心里只要搁下跟古玩有关的事,万万是无法安睡的 。孟宪清先生与其父亲一样将毕生的精力用于文化传承上 。不同的是他在继承父业的同时,把眼光放在更加广阔的文化遗存上 。他的鉴藏与别人不同,他说古玩的灵魂在于“墓气”,就是指一个老,鉴藏古玩首先要学会认老 。在孟宪清先生的收藏品中没有门类限制,只要是老的漂亮东西他都收藏 。在古玩艺术品中无论是铜器、玉器、瓷器、杂项,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老 。个人荣誉正因为孟宪清先生对古玩的这种核心认识才使其现在自成一派,享誉业内:1980年 担任北京夏艺工艺美术厂高级技师 。1982年 马来西亚《星洲日报》专题报导家学渊源,及其複製的青铜器精品 。1991年 应邀参加中国第一届文物节 。1992年 参与“中日青年交流中心”中国第一届国际拍卖会 。1999年 受北京社科院高启祥院长和钱光培教授委託,多次参与考古研究所一些重要文物的实物鉴定工作,得到院领导高度讚赏 。2000年 中国收藏家网聘为鉴定专家顾问 。2001年 吉林电视台《找你》摄製组到京拍摄收藏家电视专访片 。2002年 在海口驻京办事处举办个人文物收藏展,引起极大反响 。2003年 《北京日报》刊登人物专访,普及青铜器收藏基础知识 。2005年 破格特聘为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 。2005年 应邀参加首图举办地红山文化研讨会 。2005年 特聘为青岛拍卖中心名誉鉴定师 。2005年 应邀参加山东泰安召开的中国民间元青花研讨会 。2005年 鉴定出英国皇室之物,受到英国皇室高度讚赏 。2006年 受青岛博物馆之邀参与文物鉴定工作 。2007年 四川金融投资报特聘专家 。2007年 在青岛为市民做义务鉴定,《青岛日报》专题报导 。2007年 国家劳动保障部颁发高级杂项鉴定评估师 。2008年 北京宝瑞通典当行首席鉴定评估师 。2008年 青岛电视台《金融与投资》专家顾问 。2009年 特聘为世界珍品收藏协会高级顾问 。2009年 世界书画艺术家联合会特聘会员和古玩鉴赏专家 。2009年 世界华人书画艺术院特聘院士兼文物鑒评专家 。人物评价他所取得的成就与他几十年默默耕耘是分不开的,说起孟宪清先生的收藏经历,可谓一言难尽,从小孟宪清先生就喜欢在一些街坊扔出的垃圾堆里找宝贝,插队后用粮票和老乡换宝贝,改革后去大江南北寻宝贝 。其父亲经常教育他这些东西都是国家的宝贝,见到了要儘量保护下来,不要糟践了 。二十几年前孟宪清先生在湖北孝感出差,在当地的一个铺子里发现一个白瓷碗上书“枢府”二字,当即他断定此物应为元代枢密院的器物 。于是,他与老闆商量将其买下,一件珍贵的文物就这样被保护了下来 。像这样的故事发生了很多,几十年以来几乎天天都在发生 。孟宪清先生认为,要想很好的了解古玩,了解鉴定知识,必须走在一线 。几十年以来孟宪清先生一直没有离开市场,在实践中摸爬滚打,积累鉴定经验,增长鉴定知识 。他经常去一些古玩市场与行业人交流,看看现在新的仿品到什幺样的地步,随时刷新自己的眼力 。用他的话说,古玩是一门比较科学,称为眼学 。只有真假新旧不停的反覆比较眼力,才能不断地提高 。玩古玩就不能离开一线,否则很容易被作假者打眼 。孟宪清先生一直信奉“活到老学到老”这一至理名言 。他一直认为在古玩这个行业谁也不是老师,总有不知道的事情 。记得有位收藏爱好者说过,一名优秀的鉴定家,首先是一名收藏家 。说起孟宪清先生的收藏可以说是琳琅满目,种类繁多,而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他对古玉的钟爱 。孟先生痴玉,被誉为玉疯子 。至于为什幺痴玉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他经常说玉是有灵性的一种东西,有人性,可以佩戴在身上任人把玩 。玉器就是华夏文明的百科全书,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就要先了解中国的玉文化 。孟先生藏玉与他人不同,他是按照文化层来收藏的,囊括上至8000年以前兴隆洼文化、查海文化历经夏商周春秋战国汉魏隋唐宋元明清洋洋大观 。有查海的玉珠串、红山的鹰形杯、良渚的旋纹手镯、齐家的镶绿松石玉磬、龙山的神秘人面、三星堆的太阳鸟、夏朝的戈、商代的鸟形佩、西周的琥、春秋的璧、战国的飞虎、汉代的舞人璧、魏晋的伏羲女娲、唐朝的普贤骑象、宋代的龙砚、元代的文字佩、明朝的龙凤牌、清朝的万寿无疆插屏 。历代的珍品如数家珍 。北京社会科学院院长高启祥先生曾经这样评价孟宪清先生:他是一个天生为古董而生的人,他的本事不是几年的大学教育可以培养出来的 。只有真正做到读万卷书,行千里路才能有这番学识 。如今,孟宪清先生成立“九鼎公铜器艺术中心”传承发扬家族传统技艺,成立“北京孟海泉收藏俱乐部” 。为广大收藏爱好者服务,儘自己的力量保护先祖留下的遗产,怀着大爱之心寻找华夏文明的遗存 。采访人员等一行此行採访意义非常重大,孟宪清先生出于真诚和信赖,在採访过程中,一边侃侃而谈其鉴藏经历与感受,一会又拿一件件稀世之宝展示给采访人员们看,还逐一介绍其来龙去脉以及收藏价值,无不令采访人员们大饱眼福,并为其价值连城,瞠目结舌,不可思议!采访人员们欣赏了好多件珍宝,被折服的是它的稀世与贵重,但真令采访人员感到贵重的是孟宪清一番肺腑之言: “这些藏品不是我个人的,这是人类共有的财产,我只不过是一个探宝者,一个保管员而已 。”出于采访人员内心之佩服和尊崇,兴奋之余,当即书作“求真去伪,拾遗补缺 。弘扬文化,延续历史 。鉴藏鳌头,国宝精髓 。艺高品清,千古流芳”八句话赠送给孟宪清先生,以示他“鉴藏”平生之精神写照 。
- 2010年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图书 网路安全评估
- 中国风歌曲《如意》 如意
- 中国陨石
- 中国内地男演员 张粟
- 中国内地男歌手 丁维伟
- 捷豹路虎中国区执行副总裁 王燕
- 深圳 2012中国国际物联网技术与套用博览会
- 国内着名耳鼻喉科专家 张志信
- 白秋林
- 中国味道:地方经典特色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