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室|太原北齐娄叡墓十二生肖图像再考察( 四 )



李星明在研究唐代墓室壁画中的宇宙图像时指出墓室中运用十二生肖、四神、天象来模拟宇宙模式,是要将阴阳、五行、四季、四方、十二时等要素组合在一起,使墓主灵魂处于一种顺应天地物性的状态之中,不受邪恶力量的干扰,能够沟通天界神灵,并顺利升居充满吉祥的天界或仙境,为子孙后代带来富贵安康。这一观点很有见地。娄叡墓中与天象、四神组构宇宙的十二生肖图像的深层作用亦是如此。在墓室中用四象、十二时、二十八宿创造出微型宇宙,从根本上来说是与中国古人的灵魂观密切相关的。人死之后,灵魂不灭而升居天界,与神灵为伍的观念自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就已经形成#0,河南濮阳西水坡45号墓北斗和龙虎图案是所知最早的实践。祖先灵魂升天伴随在天神左右,这种观念在商周时期的甲骨文、金文和传世文献中记载得十分详细,如《诗?大雅?文王》:“文王在上,于昭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再如《诗?周颂?清庙》:“济济多士,秉文之德;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战国时期的帛画(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的《人物龙凤图》和子弹库楚墓出土的《人物驭龙图》)里,更是清楚地显示出时人的灵魂升天观念。秦汉时期及以降,神魂归天的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相关的实践在墓葬中多有表现,如汉代大量墓葬图像中描绘的升天图等。中国古人生时以各种手段企图沟通人神、窥知天意,死后既然灵魂不灭,且自身又能化为鬼神,则其通天之径,较生时近捷了许多,在处理死后的墓葬时,自然会极力为墓主的灵魂升天创造条件。

三、结 语

在中国古人的信仰体系中,死亡只是生命转化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与此相对,墓葬被视为死后转化的场所,并能为之提供便利条件。在墓室中图绘天文图像是将地下墓室转化为象征性的宇宙时空从而顺利实现转化的重要方式。自公元前一世纪以来,在墓室顶部绘制四神、天象图以象征宇宙天穹,表达墓主希望死后灵魂升天或升仙之愿望的做法渐为常见,并被传承下来,沉淀成中国古人根深蒂固的认知。北朝晚期娄叡墓的十二生肖图像不是纯粹的装饰图案,亦非道教图像或佛教图像,而是在古老传统的法天象地思想指导下与天象图、四神图构成的一整套模拟生生不息的浩瀚宇宙的图像系统,这种新发展出来的视觉表达形式有着深刻的功用,意图将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双重内涵的十二时与四方、二十八宿组合在一起,为墓主的灵魂提供一个超凡入圣的宇宙时空,使其能够与天界神灵沟通,顺利升天,既实现自身的不朽与永恒,亦荫蔽子孙造福后代。可以说娄叡墓中这种宇宙时空的视觉表现新形式表达的仍然是中国古人希望死后灵魂升天这一汲汲追求的终极目标。


墓室|太原北齐娄叡墓十二生肖图像再考察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