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室|太原北齐娄叡墓十二生肖图像再考察( 三 )



娄叡墓十二生肖图绘于天象图和四神之间,天象中绘日、月、银河和二十八宿,四神又称四象,表示四方四时。十二生肖按照子午辰位排列,从残存的画迹看,北壁上的鼠与玄武相对,推测十二生肖图是分别与四神图和天象图对应的,位列其间的十二生肖的直接作用应是组构宇宙时空的元素。因此,娄叡墓整个墓室上方表现的是四方、十二时、二十八宿,意图在有限而静止的环境内塑造无限、运动着的宇宙。这种理念并非娄叡墓首创,在此之前就已经出现,只是因时代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云:“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2。秦始皇在自己死后的居所中构造了一个相对完备的微型宇宙,这条文献记载也被视为以法天象地思想营造地下墓室的发端。就考古发现情况而言,韦正指出“法天象地的思想在竖穴木棺木椁墓的时代已经出现,小砖和横穴的应用,为法天象地思想提供了更好的条件。西汉中后期开始流行的覆斗形或穹隆形墓不仅在形式上接近天空,而且在墓顶部分所绘的也是与天空有关的壁画内容,如太阳、月亮等题材”@3。这种传统延续至北朝时期。此时高等级墓葬形制普遍采用长斜坡墓道单室墓,墓室的平面基本呈方形或弧方形,可以象征大地,墓室顶部由四个斜坡面呈弧形向上结顶状如穹隆,以象征天穹,穹隆顶虽并非圆如伞盖,但在视觉上仍然给人一种圆形天盖笼罩四方大地的感觉。北朝时期方形穹隆顶的墓室结构,再绘上日、月、银河、四象,建筑和绘画的完美匹配使得法天象地思想在墓葬中表现得更加真实、理性。至娄叡墓时,在表征宇宙模式的天象和四神之间增加了十二生肖。这可能与十二生肖在南北朝时期的新发展有关。在最早的秦简《日书》记录中十二生肖是与十二地支相配来记日记时的。自南北朝起,十二生肖逐渐与年相配而用以标志生年,推算年岁。如《周书》卷一一《晋荡公护传》宇文护之母阎姬为齐人所幽禁,周武帝保定四年(564年)在给宇文护的书信中提到:“昔在武川镇生汝兄弟,大者属虎,次者属兔,汝身属蛇”@4。又如《南齐书》卷一九《五行志》中记载:“永元中,童谣云:‘野猪虽嗃嗃,马子空闾渠。不知龙与虎,饮食江南墟。七九六十三,广莫人无余。五集传舍头,今汝得宽休。但看三八后,摧折景阳楼’。识者解云‘陈显达属猪,崔慧景属马’,非也。东昏侯属猪,马子未详,梁王属龙,萧颖胄属虎@5。”可见南北朝时期十二生肖已被广泛使用于记录生年和推算年龄,表达岁月轮回,时光流转之意。在天文宇宙图像中增加十二时很可能是希望能够超越世俗的时间系统,进入并经历宇宙之永恒的时间。

古人为什么热衷于在墓室中描绘天文宇宙图像呢?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我们首先需要理解中国古人是如何理解天文学的。《汉书》卷三十《艺文志》云:“天文者,序二十八宿,步五星日月,以纪吉凶之象,圣王所以参政也”@6。天空是神圣秩序最明显的展现,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作为一种知识体系除了用于历法之外,主要用于占星望气,以沟通天人,取法于天,具有强大的政治功能,因此天文学知识通常被精英阶层垄断,严禁民间私习天文,具有明确的官方性质@7。从目前的考古发现情况来看,自两汉时期开始,王侯、勋贵、官吏等统治阶层的墓葬中就多见有天象图、四神图等天文图像来象征天界@8。天文知识的官方专属性质使其具有一种神圣品质,与天文宇宙相关的图像也自然被赋予神圣非凡的品格。在墓室中图绘天象、四神、十二时即意味着能够为墓主的灵魂创造出“天设日月,列星辰,调阴阳,张四时”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