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笔记:旅人徐霞客 面点奇人吉尼斯记录

作者:徐刚(作家、诗人,曾获鲁迅文学奖等)
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迹遍及21个省区市,“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经过30年游历考察,撰成60万字的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 。梁启超称赞其“以科学精神研治地理,一切皆以真实为基础” 。《徐霞客游记》以文学兼容地理,为时人及后人,提供了一部在大地山川自然领域,至今不可复得的审美杰作 。
徐霞客塑像资料图片
游历简史
当今中国和世界,旅游不仅是一种时尚,而且已成为获利可观的产业 。我经常困惑的是,旅游的本义是什么?我查看一些资料后得知,从字义而言,“旅”乃旅行、外出、游走也,有时空的突破与差别,比如从北京到云南的行进过程;游者,由此地及彼处,山也,水也,林木花草也,如是游兴勃发 。高攀龙《可楼记》:“‘吾与山有穆然之思焉,于水有悠然之旨焉,可以被风之爽,可以负日之暄,可以宾月之来而饯其往,优哉游哉!可以卒岁矣!’于是名之曰‘可楼’,谓吾意之所可也 。”
高攀龙(1562年-1626年),江苏无锡人,明朝政治家,思想家,世称“景逸先生”,万历十七年(1589)高中进士,倡治国平天下的“有用之学”,反对“空虚玄妙” 。其治学之要,致用为先,他认为“无用便是落空学问”“立本正要致用”,后人对高攀龙的评价中,有一句话很重要:“居与游无出乎家国天下 。”
徐霞客故里江苏江阴徐霞客镇牌楼资料图片
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比高攀龙大五岁 。出生于江阴的一个富庶之家,祖上都是读书人 。父亲徐有勉饱读诗书,精通章句,却一生不仕,也不同权贵交往 。好耕读,好游历,好赏景,好山水 。受父亲及耕读世家的熏陶,徐霞客幼年即好学,且聪慧,博览群书之外,尤其钟情于历史、地理、游记、方志,为《山海经》陶醉 。少年时心中便想“朝碧海而暮苍梧”,向往远游,问奇山川 。
万历三十三年(1605),徐霞客19岁,父亲去世,服孝三年 。霞客毕生为两句座右铭所影响,一是徐父之“志行纯洁”,二是徐母之“勤勉通达”,而以徐母的影响更为深远,史书有记,“弘祖之奇,孺人成之”,孺人,霞客之母王孺人也 。知子莫如母,万历三十六年,霞客服孝毕 。
其母曰:“儿可游矣!”
霞客答:“我母在堂,不忍远去 。”
“身为男子,志在天下,天下者,山川也;羁留家园,一如篱中小鸡,车辕小马 。儿能为乎?”
于是,徐霞客拜别母亲及妻儿,出门游矣,时年22岁 。他头戴母亲亲手缝制的远游冠,肩担行李和散碎银两,母亲挥手,妻子挥手,霞客回头、再挥手,出得家门,成为旅人 。从《徐霞客游记》可知:霞客游历的第一阶段,是在28岁以前,他访太湖,登泰山等地;并同时研读各种中国地理文化古籍,可称为远游之准备期,没有留下文字记录 。第二阶段为万历四十一年(1613)至崇祯六年(1633),即徐霞客28岁至48岁,历时二十载,一路走来,走过了千山万水,走过了自己的少年而青年而壮年 。光阴似箭,旅程漫漫,从浙江到武夷山和嵩山、五台山、华山、恒山,得游记一卷为《徐霞客游记》十卷之一 。斯时也,名山山自在,游人人不见,山上无路,或有山民采药伐薪者的履痕,徐霞客无不手足并用,攀爬而上 。然后记地理大势、山川走向、动植物等等,此种游历,此等旅人,有明一代不作第二人想 。有无感慨?倘有,也留在山水间了,留在山上的长成了一根野草;留在水中的化作了一圈涟漪 。一年前我去访武夷山,当地的朋友以徐霞客《游武夷山日记》出示 。其开首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