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和诸葛亮,谁才是三国第一谋士?毛主席的评价很中肯 历史上的三国之最强谋士

三国时期涌现的谋士众多,但大放异彩的却没有几个,最常被人提起的便是诸葛亮、司马懿之流,其中诸葛亮简直可称之为三国谋士的代表,谋士之中,地位爬得最高的一人 。
但近几年来,网上流传一句话——郭嘉不死,卧龙不出!
郭嘉和诸葛亮确实是三国众多谋士中非常特殊的两位,诸葛亮对刘备而言,其意义就如同郭嘉对曹操,就连毛主席都曾把两人相作比较点评 。
那毛主席是如何评价二人的呢?郭嘉真的比诸葛亮厉害吗?
毛主席
郭嘉其人——慧眼识明主要想知道郭嘉和诸葛亮谁才是三国第一谋士,先分析两人的生平 。
历史上的诸葛亮,其事迹广为流传,而郭嘉则是因为过早去世,导致他的事迹随着时间掩埋,故此笔者重点分析郭嘉的生平,再简单回顾诸葛亮的事迹,方能作出评断 。
郭嘉于公元170年出生在颍川(今河南),年少时素有抱负 。
公元190年,年仅二十岁的郭嘉便已看出,汉朝即将大乱,届时群雄并起,自己必须早些做准备,为此他私底下广结英豪,不过在为人处世上却极为低调,是抱着“慧眼观世态”的态度静待时机 。
这一点,与诸葛亮隐居南阳时的心态非常一致,果然聪明人都是有共同点的 。
到建安元年即公元196年,郭嘉终于找到机会,投到袁绍的麾下 。
袁绍是早期东汉动乱初时就崛起的枭雄,崛起的时间比刘备、曹操要快,所以当时郭嘉才会认为投靠到他麾下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没过多久他却离开了,原因很简单,用郭嘉的话来说就是:“袁公虽然效仿古人礼贤下士,但也只是一味模仿,并不懂得如何任用人才 。他思虑虽多但不得要领,腹有谋略却缺少果断,与他共事难以建立霸业!”
没过多久,曹操军中的谋士戏志才死去,此人是曹操的左膀右臂,他的死让曹操颇受打击,此时,与郭嘉认识且是同乡的荀彧将郭嘉推荐给曹操 。
曹操见到郭嘉之后,与他一番长谈,论当今天下大势,郭嘉将自己心中的才学发挥得淋漓尽致,对当下时事的分析深受曹操认同,两人谈完后,曹操宣布:“日后能助我建立霸业者,非郭嘉莫属!”
郭嘉也非常感激,当场也表示:“我终于找到真正的明主!”
郭嘉选择曹操的理由非常简单,其实从他离开袁绍时所说的话,就能知道,郭嘉想要找一个什么样的主公 。
郭嘉说过,袁绍只是模仿古人礼贤下士,其实不知如何任用人才,思虑虽多但不得要点,有谋略无决断 。
所以,郭嘉的择主标准其实是:慧眼识英才,把拥有不同才能的人安排到合适的位置,有勇有谋,腹有韬略 。
而历史上的曹操被评价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正是郭嘉心中的理想明主啊!所以说,曹操慧眼识英才,任用郭嘉;而郭嘉慧眼识明主,让自己从此有了大放异彩的机会 。
郭嘉其人——才策谋略,世之奇士郭嘉遇到曹操后,当真是鱼儿回到了江河里,开始展露他的腹中奇谋 。
他擅长分析形势,把握敌人的心理,尤其是对于敌军内部各种形势的判断相当犀利、一针见血,帮助曹操多次获得不可思议的胜利 。
建安二年,曹操犹豫要不要与袁绍决裂,郭嘉向曹操分析,言明曹操有十条获胜的理由,而袁绍则有十条失败的理由,这就是著名的“十胜十败论” 。他的分析彻底将曹操征服,为后来的官渡之战获胜埋下伏笔 。
建安三年,刘备来投靠曹操,曹操犹豫要不要杀刘备,郭嘉向曹操分析了一番,表明一个观点:杀刘备,弊大于利 。
当时曹操还没有统一北方,正需要吸引谋士和武将前来投靠,必须表明自己“礼贤下士,求贤若渴” 。所以郭嘉认为:刘备还不能杀,但刘备心有抱负,不可不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