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和诸葛亮,谁才是三国第一谋士?毛主席的评价很中肯 历史上的三国之最强谋士( 三 )


但诸葛亮与郭嘉的处境又有不同,在蜀国的谋士中,诸葛亮是绝对的主心骨,刘备最器重的谋士没有之一,庞统在刘备心中的地位都不上诸葛亮,更别提其他人 。
而郭嘉呢?他确实深受曹操器重,但在曹操的谋士中,他并不是主心骨,他是个受到曹操准许,可以“特立独行”的人 。
说直白点,郭嘉在曹营中的地位,远远比不上诸葛亮在刘备团队中的地位 。
而诸葛亮的地位高,是因为他把自己“卖”得贵 。
郭嘉是主动投靠曹营的,但诸葛亮是刘备亲自上门请的,一个是白给,一个是“卖”,地位自然不同,而诸葛亮能把自己“卖”得这么贵,是因为隆中对 。
在隆中对时,诸葛亮分析形势,提出天下三分,为刘备定下当下以及往后的长远策略,让刘备豁然开朗,所以才能把自己“卖”出高价 。
天下形势风云变幻,诸葛亮决不可能是在短时间内构思出三分天下的计策,他一定是经过了长期的观察后才得出的结论,可见他其实一直都在等待机会出山,但一直找不到“买主” 。
所以郭嘉死活与否,都与卧龙出山无关 。
【郭嘉和诸葛亮,谁才是三国第一谋士?毛主席的评价很中肯 历史上的三国之最强谋士】卧龙早有出山之心,否则也不会经过长期研究定出三分天下的谋略,而谋略这种东西,施行得越快越好,因为计划赶不上变化 。
所以由此推断,诸葛亮早有出山之心,“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说法并不准确 。
郭嘉和诸葛亮谁才是三国第一谋士?毛主席作出评价我们伟大的毛主席其实是非常喜欢读三国的,他对郭嘉有很高的评价,认为世上并不存在先知先觉的人,郭嘉屡出奇谋,是因为他善断善思,同时还留有余地 。
毛主席称赞郭嘉“足智多谋”,曹操统一北方,郭嘉“谋功为高”,并且非常推崇郭嘉的“十胜十败论”,称郭嘉的理论“几乎涉及中国兵法思想的各个方面”、“古今罕成” 。
可以看出,毛主席对于郭嘉的评价很高,认为曹操能够平定北方,郭嘉功不可没,对于郭嘉的形容是“足智多谋”,完全肯定了郭嘉在谋士这一身份上的能力,郭嘉的奇谋一出,如同藏锋之剑出鞘,又快又准,必定见血 。
“一个足智多谋的谋士”,这就是毛主席对郭嘉的评价 。
那毛主席又是如何评价诸葛亮的呢?这就颇为耐人寻味了,总的来说,是有贬有褒 。
毛主席非常敬佩诸葛亮的品格,认为其名流千古是理所当然,号召党内干部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的精神,和人民群众走到一起,如同诸葛亮“勤政爱民” 。
晚年的诸葛亮(剧照)
除此之外,毛主席非常肯定诸葛亮的治国能力,在读到诸葛亮七擒孟获这一段时,毛主席甚是推崇,认为诸葛亮有远见,折服孟获可解决蜀国后方的长期忧患,一劳永逸 。
但毛主席同时也认为诸葛亮有所欠缺 。
其一,用人不当 。
诸葛亮用人不当最致命的两个例子,就是让关羽守荆州,马谡守街亭 。关羽大意失荆州,导致后续一系列变化,对蜀国造成沉重打击 。而马谡守街亭,让司马懿找到机会,导致第一次北伐失败 。
其二,首次北伐,亮宜自临阵 。
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时,并没有亲临战场,而是远程指挥,如此一来就很容易出现问题 。
毕竟“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如果他亲自到现场指挥,马谡就算要违背指挥,改道上山前也会问询他的意见,他便可以阻止 。
第一次北伐,诸葛亮确实大意了,此后北伐,诸葛亮必定亲临战场 。
其三,隆中对的战略并不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