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五金“新”起来 五金历史之最( 二 )


目前 , 大足五金龙头企业均已建立自动化生产车间 , 当地自主创新研发的生产加工设备 , 能够实现淬火、冷锻、磨削等五金锻造关键工序的机器批量处理 。
数字赋能 , 共享工艺
由于涉及工艺技巧等“商业秘诀” , 五金从业者习惯各自为营 , 缺乏有机联结 , 容易导致产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偏小且总体分散 。为了避免大足五金陷入“小而散”的困境 , 当地积极运用数字技术 , 促进产业集聚 。
重庆桥丰五金制造有限公司展示间内 , 产品表面统一用激光标刻的数字二维码吸引了采访人员注意 。拿出手机扫一扫 , 电子标识解析报告映入眼帘 , 产品名称、刀柄材质、生产日期等信息一目了然 , 还可以点击相关链接进入企业线上店铺 。
大足区经济信息委副主任覃勇告诉采访人员:“此前 , 当地商家习惯在刀身处人工粘贴纸质二维码用于防伪 , 转化为数字二维码后 , 0.64秒的机器打印速度不仅不影响企业生产效率 , 还节省了物料和人力成本 , 能获取的‘云端’信息也更多了 。”
激光标刻二维码系统由大足区委、区政府牵头 , 是“工业互联网平台及五金制品标识解析二级节点”项目建设的一部分 。该项目整合了五金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各类信息 , 用数字网络将当地五金企业联结在一起 。接入的企业能够实现产品协同设计、智能制造质量追溯和供应链集采集销 , 有利于产业链上下游的标准化对接和降本增效 。其中 , 五金解析二级节点平台已接入全区138家五金企业 , 赋码约8.25亿个 , 为应用商家节约了3300余万元成本 。
建设智能共享工厂(流水线)也是大足加快五金产业集聚的创新尝试——由龙头企业研发并提供科技含量高的生产设备 , 开放给中小企业共享使用 , 解决单个企业设备投入不足、工艺水平不高的问题 。
采访人员来到重庆明友钢具制造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 , 董事长陈明友正在操作由他打造的热处理自动化生产线 。“这条生产线运用了等温分级技术 , 能将钢料加工成贝氏体钢 , 让刀胚成品韧性更足 , 生产效率比传统工序提高7倍以上 。”陈明友表示 , 他已将生产线共享出来 , 其他企业可按照各自需求 , 个性化地生产所需刀胚 。
陈品忠也将集团的磨削自动化生产线拿出来共享 , 他认为共享流水线有助于推动大足锻打五金的标准化 。“各工厂由于操作设备、工匠技艺等条件不同 , 生产的锻打产品常常在刀背厚度、横切面锥度等方面存在差异 , 品控成了大问题 。如今只需在共享流水线的控制电脑中输入相应数据 , 就能够很好地控制刀身厚度、刀刃锋利度等的误差 。”
出新设计 , 拓宽销路
“在功能上 , 同一品类的五金制品其实差别不大 。做不出特色 , 便会导致产品陷入同质化 , 市场销路也会受影响 。”重庆永利刀具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川道出了五金从业者面临的一大难题 。
如何破局?大足五金选择在设计上创新 , 提升产品竞争力 。
永利刀具产品展示间内 , 工作人员让采访人员看了一把设计精巧的菜刀:菜刀在刀背与刀刃的连接处设置了一个可推拉的卡口 , 按下位于刀柄处的开关 , 卡口开启 , 便可取下刀刃进行更换 , 这一设计解决了不少年轻人刀刃用钝后不会磨刀的困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