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舞阳河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舞阳河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舞阳河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为加强对舞阳河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风景区)的管理,有效地保护和开发风景区资源,促进本州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条例 。
基本介绍中文名: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舞阳河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
实施时间:2003年10月1日
条目数:32条
条例全文第一条第二条 在风景区进行保护、规划、建设、管理和旅游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舞阳河风景名胜区是指以 舞阳河为纽带,融自然风光、历史古蹟、民族风情于一体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由镇远历史文化名城、铁溪、上 舞阳河、下 舞阳河、云台山、黑沖、杉木河、旧州历史文化古镇、飞云崖等景区组成,总面积625平方公里 。根据《舞阳河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风景区划定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保护区和外围保护区 。第四条 自治州人民政府和风景区所在地的县人民政府应当将风景区的保护、开发和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画 。第五条 风景区的开发和建设应当坚持严格保护、科学规划、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有偿使用的原则,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 。第六条 鼓励和支持国内外经济组织和个人投资开发风景区资源,谁投资谁受益,经营性固定资产谁投资谁所有,并享受自治州人民政府的优惠政策 。第七条 自治州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风景区的管理工作 。风景区所在地的县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风景区的管理工作,并接受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自治州人民政府和风景区所在地县人民政府的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协助做好管理工作 。风景区内的乡、镇人民政府,村、居民委员会协助做好管理工作 。第八条 自治州人民政府风景区管理机构对风景区统一管理,行使下列职权:(一)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本条例;(二)负责组织风景区总体规划和风景区、景点详细规划的编制和报批,并组织实施;(三)会同有关部门对风景区的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方案审查;(四)组织对风景区资源的调查,建立和完善资源档案;(五)制定风景区保护措施和管理制度;(六)做好对风景区的宣传,开发旅游市场;(七)指导、协调和监督县风景区管理机构的管理工作;(八)组织开展风景区资源的科学研究;(九)自治州人民政府授予的其他职权 。县人民政府风景区管理机构行使下列职权:(一)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本条例;(二)做好风景区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三)协调风景区内部门和单位做好风景区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四)维护风景区公共设施、社会秩序和旅游者的合法权益;(五)负责风景区、景点建设项目的申报和建设方案的制订,经批准后实施;(六)贯彻执行风景区保护措施和管理制度;(七)协助开展风景区资源的科学研究;(八)协助自治州人民政府风景区管理机构做好风景区的宣传工作,开发旅游市场;(九)县人民政府授予的其他职权 。第九条 自治州人民政府、风景区所在地的县人民政府及风景区管理机构对在风景区内进行保护、建设、管理工作中做出显着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条 风景区所在地的县人民政府应当按照《舞阳河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确定的区域,设定永久性界桩,标明界区,设定出入口标誌 。第十一条 风景区管理机构协助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对风景区内的奇峰异石、古树名木、珍稀植物、天然林区、重要地质构造、民族文化遗存和传统民居等建立档案,设定保护标誌,严格管理 。第十二条 在风景区内禁止下列行为:(一)侵占土地、违章建筑;(二)毁林毁草开荒、乱砍滥伐;(三)盗伐、毁损古树名木;(四)猎捕野生动物,炸鱼、电鱼、毒鱼;(五)污损、毁坏文物,毁损人文景观;(六)破坏地质地貌,在景物、树木上刻划、涂写;(七)排放、倾倒污染环境的废气、废水、废渣和其他有毒有害物品;(八)破坏、毁损风景区公共设施和安全设施,擅自移动、毁坏风景区标誌和界桩;(九)其他破坏景观和生态环境的行为 。第十三条 在风景区一级、二级保护区内,禁止下列行为:(一)修建宾馆、饭店、娱乐场所 。本条例公布施行前已建成的,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拆除;(二)开山、採石、採矿、挖沙、取土、烧窑;(三)燃烧篝火,进行野炊;(四)擅自围填堵塞水源、河道、滩涂;(五)经营性採挖药材,擅自採集动植物、微生物及物种标本,攀折花草果实;(六)修造坟墓;(七)其他破坏景观和生态环境的行为 。第十四条 在风景区三级、四级保护区内从事下列活动,应当经所在县风景区管理机构同意,按规定报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方能进行:(一)开山、採石、採矿、挖沙、取土、烧窑;(二)採伐林木,採集标本,採挖野生药材;(三)举行大型游乐、集会活动;(四)设定、张贴商业广告;(五)修建旅游服务设施;(六)其他可能影响景观和生态环境的活动 。第十五条 风景区管理机构应当在风景区内设定安全设施和安全标誌,在危险区域设定警示标誌,定期检查和维修,保持完好 。禁止在没有安全保障的区域开展旅游活动;禁止兴建有害旅游者身心健康的项目 。第十六条 在风景区内进行项目建设,应当符合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的要求,经所在县风景区管理机构同意,按规定报经批准并取得建设工程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后方可实施 。第十七条 在风景区的工程建设应当採取有效措施,保护景物及周围的林木、植被、水体、地貌,不得造成污染和破坏,其防治污染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 。施工结束后,应当及时清理场地,恢复环境原貌 。第十八条 风景区内建筑和设施的布局应当体现地方特色,其高度、体量、造型和色彩,要与景观和环境相协调 。风景区内自然村寨的规划、建设和改造应当与景观和自然环境相协调 。鼓励开发优秀民间工艺、民间文艺和风味食品;鼓励和支持风景区内居民生产、经营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产品,从事民族风情服务活动 。第十九条 风景区内25度以上坡地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封山育林、植树造林 。在风景区内推广沼气等实用技术,採取节柴措施 。在风景区内使用的农药应当符合国家《农药安全使用标準》的规定 。在风景区一级保护区内的居民,应当逐步实行移民搬迁 。第二十条 风景区所在地的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风景区护林防火工作,建立健全护林防火组织和制度,配备相应的防火设施和设备,规定特别防火期,设定禁火标誌 。第二十一条 在风景区内已建成的有污染的建设项目应当限期治理,达不到环境质量标準的,由所在地的县人民政府责令其关、停、转、迁 。第二十二条 在风景区内从事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取得风景区管理机构的同意,在规定的服务区域和经营範围内依法经营,对经营活动中产生的污水、垃圾应当按有关规定处理 。在风景区内的经营者和旅游者,应当遵守公共秩序,尊重当地民族风俗习惯 。第二十三条 在风景区内进行科学考察、拍摄影视片,应当经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后,按风景区的规定进行,不得破坏风景区的资源 。第二十四条 在风景区内进行道路、步道、停车场、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应当符合风景区的规划 。进入风景区景点的机动车辆、船舶等运输工具,应当服从风景区管理机构的管理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能会同风景区管理机构做好管理工作 。第二十五条 风景区管理机构依法收取风景名胜资源有偿使用费和基础设施有偿使用费,收取的费用专项用于景区资源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维修 。收费标準按程式报批、核准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按以下规定给予处理:(一)违反第十二条第(一)项规定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拆除违章建筑,限期恢复原状,并处每平方米20元以下罚款;(二)违反第十二条第(二)、(三)项,第十三条第(五)项,第十四条第(二)项规定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限期恢复原状,并可处1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不能恢复的,依法赔偿,并可处2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三)违反第十二条第(四)项规定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和工具,并处5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四)违反第十二条第(五)、(六)项,第十三条第(二)、(三)、(四)、(六)项,第十四条第(一)、(三)、(四)项规定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并可处2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不能恢复的,依法赔偿,并可处2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五)违反第十二条第(七)项规定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并处3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不能恢复原状的,处5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六)违反第十二条第(八)项规定的,责令恢复原状,并处5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七)违反第十三条第(一)项,第十四条第(五)项规定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拆除违法建筑,恢复原状,按占地面积,并可处每平方米30元以下罚款 。不能恢复原状的,并可处每平方米10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八)违反第十五条第二款规定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由有关部门对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九)违反第十六条的规定,在风景区内进行建设的,其批准档案无效,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其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十)违反第十七条的规定,导致景体污损或者毁坏的,责令限期治理,并处3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十一)违反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的,由风景区管理机构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有关规定处理;(十二)违反第二十三条的规定,未经有关部门审查批准的,责令停止;破坏风景区资源的,按本条例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七条 本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州人民政府和风景区所在地的县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委託风景区管理机构按照委託许可权实施,或者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法定许可权实施 。第二十八条 本条例规定处罚以外的其他违法行为,由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第二十九条 风景区管理机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造成资源破坏、设施损毁、环境污染或者严重有损风景区形象的,由其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造成损失的,依法赔偿 。第三十条 罚款必须使用省财政部门统一印製的罚款收据,全额上缴国库 。第三十一条 重安江景区和州内的其他风景区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三十二条 本条例自2003年10月1日起施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