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名侨商、大新公司创始人 蔡昌( 三 )


着名侨商、大新公司创始人 蔡昌

文章插图
1936年1月15日《申报》开业广告 多变时局使大新公司由盛转衰蔡昌性情急躁 , 喜怒形于色 。他对职工赏奖惩处分明 , 平时工作出色 , 年终往往得到用信封封着的额外奖金;对违犯店规者 , 轻则当面训斥 , 或通过各部部长给予处分 , 对情节严重者 , 当即下令除名 , 不讲情面 。由于蔡昌经营有方 , 再加上大新公司环境优异 , 职员待客如宾 , 公司取得了初步成功 。1937年7月抗战开始 , 广州南方大厦屡遭敌机轰炸 , 损失惨重 , 翌年10月广州沦陷 , 粤行业务遂告停顿 。沪行由于地处租界 , 形成畸形繁荣局面 , 蔡昌善于经营 , 营业蒸蒸日上 , 又因战时货币贬值 , 所欠麦加利银行贷款得于1940年一次偿清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 , 日本侵略军进占上海租界 , 强行对上海大新公司进行管制 。不久日军占领香港 , 香港大新公司也遭受日本侵略军的管制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 , 上海曾一度出现虚假繁荣景象 , 大新公司营业额激增 , 超过永安公司而跃居四大公司之首 。1946年起 , 由于美国商品对华倾销 , 充斥国内市场 , 上海百货业面临绝境 。此时港行营业则日见好转 , 蔡昌将经营重心从上海移向香港 , 从1946年起上海大新公司营业额逐渐呈现下降趋势 , 全年营业额远较永安、新新为低 。1947年蔡昌携家定居香港 , 沪行委託代理人管理 , 制定多销货少进货的消极方针 , 逐步将沪地资金抽向香港 。1948年沪行又经国民党政府的限价政策变相掠夺 , 元气大伤 , 内部空虚 , 更使蔡昌对沪行採取放弃态度 。迨至建国前夕 , 蔡昌又命沪行几名代理人员先后离沪去港 , 专注于港行的经营 , 而沪行则形成既无资方、又无资金的“两无”局面 , 由职工组织“企业维持委员会”维持营业 。上海解放后 , 蔡昌从报刊上获悉人民政府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政策 。1950年2月 , 上海大新公司职工又公推代表赴港 , 向蔡昌宣传政府政策 , 希望他早日回沪与全体职工共同经营企业 。蔡昌当即表示允予考虑 , 遂先行电汇上海大新公司港币三万元 , 但后来由于年老体衰 , 行动不便 , 且犹豫未决 , 终未成行 。1953年夏 , 蔡昌因病在香港去世 , 享年77岁 。独家解读 蔡昌:谋定后动勇于创新在常人看来 , 蔡昌创办上海大新公司的时候 , 是有很大风险的 。首先 , 在此之前 , 南京路上已经有了三家大型百货公司 , 即先施、永安与新新 , 都是香山人开的 , 创办于1917年至1926年之间 , 长的有近二十年历史 , 短的也有将近十年历史了 , 三家都兴旺发达 , 各具特色 , 根深叶茂 , 大新要想在百货业中分一杯羹 , 谈何容易!其次 , 大新创办时 , 上海已经发生过日本侵略上海的 “一二八”事变 , 市面受战争影响颇重 。大新开张时 , 正是全国掀起抗日怒潮翻卷之时 , 一二九运动澎湃全国 , 通货膨胀日益严重 , 大新原先筹集的资金已经变得捉襟见肘 , 公司的预定开幕时间也一拖再拖 。在此情况下 , 蔡昌还是决定迎难而上 。这显示了他过人的胆识与魄力 。当然 , 蔡昌也不是盲目上马 , 而是胸有成竹 , 谋定后动 。他手中有三大法宝:其一 , 努力创新 。规模大 , 设备新 , 经营理念新 。自动传送电梯在今日早已司空见惯 , 但在当年 , 则是上海第一 , 中国第一 , 亚洲第一 。其游乐场布置也颇费了一番脑筋 , 内设天台十六景 , 同时开闢京剧、话剧、电影、滑稽、魔术等节目演出 。上海人是很喜欢赶时髦、凑热闹的 , 大新的创新瞄準了上海人的特点 。难怪大新开张初期 , 顾客十之七八是为见识自动传送电梯而来的 。其二 , 错位竞争 。在经营特点上 , 先施、永安所销售的外国货比例比较高 , 尤其是永安 , 物美价昂 , 走的是高端路线 。大新便博採众长 , 错位竞争 , 昂贵的洋货不放弃 , 面向普罗大众的商品也兼顾 , 特地在地下商场开闢廉价商品部 , 以招徕广大 。其三 , 依託香港 。蔡昌在香港有丰厚的资产 , 广泛的人脉 , 在资金方面可以济上海之急 。事实上 , 大新开张以后 , 先施、永安等曾联手对其进行挤压 , 蔡昌就是靠其香港的关係平安度过的 。蔡昌的成功在于他聪明好学 , 审时度势 , 善捕时机 。该来的时候 , 他来了 , 瞄準时机 , 果断出击 , 大获成功 。该走的时候 , 他走了 , 全身而退 。俗语说 , 不怕不识字 , 只怕不识事 。蔡昌虽然唯读过三年私塾 , 但对于无字之书 , 他读得很透 。蔡昌的大新公司蔡昌的大新公司 , 在香港、广州与上海开设了分店 。香港大新创办于19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