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範大学 刘继生

刘继生(东北师範大学)专业: 人文地理学
【东北师範大学 刘继生】获得博士学位年月:1995年6月东北师範大学获得人文地理学专业博士学位
基本介绍中文名:刘继生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55年9月
毕业院校:东北师範大学
介绍性别: 男出生年月: 1955年9月专业技术职称:教授 博士生导师职称评定年月:1999年7月最后毕业学校:东北师範大学专业: 人文地理学获得博士学位年月:1995年6月东北师範大学获得人文地理学专业博士学位获得硕士学位年月:1986年6月东北师範大学获得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学位成就发表论着情况1、发表论文刘继生,陈彦光.城市人口分布的非线性空间自相关及其局域性探讨,自然科学进展,2006(7):828-834潘顺安,刘继生.东北地区工业旅游开发研究,东北亚论坛,2006(3)(CSSCI):20-24陈彦光,刘继生.城市形态边界维数与常用空间测度的关係,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126-132张林,刘继生.资讯时代区位论发展的新趋势,经济地理,2006(2):181-185(CSSCI)韩凤,刘继生.构建汽车产业区位竞争优势——以长春市为例,人文地理,2006(1):68-71(CSSCI)潘顺安,刘继生.东北工业旅游研究——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新视角,人文地理,2006(1):41-44(CSSCI)陈彦光,刘继生.城市人口分布空间自相关的功率谱分析,地球科学进展,2006(1):1-9房艳刚,刘继生.中国自然保护区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发展研究,乾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1):37-41(CSSCI)周丽君,刘继生. 长春市环城游憩地与城市化相互作用研究,人文地理,2005(6):98-101(CSSCI)徐淑梅,刘继生.新科学发展观定位下的黑龙江省旅游业,人文地理,2005(6):64-69(CSSCI)刘继生,陈彦光.分形网路与複杂空间解集的算法转换模型,複杂系统与複杂性科学,2005(3)房艳刚,刘鸽,刘继生.城市空间结构的複杂性研究进展,地理科学,2005(6):754-762梅林,崔庠,刘继生.论汽车工业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以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为例,人文地理,2005(4):78-82(CSSCI)房艳刚,刘继生.东北地区城乡结构的演变机理与统筹发展,人文地理,2005(4):51-56(CSSCI)刘继生,陈彦光.山东省城市人口-城区面积的异速生长特徵探讨,地理科学,2005(2):137-144潘顺安,刘继生.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开发研究,旅游科学,2005(4):1-6(CSSCI)张春丽,刘继生.长春市城市游憩系统研究,人文地理,2005(3):94-99(CSSCI)刘继生.如何认识东北 怎样振兴东北——评《东北老工业基地新型工业化之路》,地理科学,2005(1)刘继生,陈彦光.城市、分形与空间複杂性探索,複杂系统与複杂性科学,2004(3):62-70刘继生,陈彦光.城市密度分布与异速生长定律的空间複杂性探讨,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139-149郐艳丽,刘继生.吉林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综合调控作用研究,地理科学,2004(4):399-406房艳刚,刘继生.东北地区资源性城市接续产业的选择,人文地理,2004(4)(CSSCI):77-82陈彦光,刘继生.地理学的主要任务与研究方法——从整个科学体系的视角看地理科学的发展,地理科学,2004(3):256-263刘继生,陈彦光.河南省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多分形特徵及其水系分布的关係探讨,地理科学,2003(6):713-721孙峰华,刘继生.中国毒品的来源及其空间扩散,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66-72王文丽,刘继生.赤峰市旅游市场定位与行销策略研究,人文地理,2003(3):64-69(CSSCI)孟凡荣,刘继生.CI战略与长春城市旅游形象塑造,人文地理,2003(2):60-65(CSSCI)刘继生,陈彦光,刘志刚. 点-轴系统的分形结构及其空间複杂性探讨.地理研究,2003(4):447-455房艳刚,刘继生.生态旅游理想与现实背离的原因分析[J].生态经济,2002(13):79-81(CSSCI)陈彦光,刘继生.城市等级体系的多分维谱:数学模型与实证分析,自然科学进展,2002(12):1291-1296刘继生. Derivations of fractal models of city hierarchies using entropy-maximization principle.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中国地理科学(英文版),2002(3)杨章贤,刘继生.城市文化与我国城市文化建设的思考,人文地理,2002(2):25-29(CSSCI)刘继生,陈彦光. 人口的区位过程与城市的分形形态——关于城市生长的一个理论探讨. 人文地理,2002(1):24-28(CSSCI)陈彦光,刘继生.基于引力模型的城市空间互相关和功率谱分析——引力模型的理论证明、函式推广及套用实例,地理研究,2002(6):742-752刘继生,陈彦光.基于GIS的细胞自动机模型与人地关係的複杂性研究. 地理研究,2002 (2):155-162陈彦光,刘继生.效用最大化、logit变换和城市地理学的数量分析模型,地理科学,2002(5):581-586陈彦光,刘继生.水繫结构的分形和分维——Horton水系定律的模型重建及其参数分析,地球科学进展,2001(2):179-183陈彦光,刘继生.城市等级体系分形模型中的最大熵原理.自然科学进展.2001(11):1170-1174李广全,刘继生.思维方式与人地关係理论,人文地理,2001(6):77-81(CSSCI)张红,刘继生.都市生态旅游的初步研究——以长春市为例,人文地理,2001(2):86-89.(CSSCI)刘继生,陈彦光.Davis规律与Beckmann模型的数理等价性——城市体系等级结构的巨观—微观对称性分析,经济地理,2001(2):231-234(CSSCI)陈彦光,刘继生.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和形态的定量描述:从信息熵到分数维,地理研究,2001(2) :146-152 陈彦光,刘继生.城市系统的异速生长关係与位序-规模法则——对Steindl模型的修正与发展,地理科学,2001(5):412-416陈彦光,刘继生.中心地体系与水系分形结构的相似性分析——关于人—地对称关係的一个理论探讨,地理科学进展,2001(1):81-88丁四保,刘继生.面向21世纪最佳化人文地理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高等理科教育,2000(6):28-33刘继生,陈彦光. 东北地区城市体系分形结构的地理空间图式. 人文地理,2000(6) :10-16 (CSSCI)石正方,刘继生.经济欠发达地区旅游开发模式研究,旅游学刊,2000(6) :19-24(CSSCI)刘继生,陈彦光. 分形城市引力模型的一般形式和套用方法. 地理科学,2000(6) :528-533刘继生,陈彦光. 长春地区城镇体系时空关联的异速生长分析:1949~1988. 人文地理,2000(3) :6-12(CSSCI)陈彦光,刘继生.城市规模分布的三参数Zipf模型──Davis二倍数规律的理论推广及其分形性质的实证分析,华中师範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98-102刘继生,陈彦光. 城市地理分形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地理科学,2000 (2) :166-171陈彦光,刘继生.基于Beckmann模型的城镇化水平公式及其理论探讨,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78-83刘继生,陈彦光. 东北地区城市规模分布的分形特徵. 人文地理,1999(3):1-6(CSSCI)刘继生,陈彦光. 交通网路空间结构的分形维数及其测算方法探讨,地理学报,1999(5):471-479陈彦光,刘继生.城市规模分布的分形和分维,人文地理,1999(2):43-49 (CSSCI)石正方,刘继生.文化力与综合国力关係研究,人文地理,1999(1):42-45(CSSCI)刘继生,陈彦光.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分形维数及其测算方法.地理研究,1999(2):171-178刘继生,陈彦光.交通网路空间结构的分形维数及其测算方法.地理学报,1999(5):471-478陈彦光,刘继生.Davis二倍数规律与Zipf三参数模型的等价性证明——关于城市规模分布法则的一个理论探讨.地理科学进展,1999(3):255-262孙峰华,刘继生.中国少数民族空间扩散态势和动力机制研究.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5):79-66李丽娟,刘继生.世界热点地区的形成原因和主要地缘政治特徵,人文地理,1998(4):75-79(CSSCI)陈彦光,刘继生.豫北地区城镇规模分布的分形研究,人文地理,1998(4):22-30(CSSCI)刘继生,陈彦光.城镇体系等级结构的分形维数及其测算方法,地理研究,1998(1):82-90刘继生,陈彦光.区位选择与人文地理系统的分形最佳化——关于城市区位分形理论一般原理与方法的初步探讨,地理科学,1998(4):328-335刘继生,孔强.中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研究刍议,人文地理,1997(4):20-25(CSSCI) 刘继生,陈涛.人地非线性相关作用的探讨,地理科学,1997 (3):224-231陶永波,刘继生.试论中国政治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及理论框架,人文地理,1996(4):33-38(CSSCI)孔强,刘继生.东北亚地缘政治关係及区域经济合作前景,人文地理,1996(3);46-51(CSSCI)刘继生.二十一世纪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世界地理研究,1995(1):33-41刘继生,陈涛.东北地区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的分形研究,地理科学,1995(2):136-145陈涛,刘继生.城市体系分形特徵的初步研究,人文地理,1994(1)(CSSCI):25-312、着作王恩涌,刘继生,沈伟烈,孙关龙,张耀光,陆俊元.中国政治地理,科学出版社,北京,2004年刘继生,宋玉祥.“中国东北论坛”2004—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研究,东北师範大学出版社,长春,2004年刘继生,丁四保.“中国东北论坛”2003—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振兴,东北师範大学出版社,长春,2003年王恩涌,赵荣,张小林,刘继生等.人文地理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00年王兴中,孙峰华,刘继生.人文地理学概论,山东省地图出版社,济南,1999年刘继生,张文奎,张文忠. 区位论,江苏教育出版社,南京,1994年三、科研获奖杨青山,刘继生,丁四保,徐效坡,韩杰,地理科学专业区域地理课程体系重构与教学内容改革实践,吉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吉林省人民政府,2005年4月2004年11月 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王恩涌,赵荣,张小林,刘继生,李贵才,韩茂莉,《人文地理学》教材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第4名),2002年10月赵毅,唐吉庚,柳海民,刘继生,杨柏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面向基础教育,实施“优师工程”,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改革研究与实践),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一等奖,2001年12月 。赵毅,唐吉庚,柳海民,刘继生,杨柏林,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面向基础教育,实施“优师工程”,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改革研究与实践),吉林省人民政府,省特等奖,2001年11月 。1997年4月“面向21世纪培养高质量的中学师资” 获吉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第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