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俄罗斯族民居营造技艺历史上塔城曾有“东方莫斯科”的美誉 , 绝非历史的偶然 , 这与近150年来的边贸往来有着密切的关係 。在近一个半世纪里 , 由于俄罗斯人的迁入 , 使俄罗斯民居与建筑艺术也进入了新疆 , 他们开始在塔城、伊犁、乌鲁木齐等地修建房屋 , 按俄罗斯建筑艺术并结合新疆的实际 , 修建了教堂、学校、民宅、办公楼等各种建筑 。
【俄罗斯族民居营造技艺】2008年6月7日 , 俄罗斯族民居营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基本介绍中文名:俄罗斯族民居营造技艺
技艺渊源:150年俄罗斯民居与建筑艺术进入
技艺流行:塔城、伊犁、乌鲁木齐等
技艺风格:拥有俄罗斯式民居
技艺传承:当一门艺术将其传承下去
遗产级别:国家级
申报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
遗产编号:Ⅷ-184
批准时间:2008年6月7日
建筑特点位于新疆西北角的边境城市塔城 , 是一座充满俄罗斯风情的小城 , 其浓郁的俄罗斯味道 , 不仅表现在玛洛什冰激凌、格瓦斯、列巴、玛林娜酱等俄罗斯美食上 , 那些俄式建筑缓缓散发出来的独特气息更耐人寻味 。斗篷式黑铁皮屋顶、木地板、房屋高大、墙壁厚实 , 内部有毛炉、雕花桌椅 , 这些元素成就了风格独特的俄式建筑 。而红楼、双塔、四中教学楼这些俄式建筑 , 更成为了塔城的地标性建筑 。
文章插图
俄罗斯族民居营造技艺塔城的俄罗斯建筑日益受到重视保护 , 据塔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郭向飞介绍 , 解放初期 , 塔城市拥有俄罗斯式的民居和公共设施近300座 , 仅存10座 , 其中19世纪末至新中国成立前建造的有6座 , 其余的建造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在东北哈尔滨 , 虽然也存在许多俄式建筑 , 但多为当年官方建筑 , 民居很少 , 当地也鲜有人会此营造技艺 。保护和传承俄罗斯族的民居营造技艺 , 对研究中国新疆俄罗斯族的文化、历史、建筑艺术、民俗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塔城市準备将两座百年俄式民居 , 依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复 , 布局复原 , 用旧的毛炉、地板、家具布置 , 院子里是花园和鞦韆 , 这将是俄罗斯风格家庭的活态展示 。历史沿革塔城现存的10座俄式建筑只是曾经的一个缩影 , 很多在“文革”时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 原有的教堂和一些学校、民宅被拆除 , 许多建筑的装饰被毁坏 , 少数保留下来的 , 也因经费问题 , 未得到维修和保护 , 摇摇欲坠成为危房 。由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 老式俄罗斯族建筑逐年减少 , 会俄罗斯族民居营造技艺的队伍也越来越小 , 真正懂得民居营造技艺的人才少得可怜 。一些匠人年龄日渐偏大 , 而年轻人对此淡漠 , 因此俄罗斯族民居营造技艺面临失传 。塔城仅有十多人会俄罗斯民居营造技艺 , 年龄基本在60岁以上 , 除张怀升外 , 另有一名自治区级传承人 , 为瓦匠 。年轻人不愿意学这门技艺 , 有着缺乏市场的客观原因 。郭向飞说 , 俄罗斯民居营造技艺已不能成为一种谋生手段 , 所以我们不主张学习者将其当成一项职业 , 而是当做一门艺术来热爱 , 将其传承下去 。塔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现每月组织安排一至两次年轻人兴趣小组跟传承人学习 , 表现突出者予以奖励 。同时 , 也鼓励现有非遗传承人的后代学习 , 作为一项家族的责任 。上述做法让张怀升感到欣慰 。在他看来 , 如果不把俄罗斯木工手艺当做谋生手段 , 年轻人一定会爱上它的 , 就像当初他由不乐意转向痴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