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著名的摩崖石刻 吉尼斯记录石刻

据冯云鹏《金石索》曰:“就其山而凿之,曰摩崖 。”
前辈先贤对摩崖石刻的论述,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专指石刻文字;一种认为包括石刻文字和造像 。
在中国,许多风景名胜区保存着重要的摩崖石刻,分布在山东、陕西、云南和福建等处;字体包括篆、隶、楷、草、行等;内容涉及范围很广,包括文学、人物生平、历史、医药和水利等方面的内容 。
陕西
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
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位于中国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河东店镇,由褒斜道遗址、石门遗址和石门石刻组成,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1年建设石门水库后原址没入水下,仅“石门十三品”等十七方摩崖石刻搬迁至汉中市博物馆内 。
《石门颂》整拓
褒斜道上的石门(石门隧道)是中国最早的人工隧道,长16.5米,宽4.4米,南口高3.45米,北口高3.75米 。石门内及附近有东汉至明清时期的摩崖题刻百余方,统称石门石刻,其中最著名的石门十三品包括《鄐君开通褒斜道碑》、《石门颂》、《石门铭》等十三通汉魏时期石刻 。
甘肃
西峡颂摩崖石刻
西峡颂摩崖石刻,位于中国甘肃省成县,为一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类型为石窟寺及石刻 。
【全国著名的摩崖石刻 吉尼斯记录石刻】 西峡颂摩崖石刻的历史年代为东汉 。按石刻上的字,该石刻的名称应为西狭颂,但文物部门在有关文件上都称其为西峡颂 。
湖北
慈孝沟“采皇木”摩崖石刻
慈孝沟“采皇木”摩崖位于中国湖北省竹溪县鄂坪乡慈孝沟,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慈孝沟原称“刺小沟”,明嘉靖年间因在此采得巨型楠木,并运抵北京营建皇宫,故被赐名慈孝沟 。摩崖石刻刻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崖壁长8米,宽8米,幅面高1.7米,宽1.8米,竖排阴刻楷书九行七十三字:“采采皇木,入此幽谷,求此不得,于焉踯躅;采采皇木,入此幽谷,求之既得,奉之如出;木既得矣,材既美矣,皇图巩矣 。嘉靖戊午蒲月七日,光化知县福人廖希夔撰典史华亭瞿华笔” 。
湖南
浯溪摩崖石刻
浯溪摩崖石刻,位于湘江西岸与浯溪交汇处,距湖南省祁阳县城西约2公里 。江边崖岸上刻有书画诗文词题486处 。自唐以来三百多位著名人物在此题词刻诗,有元结、颜真卿、皇甫湜、黄庭坚、秦观、李清照、米芾、范成大、沈周、顾炎武等 。
湖南
大云山“三战三捷”摩崖石刻
1942年8月,抗日战争已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期,时任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兼二十七集团军总司令杨森,由临湘县县长王翦波陪同上大云山检查布防 。他们行至黄梁伞,回想起湘北抗战和长沙三次会战中死难的将士,决定在大云山刻碑纪念 。于是选择大云山隆兴宫外一块巨大石壁,由杨森亲笔题词,请来40名石匠花了两个月时间,将石壁凿成90平方米的平面——“三战三捷”四个大字,每字占2平方米 。左边镂刻了64个注解文字:“倭寇侵我中国,在湘北相持五年,中经大举犯长沙三次,赖民众协力,将士用命,都予击溃 。国人正精诚团结,矢志澄清,泐石共勉 。杨森题 。大中华民国三十一年十二月 。”
三战三捷摩崖石刻是中国爱国官兵抵御外侮的历史见证,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但由于碑刻长期以来处于自然环境中,未做任何遮拦防护与措施,岩体渗水严重,已经引起大范围的石材风化 。碑刻本体在风吹、雨淋、阳光直接照射等自然环境因素下,也有较大损坏 。
浙江
石门洞摩崖题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