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水疱性疹

猪水疱性疹【猪水疱性疹】猪水疱性疹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热性的高度传染性疾病,一般多在病猪口鼻,乳腺和蹄部出现水疱性的病变为主要的病变特徵,和猪的口蹄疫,口炎,水疱病等病症症状难以区别,可以使用多种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使用中药进行治疗 。
基本介绍中文名:猪水疱性疹
定义: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热性
病变特徵:病猪口鼻,乳腺和蹄部出现水疱性
病原:属于RNA病毒科,嵌杯病毒属
基本信息猪水疱性疹是由猪水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并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传染病 。主要特徵为猪的口、鼻、乳腺和蹄部形成水疱性病变 。任何年龄和品种猪都易感发病,病的传播十分迅速,常在2~3d内使整个猪群感染,病猪迅速掉膘 。病原猪水疱疹病毒属于RNA(核糖核酸)病毒科,嵌杯病毒属,已发现有15个血清型,不能交叉免疫,常见的有A、B、C、D四型,病毒的反抗力与口蹄疫相类似,但对高温反抗力弱 。临床症状本病<strong>潜伏期</strong>为18~48h,病初体温升高到40.6℃~41.8℃,持续高热24~72h,数天后鼻盘、唇、口腔、蹄部出现水疱,哺乳母猪的乳头、足部等处皮肤也出现水疱和损害,初发性水疱色灰白,直径3~30mm,高10~20mm,布满浆液性液体 。含有大量病毒,稍压水疱即破裂,露出创面,鼻镜水疱常扩散波及到唇,有的蹄部肿胀,疼痛严重,行动困难,以膝着地,或卧地不起,严重的乾痂脱落 。成年猪病死率很低,哺乳仔猪病死率高 。怀孕猪流产、哺乳母猪乳汁减少 。病理变化主要病变是水疱,开始是皮肤小面积变白,进而形成苍白隆起,并随着水疱形成而扩大 。上皮与基地层分离,形成一个有破裂上皮碎片的红色病灶 。病变通常被粪便污染,从而导致条件菌继发感染 。蹄部病变常伴有蜂窝织炎,持续水肿,导致跛行 。类症鉴别本病在症状上有明显的水疱、高热、仅有猪感染等特异性,较易诊断,但隐性传染则几乎不能从临床症状来判定 。而且,<strong>口蹄疫</strong>、<strong>猪水疱病</strong>、<strong>猪水疱性口炎</strong>三者的综合症状极相似,很难区别,为了正确诊断只有通过实验室补体结合试验和血清中和试验、间接免疫萤光试验等来确诊 。猪口蹄疫本病多发生于秋、冬、春严寒季节,常呈大流行 。剖检心呈虎斑状,接种2日龄、7~9日龄乳鼠及乳兔均发病 。猪水疱病猪只密集、调动频繁的猪场传播快,接种2日龄、7~9日龄乳鼠及乳兔,7~9日龄鼠不发病,其余发病 。猪水疱性口炎有时腕前、跗前皮肤也出现水疱,水疱较大 。用病料接种2日龄和7~9日龄乳鼠及乳兔均不发病 。实验室诊断血液涂片镜检取猪耳缘静脉血1滴,加等量生理盐水混匀,盖上盖玻片,放在高倍镜下观察,结果为附红细胞体100%感染 。血液涂片染色镜检 采耳缘静脉血製成涂片,姬姆萨氏染色,油镜观察,可见红细胞表面凹凸不平,边缘不整齐,其表面或血浆中有许多染成紫红色逗点状、桿状、球形或椭圆形等各种形态的虫体 。动物试验取病猪未破溃水泡液或水泡皮用生理盐水做成1:5的悬液,接种6只乳小白鼠,接种24小时未见发病,3天后也无发病,证明不是口蹄疫、水泡病和水泡性口炎 。猪口蹄疫、水泡病、水泡性口炎和水泡性疹病毒检测取病死猪心血,猪口蹄疫、水泡病用北京元亨试剂盒,ELISA方法检测,水泡性口炎和水泡性疹病毒用中和试验法检测,结果显示口蹄疫、水泡病、水泡性口炎等病毒均为阴性,水泡性疹病毒为阳性。防制预防 本病目前尚无疫苗,对发病地区,可试用猪水疱病疫苗进行预防 。主要预防方法是依靠封锁、隔离、消毒来控制疫源扩散,病猪及其产品不得移动 。凡与病猪接触过的运输工具和用具要彻底消毒,才能使用 。泔水必须经过煮沸后才能餵猪 。选择高效消毒药品,如10%漂白粉,0.5%的农福,3%的热烧硷水,0.5%菌毒敌,5%次氯酸钠,做到严格彻底的消毒,达到清除疫源的作用 。预防治疗措施治疗措施首先,做好圈舍空气流通,全场使用聚威120(聚维酮碘)消毒 。水泡发生破裂的部位每天直接用聚威120涂抹2次,全群猪单独使用氟苯尼考琥珀酸酯钠,每100g兑水400斤饮用,防继发感染 。其次,板青颗粒加替米星加咪唑苯脲,每100g拌料200斤,连用7天;对严重猪只用清温灵200斤/支+30%氟苯尼考300斤/支肌肉注射,连用3天 。用药2天后回访,猪群咳嗽症状开始好转,5天后,溃烂结痂,10天后基本痊癒,治疗效果显着。中药处方 处方1:霍香叶509,石菖蒲叶259,野菊花、板蓝根各1009,水煎服 。中药处方处方2:马兰、金银花、蒲公英各适量,煮后餵猪,可以起预防作用 。处方3:贯众散加减:贯众259,山旦根259,甘草159,桔梗209,赤芍159,生地159,天花粉159,大黄209,荆芥159,连翘209,木通159,共为细末,开水沖服,蜂蜜2009,绿豆(研末)309为引 。同调灌服 。处方4:散热主效散:青黛259,天黄粉259,木通159,黄连159,黄芩159,连翘409,茯 神509,桔梗409,白芷259,牛蒡子509,薄荷159,栀子259,梅片0.75g,牡舟皮509,白芍259,粉甘草159,霜桑叶259为引 。共为末,用糯米1509煮汁沖药成糊状灌服 。处方5:外用败毒散:雄黄259,青黛259,百草霜509,诃子209,儿茶259,黄柏259,苍朮209,蜂蜜150ml为引 。共为细末,调成糊状徐搽患部 。处方6:生地309,玄参309,桔梗359,赤芍309,金银花309,山豆根309,黄芩309,连翘359,栀子309,甘草159,天花粉309,黄连159,大黄259,共为细末,蜂蜜150ml为引,同调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