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鳄


扬子鳄

文章插图
扬子鳄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 (Fauvel,1879),或称作鼍(tuó),是短吻鳄科短吻鳄属的一种鳄鱼 。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是世界上最小的鳄鱼品种之一 。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 。因其生活在长江流域,故称“扬子鳄” 。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徵 。所以,人们称扬子鳄为“活化石” 。因此,扬子鳄对于人们研究古代爬行动物的兴衰和研究古地质学和生物的进化,都有重要意义 。中国已经把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严禁捕杀 。为了使这种珍贵动物的种族能够延续下去,中国还在安徽、浙江等地建立了扬子鳄的自然保护区和人工养殖场 。扬子鳄属于爬行动物,卵生 。
【扬子鳄】(概述图参考资料:
基本介绍中文学名:扬子鳄
拉丁学名:Alligator sinensis (Fauvel,1879)
别称:中华鼍、中华鳄、土龙、猪婆龙
二名法:Alligator sinensis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爬行纲
目:鳄目
科:短吻鳄科(鼍科)
属:短吻鳄属
种:扬子鳄
分布区域: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 ,安徽、江苏、浙江、江西
英文名:Chinese Alligator
保护级别:极危(CR),来自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
物种学史扬子鳄是一种古老的爬行动物,现存数量稀少,已濒临灭绝 。在古老的中生代,它和恐龙一样,曾经称霸地球,后来,随着环境的变化,恐龙等许多爬行动物绝灭了,而扬子鳄和其它一些爬行动物却幸免于难 。扬子鳄的故乡在中国的长江流域 。它的祖先曾经是陆生动物,后来,随着生存环境的变化,迫使扬子鳄学会了在水中生活的本领,所以,它具有水陆两栖动物的特点和广阔的活动天地 。也许正因为如此,它才能在地球上生活了两亿年,成了生物进化史上的“老寿星” 。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能找到早先恐龙等爬行动物的特徵,因此,人们称扬子鳄为“活化石” 。它是一种现存鳄类中体型很小、行动最迟钝、性情最温驯的鳄类 。它与美国的密西西比鳄是近亲,它们的近祖所处年代可追溯到距今8千万年前的白垩纪,远祖所处年代则可追溯到2亿年前的三叠纪 。扬子鳄是中国长江流域特有的爬行动物,有1.5亿多年进化史,与恐龙属同一时代 。形态特徵体型扬子鳄身长1—2m,头部扁平,吻突出,四肢粗短,前肢5指,后肢4趾,趾间有蹼爬行和游泳都很敏捷 。尾长而侧扁,粗壮有力,在水里能推动身体前进,又是攻击和自卫的武器 。它们的头部相对较大,鳞片上具有更多颗粒状和带状纹路,眼睛呈土色 。体重约为36公斤 。它们的头部相对较大,鳞片上具有更多颗粒状和带状纹路 。扬子鳄鳞甲本质上与真皮鳞类似,而形成方式与鸟类羽毛的发生有相似之处 。
扬子鳄

文章插图
器官皮肤腺有3种:背腺、泄殖腔麝腺和下颌腺 。背腺仅在胚胎或幼鳄背中线左右两侧第2行鳞片下呈对称分布,以后出现不对称的退化,至成体时则呈不对称分布,因此是一种退化器官 。泄殖腔麝腺和下颌腺均属全泌腺,其功能与交配和繁殖有关 。扬子鳄舌腺有简单的单管腺和複杂的复管泡状腺2种类型,主要分布于舌尖及舌背中线两侧的固有层内,具滑润食物和排泄氯化钠的功能 。连续低温孵化将抑制舌腺的发育或阻止舌腺的形成 。成年扬子鳄味蕾集中分布于舌中部,而胚胎期,于孵化第48天才开始发生,除舌尖最前部外,其余舌表面都有不同发育阶段的味蕾,这可能也是一种退化现象 。扬子鳄食管上皮为复层柱状纤毛上皮,上皮表层细胞由柱状纤毛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其发生与鸟类有类似之处 。扬子鳄胃上皮,在胚胎期曾一度出现过杯状细胞,随之凋亡 。胃腺有2类,贲门腺及幽门腺为单管腺(少数也有分枝),胃腺为分枝管状腺,它们均由胚胎时期的胃上皮向固有膜内陷形成 。组织化学研究表明,贲门腺和幽门腺主要由粘液细胞组成,但在腺管底部也可能具有壁细胞和主细胞;胃底腺细胞组成与哺乳类相似 。相比较哺乳动物,扬子鳄小肠肠壁缺少黏膜肌层,绒毛由固有膜向肠腔突入或由上皮向固有膜内直接凹陷形成,小肠腺主要分布于十二指肠的前段,孵化第52天,小肠绒毛上皮和大肠皱襞上皮中才出现明显的杯状细胞 。扬子鳄肝和胰细胞超微结构及其形成方式与鸟类基本一致 。扬子鳄呼吸系统中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层含有纤毛细胞、粘液细胞和基细胞3种细胞,而在胚胎期,气管和支气管上皮中只能区分为亮细胞和暗细胞2种,其纤毛细胞和粘液细胞可能是在孵出后形成的 。但肺上皮中纤毛细胞在孵化第46天时已明显形成 。其肺上皮Ⅰ、Ⅱ两型细胞、喉的组织结构及形成过程与哺乳类较相似 。作者对扬子鳄胚胎外周血液研究发现,血细胞的类型和形态可明显地分为2个时期,孵化第40天之前各型血细胞幼稚细胞所占比例大,而第40天后则幼稚细胞所占比例很小,这与其骨髓在孵化第40天之前形成相符合 。扬子鳄肾脏结构与其它爬行类相似,但其近曲小管和收集管上皮细胞中不具有质膜内褶,远曲小管上皮细胞有少量质膜内褶,这与其淡水生活相吻合 。生理扬子鳄的组织结构特点和生理变化规律与生活习性及生活环境相适应 。如发达的嗅觉、视觉和听觉与陆上捕食、营巢等行为相适应,特殊的肺小腔结构及味蕾构造又具有适应水生生活的特点,血糖浓度的季节变化与扬子鳄的冬眠期、活动期或繁殖期的周期性交替相适应 。扬子鳄胚胎学研究对于探讨扬子鳄的系统进化,确认其分类地位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证据 。如扬子鳄胚胎早期的胃上皮出现过杯状细胞,说明扬子鳄与较低等的两栖类动物亲缘关係甚远;鳞甲及喉腔的形成方式等又提示我们,扬子鳄与鸟类和哺乳类均有相类似之处;背腺的发生及退化过程进一步证实了扬子鳄与密河鳄具有相当近的亲缘关係,二者具有共同的祖先,但成年密河鳄仍具有两侧对称的背腺,据此推测,扬子鳄比密河鳄可能具有更高层次的分类地位,或者说密河鳄是一种比扬子鳄更为古老的鳄类 。生活习性扬子鳄白天隐居在河岸两旁洞穴中,夜间出外捕食 。扬子鳄具有高超的挖洞打穴的本领,头、尾和锐利的趾爪都是它的打洞打穴工具 。它的洞穴常有几个洞口,有的在岸边滩地芦苇、竹林丛生之处,有的在池沼底部,地面I:有出入口、通气口 。而且还有适应各种水位高度的侧洞口 。洞穴内曲径通幽、纵横交错,恰似一座地下迷宫 。也许正是这种地下迷宫帮助它们度过了严寒的大冰期和寒冷的冬天,同时也帮助它们逃避了敌害而倖存下来 。扬子鳄喜静,白天常隐居在洞穴中,夜间外出觅食 。不过它有时也在白天出来活动,尤其是喜欢在洞穴附近的岸边、沙滩上晒太阳 。它常紧闭双眼,爬伏不动处于半睡眠状态,给人们以行动迟钝的假象 。可是,当它一旦遇到敌害或发现食物时,就会立即将粗大的尾巴用力左右甩动,迅速沉入水底躲避敌害或追捕食物 。扬子鳄的食量很大,能把吸收的营养物质大量地贮存在体内,因为它就有很强的耐饥能力,可以渡过漫长的冬眠期,因此扬子鳄可长时间不吃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