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鳄( 四 )


扬子鳄

文章插图
扬子鳄生活环境扬子鳄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较难繁殖 。1980年中国曾繁育出第一幼鳄,成为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成功的先例 。浙江长兴县的扬子鳄省级自然保护区是集生态、科研、教育等于一体的多元化综合性保护区基地 。保护区建立以来,通过採取就地保护和人工繁殖相结合的措施,使扬子鳄的种群得到较大幅度的增长,初步解除了该种濒临灭绝的危险 。日常管理70年代开始了大量的保护工作 。1979年在安徽宣城建立了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1980年成立了扬子鳄自然保护区 。与此同时中国人民也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保护行动,使扬子鳄的数量有所上升 。1983年的普查,发现野生扬子鳄数量仅有500条 。1992年的普查发现,野生扬子鳄的数量增加到900条 。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更是取得突出成绩 。近几年先后孵出幼鳄7000条,这是十分可喜的,人工繁殖的极大成功,为扬子鳄数量的恢复创造了条件 。中国对扬子鳄的保护措施主要基于法定保护和人工圈养 。安徽林业厅已成功实施了圈养项目 。逾5000条的鳄鱼被人工饲养宣城的安徽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ARCCAR) 。扬子鳄的生理特徵使其很耐长途运输,所以在运输途中不需要採取特殊的措施,不投饵料,不需要换水,如果天气炎热可适当浇水 。可用木箱运输,其中一面安装透气的铁丝网 。扬子鳄喜欢独居,在人工养殖状况下,密度应适当,一般每亩池塘放50条左右 。若是幼鳄,放养数可提高;若是繁殖用亲鳄则要降低密度 。放养过密,会发生争夺打斗伤鳄事故;放养过稀,则不能有效的利用水体 。一般放养后,扬子鳄来到陌生的环境,会显得焦躁不安,到处游动,夜晚则更明显,吃食较少,稍有动静便潜伏于水下 。经过1周左右便能适应新的环境 。
扬子鳄

文章插图
扬子鳄养殖扬子鳄人工养殖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有投饵、巡视、防病、捕捉测量 。扬子鳄对饵料的要求很低,其食性较广,鱼、肉、动物内脏等均可投餵 。还可以在池塘中养殖一些螺、蚌和鱼类,既可利用水体,又可以减少投饵量 。儘量不投餵腐烂变质的饵料,并且品种切忌单一 。刚开始投饵时,扬子鳄不习惯到食台上来,且喜好夜间觅食,可在傍晚将食物投餵到食台附近,逐步过度到食台上 。第二天早上检查吃食情况,主要看有无剩余,并作记录 。扬子鳄摄食的时间从5月—9月,其中最旺盛的是在6月—8月,占全年摄食量的80%以上 。日投饵量应严格控制,饵料占体重的1%即生长良好 。若过度投饵,则会使其肥胖,体内积累大量脂肪块,极易死亡,或者在越冬洞穴中死亡 。因为脂肪块在体内压迫生殖腺,同时使其无法正常发育,导致生殖能力下降,过度肥胖的扬子鳄在交配行为中会产生不协调的现象,使拥抱交尾无法正常进行 。扬子鳄的生长速度早期较快,特别是在4岁之前,体长和体重都有大幅度增加,以后逐步减慢 。扬子鳄的生长特点:0—4龄体长、体重增加幅度较大;4龄以后体长、体重增加缓慢,而体重增加比例高于体长增加比例 。疾病防治人工养殖的扬子鳄由于发生病变而引起死亡的情况通常有以下几种:
    饱食胀死多在养殖条件过优、饵料环境较好的条件下发生,解剖发现体腔内积累大块脂肪块,肝、胰、肠、胃都受到压迫 。
    腐皮感染而死发生外伤,如咬、砸伤后,伤口溃烂,逐步扩展,最后不治而死 。
    洞外越冬冻死当寒潮突然来临或洞穴坍塌,鳄鱼找不到洞穴而在户外越冬,抵抗不了严寒而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