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鳄( 五 )


内部系统发生病变而死在养殖生产中会由于消化、呼吸等各系统中的某些器官病变而导致死亡 。
在人工养殖过程中还会发现“眼疾”,即鳄鱼怕下水,眼睛分泌出较多浓稠状液体,然后发生肿胀,一般不危及生命,用氯霉素软膏可治癒 。在人工饲养管理中,如发现停止摄食、行动迟缓、头伏地不动、腹部鼓胀、口腔充血,则有可能发生病变,应及早隔离治疗 。预防病害主要应保持环境卫生、经常消毒池水,拌饵投餵抗菌药物抗病效果更好 。扬子鳄应在每个生长季节进行抽查测量,如养殖数量减少,可单独编号检查数量;如养殖数目较多,则按塘口进行抽查测量 。因其牙齿锋利,捕捉时经常发生咬伤,所以要倍加小心,可用长口袋状的捞海套住其头部,将其按在地上测量体长,然后装入袋中称其体重 。在日常养殖中,可在食台上沿不同方向标上刻度,待鳄鱼爬上食台摄食时,可大概量出其长度,这种方法适用于养殖数量较多、规格整齐的塘口 。扬子鳄野化据《2008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介绍,扬子鳄等濒危物种放归自然的工作稳步推进 。扬子鳄物种得到有效保护,数量总体呈上升态势,全国扬子鳄总数已经达到1万多条 。从2003年6月开始,安徽省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正式开始扬子鳄野外放归 。6次野外放归让36条扬子鳄重返大自然,其中,33条都在宣城郎溪县高井庙林场 。野外放归其实并不那幺简单,需要做许多準备 。王朝林表示,并不是所有人工繁殖的扬子鳄都可以进行野外放归,“首先,我们需要选择年轻健壮的扬子鳄,在通过兽医学检查后,再抽取血样进行DNA检测,防止近亲配对 。然后,我们还要在每条扬子鳄身上注入电子晶片,作为它的终身身份证 。通过 层层遴选的扬子鳄将被投放在野化驯养基地进行野外驯化,提高其野外生存能力” 。王朝林说,经过大约一年时间的野外驯化后,工作人员会将这些扬子鳄抓上来,装上无线电发报机,再投放到野外放归点 。野外放归后,安徽师範大学生命科学院将对它们进行巡护监测,通过接收无线发报机的信号,了解它们的野外生存情况 。“从 2003年第一次野外放归,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发现有扬子鳄死亡,而且都在产卵,说明已经取得了初步成功 。”王朝林高兴地说 。郎溪县保护站站长王宏根介绍说,2008年,林场划出52亩地,完全按照扬子鳄习性需求建立了野化区,一共8口池塘,前后共投放了215条扬子 鳄,到目前为止已经产下15窝蛋 。2009年开始,又建了一个新野化区,也是8口池塘 。2010年6月,保护区又投放240条扬子鳄进行野化 。2008年,野外放归的扬子鳄首次产卵,一共有19枚蛋 。那幺,这是否表明野外放归已经获得了真正成功呢?对此,王朝林表示,只能算是初步成功,“是否成功有一定的标準,那就是放归的扬子鳄不仅适应了野外环境,而且能定居、产卵,后代还能再长大、再繁衍 。等到第一次放归的扬子鳄孙子出生了,我们就可以说这条扬子鳄真正放归成功了 。由于雄性扬子鳄需要7年才成年,雌性则需要9年,所以,最快我们也要到2015年才知道最后的结果” 。物种价值生态价值扬子鳄善掘洞为巢,常筑巢于水库堤坝处,常会造成水库泄漏,带来一定的危害,但对于一些板结的土壤则会起到疏鬆的作用,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其废弃洞穴常为其它动物所利用 。扬子鳄为肉食性种类,处于食物链顶级,对于维持食物链的平衡起到重要的作用 。扬子鳄以鱼、虾、软体动物及昆虫为食 。研究价值扬子鳄是中生代时期残留下来的古老的爬行动物 。据研究,鳄类的骨骼与恐龙类的骨骼有着很大的相似性,体表都被有排列整齐的鳞甲,说明鳄类与恐龙类具有一定的亲缘关係 。因此,研究扬子鳄对研究恐龙类的起源与演化及中生代爬行动物时代的情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