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凝血症

高凝血症【高凝血症】高凝血症是一种遗传性或获得性的促使异常或过量的血栓(血块)风险增高的血液疾病 , 主要是凝血因子增加而抗凝血因子并不降低所引起 。
基本介绍西医学名:高凝血症
英文名称:Hypercoagulable states
传染性:无传染性
发病原因:凝血因子增加
缓解症状:服用阿司匹林
基本概述Hypercoagulable states高凝血症是一种遗传性或获得性的促使异常或过量的血栓(血块)风险增高的血液疾病 , 主要是凝血因子增加而抗凝血因子并不降低所引起 。成因正常情况下 , 机体启动血块形成过程 , 并通过反馈机制调节血块形成的速度和大小 , 当受损部位痊癒之后 , 血块降解并消失 。当血块形成过程出现问题时 , 就导致了高凝血症的发生 。在该过程中 , 如果激活异常、自我调节障碍、或者对抗血栓降解因素存在 , 都会形成异常和/或过量血栓 。高脂蛋白(a)及低蛋白血症是高凝血症的重要原因 , 糖皮质激素加重高凝血症 , 而且一直纤溶活性 。分类高凝血症有两种:遗传性高凝血症与获得性高凝血症.激活因素平滑的血管壁是保持恆定血流量的基础 。任何损坏血管壁的因素都可以增加凝血级联(瀑布)反应被激活的风险 。凝血激活紊乱虽然不是真正的“高凝血症” , 但是却可以使己经存在的高凝状态进一步恶化 。血管壁异常(通常伴随血块形成异常) 。动脉粥样硬化―胆固醇-脂质-钙沉积在动脉壁上 , 降低血管壁的平滑性 , 最终形成斑块 , 斑块破裂后产生异常血栓导致中风和心脏病发作 。血管炎―血管壁炎症可能会增加血小板粘附以及凝血因子被激活的危险性 。癒合后的血管炎会成为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部位 。遗传性高凝血症特定的遗传基因突变可以导致某些人易罹患高凝状态 , 例如因子Ⅴleiden异常或者凝血酶原G20210A 突变 , 虽然在人群中相对常见 , 但是它们被认为只是略微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 。其它遗传性的高凝血症 , 例如蛋白C缺乏、蛋白S缺乏以及抗凝血酶Ⅲ缺乏 , 通常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这些基因表达的凝血蛋白缺乏或者功能障碍所致 。所有遗传性疾病(抗凝血酶缺乏除外)的基因既有杂合子(单基因受累)也有纯合子(双基因受累) 。如果某人有双基因突变 , 则病情更趋于严重 , 且累及一个位点以上突变的杂合子更容易形成血栓(有时风险度成倍增长) 。遗传性高凝血症的首次血栓栓塞发作的年龄相对年轻(40岁以下) 。此类病人易反覆发生血栓症 , 并有血栓症家族史 , 而且血栓发生的部位比较特殊(如脑静脉、肝静脉和肾静脉) 。调节因素活化蛋白C抵抗(因子Ⅴleiden突变)―编码因子Ⅴ蛋白的基因突变 , 因子Ⅴ可以正常被活化 , 但它对活化的蛋白C的降解有抵抗作用 , 从而影响血块形成过程 。抗凝血酶Ⅲ缺乏或功能障碍―抗凝血酶Ⅲ通过抑制凝血因子Xa、 IXa和XIa因子以及凝血酶来抑制凝血 , 遗传性的或者获得性的抗凝血酶缺乏可以导致血块的形成 。蛋白C缺乏或功能障碍―蛋白C通过降解活化的V因子和 VIII因子来调节凝血级联反应的速度 。蛋白S缺乏或功能障碍―蛋白S是蛋白C的协同因子 。凝血酶原20210突变―这种突变导致外周血中的凝血酶(活化的Ⅱ因子)数量增加 , 这样就提高了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程度 。VIII因子水平增高―持续的VIII因子水平增高与炎症或其它获得性疾病并不相关 , 但是与血栓形成危险程度密切相关 。降解原因先天性的纤溶酶原缺乏―是非常少见的因子缺乏 , 纤溶酶原被激活形成纤溶酶 , 纤溶酶可以降解血栓交联形成的纤维蛋白网 , 这种病人大多有眼部疾病 , 但并没有血栓形成併发症 。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导致纤维蛋白不能正常分解 , 大多数这类病人实验室检查都在正常範围内 , 但部分有出血症状 , 据报导还有极少部分有血栓形成的併发症 。获得性高凝血症获得性高凝血症比遗传性的更为常见 。它们可能与抗磷脂抗体/a>、肝脏疾病者某些肿瘤相关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 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性疾病 , 获得性的微小血栓遍及全身 , 异常快速地耗尽凝血因子 , 既诱发出血也诱发凝血 。随后介绍几种高凝血症 。调节因素抗磷脂综合徵(狼疮抗凝物和抗心磷脂抗体)弥散性的血管内凝血(DIC)骨髓疾病 , 如骨髓增殖性疾病凝血因子抗体疾病 , 非常罕见 , 更多情况下 , 凝血因子抗体引起的是出血而不是凝血系统性红斑狼疮―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降解原因纤溶酶原缺乏―纤溶酶原是纤溶酶的前体 , 它帮助降解血栓 , 可以是获得性的缺乏 。纤溶酶原活性降低 。其它因素静脉淤滞―也就是众所周知的“经济舱综合徵” , 就是说在旅行中狭小的座位使人们长时间的处在某种位置不能移动 , 或者是术后、疾病等导致的长期卧床 , 这些情况会导致血流缓慢或受限 , 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 尤其是在腿部深静脉更易发生 。高同型半胱氨酸增加心脏病发作的危险性心衰―可以导致血流减慢(淤滞)肥胖口服避孕药和激素替代疗法怀孕手术―导致组织因子释放入血心房纤颤(快速的、不规则的心跳)―与中风危险性增加密切相关肿瘤―癌症或者恶性肿瘤例如白血病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高凝状态 。原因是1)肿瘤生长可以压迫血管 , 在部分病例 , 可以侵入脉管系统(例如 , 肾细胞瘤可以侵入肾血管);2)肿瘤的各种治疗(放疗、化疗)使病人容易处于高凝状态 。实验室检查儘管证明一个病人有血栓形成相当简单 , 但确定原因却需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这是因为许多诊断性试验受目前或者近期发生的血栓所影响 , 另外病人接受的抗凝治疗也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 。医生通常在进行实验室检查申请的同时 , 首先对患者现有的血栓进行治疗 。几个星期或几个月后 , 当医生觉得可以让患者结束抗凝治疗时 , 会做其它的实验室检查来完善对血栓形成原因的评估 。连续动态的实验室检查对帮助确定病人血栓复发的危险度是非常重要的 。基本检测项目包括:PT、PTT、CBC、活化蛋白C抵抗(Activated Protein C Resistance, APCR)、因子Ⅴleiden突变检测(当APCR异常时)、同型半胱氨酸、抗心磷脂抗体、凝血酶原20210基因检测 。如果PTT延长 , 狼疮抗凝物也应检查 , 而后是蛋白C及Protein S, and AT-Ⅲ 。凝血患处血栓常在下肢深静脉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 , 可导致疼痛和肿胀 。血栓也可以在动脉形成并导致心脏病发作 。栓塞还可以进入大脑导致中风 , 进入肺部导致肺栓塞 , 出现胸痛和呼吸急促等症状 。治疗医生会通过治疗来降低反覆发生血栓的危险 , 包括採用服用维生素B 12和叶酸来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 , 如果您有其它遗传性或者获得性的危险因素时 , 就应避免使用避孕药 , 还要避免导致血液淤滞的各种情况 。无论是何病因 , 对急性血栓形成的治疗常常是非常标準化的 。一般包括短期肝素抗凝治疗(或者更常用低分子量肝素) , 然后採用肝素和华法林(香豆素)叠加治疗 , 再其后长达数月或更长时间的华法林治疗 。在治疗期间 , 普通肝素治疗用PTT来监测 , 华法林治疗时用国际标準化比值(INR)来监测 。用华法林几个月后 , 医生将会评估血栓复发的风险 。医生必须权衡血栓形成的风险与继续使用抗凝药物而致出血的风险 。如果您反覆发生血栓的风险性高 , 抗凝治疗可能还要继续 , 如果风险较低 , 抗凝治疗不必继续 , 但您需要保持警惕 , 一旦血栓症状复发 , 要立即複诊 。持续抗凝治疗的患者 , 当他们需要进行创伤性的操作和外科手术时 , 应在医生的帮助下提前制定方案 。通常在手术之前短期停药 。然而 , 专家建议在牙科手术时不需要停服华法林 。手术后 , 大多数患者 , 包括那些并不是高凝血症的患者 , 将会接受一个阶段的预防性抗凝治疗 。原因在于部分手术例如膝关节置换术后 , 或者由于手术本身 , 或者由于手术后恢复期的静止不活动等情况 , 都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怀孕的和有血栓形成的患者通常接受低分子量肝素的皮下注射来进行抗凝治疗 , 当抗凝血酶缺乏的患者不能採用抗凝治疗时(例如在围手术期) , 採用抗凝血酶因子替代疗法最有效;浓缩蛋白C製剂用来阶段性补充蛋白C缺乏症患者 , 在某些情况下 , 服用阿司匹林(影响血小板功能)对他们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