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李贺诗作 猛虎行

猛虎行(唐代李贺诗作)【唐代李贺诗作 猛虎行】《猛虎行》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 。此诗借乐府古题揭示唐朝藩镇割据 , 子孙相承 , 为恶一方的社会问题 。诗共十六句 , 可分三部分 。前六句为第一部分 , 写猛虎的兇恶 , 先以赋的笔法说明戈也不能冲击它 , 弩也不能弹射它 , 乳孙哺子 , 相继为非;再极言猛虎作恶之甚 。中间四句为第二部分 , 紧承上面的意思指出 , 有法术能制虎的黄公都怕遇见猛虎 , 而猛虎看见具有虎形却不食生物的仁义之兽驺虞 , 心里还感到不舒服 , 嗔怪驺虞的无用 。最后六句为第三部分 , 先说人有宝刀 , 但悬之壁间无以为用 , 不能以之除害 , 宝刀愤激不甘而作雷鸣;后把矛头直指官家 , 创造出对强藩悍将畏之如虎的官家形象 。全诗古朴无华 , 意境深邃 , 笔墨经济而充分準确地刻画出猛虎可憎可恨的形象 , 流露出诗人的忧国悯时之情 。
基本介绍作品名称:猛虎行
创作年代:中唐
作品出处:《全唐诗》
文学体裁:四言诗
作者:李贺
作品原文猛虎行⑴长戈莫舂 , 长弩莫抨⑵ 。乳孙哺子 , 教得生狞⑶ 。举头为城 , 掉尾为旌⑷ 。东海黄公⑸ , 愁见夜行 。道逢驺虞⑹ , 牛哀不平⑺ 。何用尺刀⑻?壁上雷鸣⑼ 。泰山之下 , 妇人哭声⑽ 。官家有程⑾ , 吏不敢听 。注释译文词句注释⑴猛虎行:乐府旧题 。《乐府解题》云:“言君子苦志洁行 , 常困于险难而功业难就也 。”此诗非其意 。⑵“长戈”二句:《史记》载 , 鲁败狄于鹹 , 获长狄侨如 , 富父终甥 , 舂其喉以戈杀之 。舂(chōng) , 沖也 。抨(pēng) , 弹也 。长弩:一作“强弩” 。抨:一作“烹” 。⑶生狞(níng):兇猛;兇恶 。⑷“举头”二句:举其头 , 可为城 , 掉其尾 , 可为旌 , 言其猛也 。掉 , 举也 。⑸黄公:汉代术士 。《西京杂记》云:“东海黄公 , 能制蛟驭虎 , 及衰老 , 不能行其术 。”⑹驺(zōu)虞(yú):传说中的义兽名 。《山海经》云:“驺虞 , 如虎 , 五色 。”《毛诗》注曰:“驺虞 , 义兽 , 白质黒文 , 不履生 草 。”牛哀:《淮南子》载 , 公牛哀 , 鲁人 , 疾七日 , 化为虎 。其兄启戸而入 , 牛哀抟而杀之 。⑺牛哀:即猛虎 。⑻尺刀:短刀 。⑼雷鸣:宝刀啸吼也 。李白《独漉篇》:“雄剑挂壁 , 时时龙鸣 。”⑽“泰山”二句:《礼记》载 , 孔子过泰山侧 , 有妇人哭于墓者 , 使子路问之 , 曰:昔者吾舅死于虎 , 吾夫又死焉 , 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曰:何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识之 , 苛政猛于虎也 。⑾官家:旧时对皇帝的称呼 。《万机论》云:“五帝官天下 , 三王家天下 , 故曰官家 。”程:期限 。白话译文虽有长戈 , 却不能把猛虎刺 , 虽有强弓 , 却不能把猛虎击 。猛虎哺育子子孙孙 , 要它们像自己一样兇残毒狠 。它把头举起 , 就像一座城池 , 它把尾翘起 , 就像一面旌旗 。曾经降伏猛虎的东海黄公 , 如今怕虎也不敢夜间出行 。猛虎途中遇到似虎的驺虞 , 因其不害人伤生而大怒不平 。宝刀利剑不能发挥作用 , 被挂在墙上 , 悲愤吼啸如雷敏 。泰山脚下 , 虎害复生 , 今日又传来了妇人的哭声 。官府虽然定有捕捉猛虎的限期 , 但衙吏们畏惧 , 不敢听从 。创作背景李贺虽然只活了二十七岁 , 但却经历了唐德宗、顺宗、宪宗三朝 。其时正值安史乱后不久 , 国家元气大伤 , 政治腐败 , 社会动荡 , 宦官专权 , 藩镇割据 , 祸国殃民 , 莫此为甚 。李贺的诗“其命辞 , 命意 , 命题皆深刺当世之弊 , 切中当世之隐”(姚文燮《昌谷诗注序》) 。这首《猛虎行》就是影射当时社会现实 , 针对藩镇跋扈 , 强据一方 , 肆为兇恶 , 横行无忌 , “今法令所不能制者 , 河南北五十余州”(《资治通鉴》元和七年李绛语)而作的 。作品鉴赏文学赏析此诗共十六句 , 分三部分 。前六句开门见山写虎的兇恶 。开始四句以赋的笔法说明戈也不能冲击它 , 弩也不能弹射它 , 乳孙哺子 , 相继为非 。五、六两句极言其作恶之甚 。当时藩镇拥兵自重 , 不听朝廷调度 , 不仅自署文武官吏 , 徵收赋税 , 甚至以土地传之子孙 , 父死子握其兵权 , 企图夺取唐王朝的天下 。由于各镇时有叛乱 , 藩镇和朝廷的战争以及藩镇之间的混战 , 此起彼伏 , 严重地破坏了生产 , 给人民带来无限痛苦 。诗人以极大的愤慨面对现实 , 捕捉住事物最突出的本质特徵 , 以此喻象建立起可感的形象 , 指摘时弊 , 切中要害 。中间四句紧承上面的意思指出 , 有法术能制虎的黄公都怕遇见它 , 而它看见具有虎形却不食生物的仁义之兽驺虞 , 心里还感到不舒服 , 嗔怪驺虞的无用 。这是诗人以独特的感受与典型客观事物有机融和创造出来的“猛虎”形象 。李贺生活在如上所述的社会环境中 , 藩镇为害之烈 , 在他的视觉、听觉、触觉以及头脑中都印象极深 。这里不直说虎如何伤人 , 也不去说虎如何兇猛 , 而是从别人对它的反应上做出鲜明有力的表现 , 然后再用仁兽驺虞与它两相矛盾着的因素加以申述 , 既说明了它的残虐 , 更指出了它“非仁德所能感化 。“这种层次分明” , 步步递进的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 起到了给人以深刻启示的艺术效果 。最后六句 , 前两句先说人有宝刀 , 但悬之壁间无以为用 , 不能以之除害 , 宝刀愤激不甘而作雷鸣 。这两句诗感情色彩极其浓烈 , 寄託着诗人愤世的激情 。王琦注云“刀作雷鸣似愤人不能见用之意” 。李贺热切期望扫平藩镇 , 完成国家统一 , 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男儿何不带吴钩 , 收取关山五十州”(《南园十三首》其五) , 但却遭到小人的排挤 , 沉沦下僚 , 前进无路 , 报国无门 , 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 在他热情的心里进发出愤怒的火花:“忧眠枕剑匣” , “壮年抱羁恨 , 梦泣生白头!”后四句把矛头直指官家 。意思是说泰山之下有妇人一家死于虎口 , 官家虽然限期捕虎 , 但只不过是虚张声势的具文 , 官吏极怕“猛虎” , 不敢去冒险 。先从“妇人哭声”着墨 , 陈述人民在官家对虎无能为力 , 一味退避的形势下受害之深重 , 然后引到“吏不敢听” , 指出他们不敢听官司之期限 , 创造出对强藩悍将畏之如虎的官家形象 。前者写以妇人为代表的广大受难者 , 后者写以官家为代表的统治者 , 它们交织在一起显示出诗人正面现实 , 异常沉痛的心情 。这首诗古朴无华 , 意境深邃 , 用最经济浓缩的笔墨畅述胸怀 , 从各个侧面充分準确地刻画出猛虎可憎、可恶、可怕、可恨的形象 , 流露出诗人隐藏在内心深处炽热如焚 , 忧国悯时的极大痛苦 。名家点评清人姚文燮:于頔、李吉甫劝七峻刑 。后頔留长安不得志 , 使子敏赂梁正言求出镇 , 不遂 。敏诱其奴支解之 。时又中使暴横 , 皆以锻鍊为雄 。此权德舆所以引秦政之惨刻为谏也 。贺睹时事 , 故拟此以为讽耳 。(《昌谷集注》)清人王琦:《论衡》:“鲧为诸候 , 欲得三公 , 而尧不听 。怒甚 , 猛兽以为乱 。比兽之角可以为城 , 举尾以为旌 。”长吉此等句法 , 世所诧为“牛鬼蛇神 , 鲸呿鳌掷”者也 , 而不知其盖有所本 , 非出于杜撰(“举头”二句下) 。(《李长吉歌诗汇解》)清人方扶南:举头为城 , 掉尾为旌 , 二句本《吕览》 , 言鲧也 。(《李长吉歌诗笺注辑评》)清人孙豹人:非熟古谣谚及《独漉》诸篇 , 不能声口肖似如此 。(《李长吉歌诗笺注辑评》)作者简介李贺(790~816) , 唐代诗人 。字长吉 , 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 。唐皇室远支 , 家世早已没落 , 生活困顿 , 仕途偃蹇 。曾官奉礼郎 。因避家讳 , 被迫不得应进士科考试 。早岁即工诗 , 见知于韩愈、皇甫湜 , 并和沈亚之友善 , 死时仅二十六岁 。其诗长于乐府 , 多表现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愤 。善于熔铸词采 , 驰骋想像 , 运用神话传说 , 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 , 在诗史上独树一帜 , 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 。有些作品情调阴郁低沉 , 语言过于雕琢 。有《昌谷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