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巧于用典,寄意深永 。短短二十八字,连用两个典故,其学力之深富、史籍之纯熟,可见一斑 。尤其是,这两个典故用于此情此景,确当精切,二箭而三雕:一是剖露了对出亡诸君的深心祈祷,传达了对身处逆境中的同道者的谆谆叮嘱;二是表明了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和殷切希望,相信变法者会有出头之日;三是直接影射着慈禧专权的畸形政治,暗含着对其残暴行径的愤慨与蔑视 。其二,气势宏大,笔走风雷 。面对人头落地的血的现实,诗人没有颤慄,没有悲伤,有的只是人格上的凛然难犯,心灵上的无比坦然;于是,他从容不迫,昂首向天,临危不惧,纵声大笑 。这笑,既是强者的笑、英雄的笑,也是冷峻的笑、轻蔑的笑,还是轻鬆的笑、快慰的笑;这笑 。不仅内涵丰富,而且使一首主题沉重的“死亡之诗”顿时有了让人荡气迴肠的生命活力,在艺术上堪称破“滞”妙笔 。全诗用典贴切精妙,出语铿锵顿挫,气势雄健迫人 。诗中寄託深广,多处运用比喻手法,使胸中意气奈情的表达兼具含蓄特色 。
文章插图
《狱中题壁》意境图名家点评清朝诗人黄遵宪:颈血模糊似未乾,中藏耿耿寸心丹 。武灜海:这是一首“拔起千仞,高唱入云”(谭嗣同语)的诗作 。版本争议此诗是谭嗣同死后,由刑部狱卒从狱中传出 。然据说原诗是:“望门投趾怜张俭,直谏陈书愧枝根 。手掷欧刀向天笑,留将功罪后人论 。”后来所传颂讷是经过梁啓超改动的,即是此诗 。谭嗣同死后,梁啓超悲愤异常,并为之作《谭嗣同传》以志千秋 。作者简介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 。湖南浏阳人 。官江苏候补知府、军机章京 。能文章,好任侠,善剑术,积极参与新政,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与林旭、杨深秀、刘光第、杨锐、康广仁等六人为清廷所杀,史称“戊戌六君子” 。工于诗文,其诗情辞激越,笔力道劲,具有强烈爱国情怀 。作有诗文等,后人编为《谭嗣同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