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蛙科动物 牛蛙( 五 )


一种蛙科动物 牛蛙

文章插图
牛蛙成蛙比幼蛙的适应能力和捕食能力大为提高 。因此 , 成蛙养殖场地面积也可大些 , 如各种天然积水池、坑塘、鱼池、杂草丛生的洼地、稻田等 , 也可利用房前屋后的瓜棚、树荫、庭院的葡萄架下建池 , 或者空房、猪舍、地下人防设施等进行室内养殖 。牛蛙的饲养对水的需要量不大 , 但要有可靠的水源 。成蛙的后腿发达有力 , 不仅善于跳跃 , 还会掘土打洞 , 爬墙上树 。因此无论室内或室外的养蛙池 , 都要有防逃设施 。牛蛙之善于跳跃 , 是基于站在可供用力的陆地或其他硬物之上 , 若在水中 , 则无用力之处 , 便无法跳起 。因此 , 为了减少防逃设施的成本 , 在蛙池周围不留可立足的陆地 , 水深至少要在牛蛙后腿踩不到底的深度以上 , 则防逃设施只要高出水面50cm左右 , 或在建池时 , 池壁高出水面30~40cm , 再在池壁上围一圈向内倾斜的纱窗布即可 。在高温季节 , 牛蛙喜欢栖息于荫凉水中 , 蛙池周围应多种高大树木遮荫 , 无树木者 , 可搭荫棚 , 大的池塘或洼地 , 还可在其中种值莲藕或其他叶多叶大的挺水植物 , 周围陆地多植花卉 , 既可吸引虫蝶 , 又使整个饲养环境显得优美 。牛蛙养殖池内都不应设定隐蔽的死角或洞穴 。在自然条件下 , 它们可以利用隐蔽物或洞穴作为栖息场所或藉以逃避敌害的屏障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 , 整个饲养池都是适宜的栖息环境 , 又没有什幺敌害侵袭 , 故没有设定隐蔽场所和洞穴的必要 。相反 , 牛蛙长时间躲在隐蔽处 , 影响摄食和生长 。成蛙若要在室外越冬 , 只需把池水加深到1m左右 , 不要搭棚保温 , 也能安全越冬 。在有温泉水或工厂余热的地方 , 可以利用热源进行冬季加温养殖 。室内养蛙是高度集约化的养殖 。为了充分利用面积 , 室内蛙池设计应分为浅水区和深水区 , 浅水区为蛙的栖息和摄食的场所 , 深水区为蛙游泳和接纳排泄污物的区域 。浅水区保持水深10cm左右 , 深水区水深30~40cm , 进水口在浅水区 , 出水口在深水区 , 进出水口成对角线 。深水区只占整池面积的1/4~1/5,可设在池的一头、四周或出水口附近 。2、成蛙半精养利用鱼池、洼地、稻田、藕塘等进行养蛙 , 由于面积大 , 蛙较分散 , 密度也不大 , 产量不高 , 一般多以天然饵料为主 , 颗粒饲料为辅的方式养殖 , 称为半精养 。将体重100g以上的蛙放入以上大池或稻田 , 池中设几个浮于水面的饲料台 , 按精养方式那样每天投饲 。但由于蛙不容易集中摄食 , 有一部分蛙没有吃到人工饲料 , 可用天然饵料补充 。获得天然饵料的主要方法是灯光诱虫 。昆虫趋光 , 对不同的灯光有一定的选择性 , 诱虫效果黑光洒优于日光灯 , 日光灯又优于普通电灯和白炽灯 。诱虫的时间可从4月初开始 , 至10月初结束 。刚好是在牛蛙的最适生长期内都有虫可诱 , 而虫的多少也几乎与牛蛙对饵料的需求量相吻合 。因此 , 若能很好利用灯光诱虫 , 可以解决牛蛙的大部分饵料 , 白天再投餵少量配合饲料 , 效果更好 。诱虫灯的位置设在离岸2m左右的水面上方0.3~0.5m处 , 周围不应有高大的建筑物 , 以免遮挡灯光 , 收不到好的诱虫效果 。开灯时间视具体情况而定 , 一般是傍晚开灯 , 诱虫主要在上半夜 , 下半夜较少 。若蛙多虫少 , 也可通宵开灯 。下雨、大风则不宜开灯 。半精养方式 , 牛蛙放养密度不宜过大 , 每平方米可放10~30只 , 视饵料条件而定 。3、成蛙的集约化养殖牛蛙的室内集约化养殖 , 是在常规养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科学养殖方法 , 其养殖技术的着眼点在于控制环境 , 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 , 充分满足牛蛙生长的营养需要 , 而进行的一种强化培育 。尤其是随着牛蛙人工配合饲料的研製成功 , 更能发挥其高效的特点 , 是发展牛蛙商品生产的一条重要途径 。室 内 的 养 蛙 池  ,  一 般 面 积10~20m2不等 , 要有自来水或井水能通向各池 , 以便换水和沖洗 。为了节约面积 , 充分利用空间 , 可採用多层次的立体养殖结构 , 一般以2m为一层 , 空间层以水泥预製板架设而成 , 层与层之间设定楼梯 , 以便上下操作管理 。各层的结构设施均相同 。成蛙养殖的日常管理大体与幼蛙相同 。但放养密度不同 , 体重达100g以上的蛙 , 每平方米放养50只 , 可以一直养到商品规格 。若放养时的体重不到100g , 密度可稍大些 , 以后随着蛙体的生长 , 逐步将生长迅速、个体大的蛙 , 筛选分级饲养或销售 , 同时也可降低该池的密度 。在常温条件下 , 成蛙的养殖是4~10月 , 也是蛙类生长的最佳时期 。因此要有充足的饵料供应 。在22~28℃条件下 , 每天可投餵2~3次 , 配合饲料的投餵量要占蛙体重的3%,新鲜饵料水分含量高 , 投餵量要在10%左右 , 才能满足蛙类迅速生长的营养需要 。若温度低于22℃或高于28℃ , 可适当减少投餵次数和投餵量 。为了使蛙处于适宜生长的温度条件下 , 炎热天气要把门窗打开 , 利于室内通风 。天气转凉后 , 要及时关闭门窗 , 以便保温 。养成按时摄食的习惯 。可在投饵前敲响器具 , 或将室内电灯打开 , 作为给饵信号 , 以后形成条件反射 , 一有信号 , 牛蛙就集中到浅水区摄食 。牛蛙的配合饲料 , 是经过高温加工而成的 , 饲料中的维生素损失较大 。成蛙在养殖一段时间后 , 体重约在200~250g左右时 , 可补充投餵一些新鲜小鱼虾、蚯蚓及动物内脏等 , 可起到补充维生素的作用 。成蛙养殖的日常管理 , 除了定时投饵外 , 还要每天换水 , 清洗食场 , 注意观察蛙的健康状况 , 及时防病治病 , 严防蛇、鼠侵袭等 。有条件的地方 , 可以进行加温养殖 , 一年可生产两批商品蛙 。越冬管理1、洞穴越冬:为了适应牛蛙挖洞潜伏的习性 , 可在蛙池四周鬆土 , 并在向阳背风处 , 平水位线挖若干个直径15cm , 深1m 的洞穴 , 保持湿润 , 以便牛蛙入穴冬眠 。2、潜水越冬蛙池要保持水深1~1.2m , 不要让水面结冰 , 池底要留有淤泥6~9cm 厚 , 以便牛蛙潜水蛰伏淤泥越冬 。当遇到连续寒冷结冻的天气 , 要进行水面破冰 , 以防水体冻结引起牛蛙体液和血液凝固3、草帘越冬在蛙池北面砌一道土墙 , 高约 70cm左右 , 东西两头砌成北高南低的三角土墙 , 在离水面 40cm 左右 , 用木竹搭架 , 铺上草帘(重複叠盖) , 四周与池边紧贴 , 保持水温在 10℃左右 。4、室内越冬在室内向阳方向用砖砌一个高50cm左右的池子 , 在池内铺上鬆土30cm 左右 , 再在池内放一个水盆 , 盆缘与泥土等高 , 使土壤长期保持一定湿度 , 池口加盖薄膜封包 , 还可以在池内悬一盏40W灯泡升温 , 保证牛蛙安全越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