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蛙科动物 牛蛙( 二 )


一种蛙科动物 牛蛙

文章插图
牛蛙的蝌蚪(1)生活史从卵产出起至长成能繁殖的成蛙需要4-5年 , 在广东气温较高的地区只需要3年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 , 牛蛙可存活7年以上 。产地分布牛蛙(Rana catesbianaShaw)原产于北美 , 因其鸣叫声宏亮酷似牛叫而得名 。它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生长速度快 , 环境适应能力强 , 已被世界上多数国家引种养殖 。1959年牛蛙从古巴引入我国 , 九十年代左右开始在我国被大範围推广养殖 。近年来 , 牛蛙已成为我国水产养殖重要的名特水产品之一 。目前牛蛙在我国福建、广东、浙江等沿海地区均有较大规模养殖 , 养殖产量逐年递增 , 近几年牛蛙产量已达15万吨 。研究进展牛蛙因其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 50年代末首次引入我国 。养殖牛蛙具有生长速度快、高产高效等优点 , 在我国经过近20年的快速发展之后 , 现已经成为特种水产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 。
一种蛙科动物 牛蛙

文章插图
牛蛙国内关于牛蛙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养殖技术、养殖条件下及自然条件下的生活习性等方面 。但随着牛蛙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 因自繁自养、近亲繁殖而导致牛蛙生长减慢、个体变小、繁殖力下降、抗病力下降等种质退化现象 , 很多学者开始从牛蛙的生物学性状、遗传基础等方面进行研究 , 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王晓清等对牛蛙的可称量性状、生长特性、繁殖力进行了研究 , 以找出其生物学特徵和生长规律 , 为鉴定牛蛙和其它蛙种、保护和保存牛蛙原种优良胜状及种质、避免苗种生产中种质混杂和退化提供参考 。王晓清等针对雌雄牛蛙器官组织LDH同工酶进行了初步研究 , 为鉴定牛蛙品种或种质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 对丰富牛蛙遗传学基础研究 , 促进牛蛙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 具有重要意义 。对牛蛙的细胞遗传学研究也有相关报导 , 而朱传炳等进一步研究了牛蛙的核型 , 为其遗传育种提供更为準确的遗传背景和理论依据 。陈爱萍研究分析了牛蛙的营养成分;王晓清等对雌雄牛蛙的肌肉和皮肤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 , 为评估牛蛙的营养价值及经济价值提供科学依据 。郑小乐等针对牛蛙软罐头的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 。郭晓强等对牛蛙系列产品的加工进行了探讨研究 , 做到可藏性佳、具有营养型和方便性等特点 。目前 ,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 , 对食品营养化、方便化和速食化等要求日益提高 , 牛蛙的深加工製品具有较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这些研究成果对牛蛙养殖业、综合利用及产品深加工的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主要价值牛蛙全身都是宝 , 是集食用、药用和皮用于一身的大型经济蛙类 。牛蛙肉是上乘美味食品和高级的保健药膳 , 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健康食品;同时 , 牛蛙肉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 其性平、味甘 , 具有滋补解毒的功效 , 夏季食用可避免皮肤生疮毒 , 手术患者食用可促进伤口癒合 , 肝、肺病患者食用可明显增进食慾 。此外 , 牛蛙皮是优质的乐器材料 , 上等的製革原料 , 还可提炼高级豁胶;牛蛙油可制优质油脂 , 牛蛙脑垂体是高效的催产激素 , 牛蛙的下脚料可制优质饲料 。牛蛙还是良好的实验动物 , 是忠实的植保卫士 。人工养殖牛蛙生长快 , 产量高 , 成本低 , 价值高 , 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