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钟斗


薛钟斗

文章插图
薛钟斗【薛钟斗】薛钟斗(1892—1920) , 乳名蓉果 , 字储石 , 号守拙 , 别号西岘山民 , 我市瑞安人 。家住瑞安城区第一巷 , 与李笠家比邻 。父薛鼎芬 , 字玉波 , 为岁贡生 , 母陈氏 , 以壮岁得子 , 且数产不育 , 故从小对钟斗甚为溺爱 。
基本介绍本名:薛钟斗
所处时代:清末
出生地:瑞安
出生时间:1892年
去世时间:1920年
人物生平清光绪廿八年(1902) , 薛钟斗入瑞安城区西北蒙学堂读书 , 该校后改名为西北初等国小 。由于其父从小便教他读过《古文辞类纂》等书 , 故薛钟斗具有较好的文学修养及丰富的想像力 , 一篇题为《论自由》的作文 , 得到老师“以目中无人之慨 , 写目中无人之文 。奇极 , 雄极!”的评语 。1905年升入瑞安高等国小 。1906年因成绩优异 , 从高等国小提前毕业 , 升入瑞安公立中学堂(即瑞安中学前身) 。1909年中学三年级时 , 其习作屡得“才气纵横 , 不可一世”、“文笔开展 , 议论新警”、“以英伟之笔 , 运刻露之思”等优异的评价 。宣统二年(1910)在瑞安中学毕业 , 于十二月与同邑洪锦襄女士结婚 , 洪锦襄乃戏曲家、诗人洪炳文的族侄女 , 亦通诗文 。1911年 , 薛钟斗考入杭州法政专门学校政治科 , 后转法律科读书 。旋因武昌起义、满清推翻 , 学校停课 , 且因家贫遂辍学归里 。翌年曾任瑞安德象女校义务教师 。1913年赴杭复学 , 转入私立浙江法政专门学校法律本科就读 。这期间曾就山阴韩啸天之邀 , 兼任杭州《亚东小说》旬报编辑 。1914年暑期从杭放假回里 , 因父亲亡故 , 家中无力负担求学费用 , 便从此结束了学生生活 。他在日记中写道:“无才者固不可以求学 , 无财者独可以负笈乎?”赋闲在瑞时 , 曾与同邑学友曹陶成、洪幼园、林丹臣、郑剑西、许达初、陈轶尘、周眉仙、周予同等十二人 , 吟咏唱和 。1917年5月 , 薛钟斗赴杭州游学会友 。6月间 , 与曹陶成邀集旅杭温州籍朋友成立“晦明社” , 自称“社旨在于振起朴学 , 砥砺名节 。前明几(社)、复(社)之所以独脍炙人口者 , 不在于风流文采 , 而以辨贤伪、好节义为可称耳 。……今惟南社尚能号召一时 , 亦非其文章足以信今传后 , 由社中革命事业多所尽力 , 以文人为烈士也 。晦明社之建 , 于学术言之 , 以从前上海国学保存会之事业为楷模 , 编辑文字须关于朴学 , 决不以饾饤为贵 。”可见薛钟斗这时的思想意识是比较开明 , 比较进步的 。着名学者、诗人冒广生1917年来温州任瓯海关监督 。冒以宏奖人才为己任 , 非常赏识薛钟斗的文才 , 特聘他为瓯海关邮电检查员 , 并邀请他与宋慈抱进自己所筑的瓯隐园 , 教他专攻词曲之学 。冒广生曾作《瑞安两生行》诗 , 称讚他与宋慈抱:“瑞安两生曰薛宋 , 弱冠卓荦工词翰 。起予足使宣圣叹 , 早计未长蒙庄谩 。斐然下笔事述作 , 各有千古心胸幡 。”冒广生还当众称他与宋慈抱、陈仲陶、夏承焘、李笠、李孟楚、李仲骞为“永嘉七子” 。这时 , 冒广生作《戏言》一卷 , 把温州的南戏和永嘉学派的学术合称“二霸” , 嘱薛钟斗补充 。薛钟斗就见闻所及为之增补 , 名曰《戏言校记》 , 内容除介绍瑞安的传奇戏曲之外 , 特别补充了洪炳文的戏曲作品 , 并且对戏捐局、戏业公会等机构作了评述 , 还记述了温州戏曲演员的轶事等等 。就在这段时间里 , 一支地方军阀队伍从温州过境 , 驻扎在瓯海关署 , 要将冒广生悉心编刻的《永嘉诗人祠堂丛刻》刻版拿作柴火烧 。薛钟斗与梅冷生一面与驻军交涉  , 一面在夜里共同把版片搬到籀园去 , 使之免遭兵燹之灾 , 以实际行动保护了温州文物 。1918年 , 因冒广生调京任职 , 薛钟斗辞去瓯海关职位 , 离开了瓯隐园 , 回瑞安担任瑞安中学国文教员 。同年参加了柳亚子、陈去病、高旭所创的南社 , 并为高旭所着的《闲闲集》作跋 。次年 , 继孙诒让先生的次子孙延楷 , 任瑞安公立图书馆馆长之职 。接任图书馆馆长后 , 为了充实馆内藏书 , 薛钟斗便发起了面向社会的征书工作 , 收到了良好效果 , “旬日之间 , 近邑以书暂存者就达一万五千卷 。”1920年10月又在瑞安公立图书馆设立志科 , 并撰写《设立志科通告》 , 为续修瑞安县誌作人力及物质準备 。方期大启鸿图 , 一展抱负之际 , 讵料就在这年十月 , 薛钟斗竟以疾暴亡 。享年仅29岁 。方誌诗文薛钟斗思维敏锐 , 才气过人 , 学识渊博 , 兴趣广泛 。虽然生命短暂 , 但着作甚丰 , 在戏曲、方誌、诗文各方面都有述作 。在戏曲创作方面 , 他写了《泣冬青》《贞女木》《双莲桥》《使金记》《永乐宫》《越虎城》《南楼记》等七种宣扬爱国主义的剧本 。洪炳文称讚他“悲壮淋漓 , 声情激越 , 雅兴题称 。由此加功 , 青年猛进 , 柔克斋后 , 吾乡倚声之学其在足下乎” 。在戏曲评论方面 , 除上文已提到的《戏言校记》外 , 还有吟咏当时温州着名演员、翔舞台文武花旦姜绮雯(艺名汉宫秋)的诗词专集《绮语》 , 自称“情不自禁 , 发诸歌诗 , 或咏其戏 , 或赠其人 。同好见之 , 各有和作 , 都汇一帙 , 以志佳话” , 共收取312位作者 , 诗163首 , 词2阕 。此外 , 还有《尚舞台人物誌》等着作 。这些都是研究地方戏曲史的重要资料 , 当时一些文人的诗词也因他的辑录而得以保留 。在摭集地方文献及方誌修撰方面 , 薛钟斗先后辑有《邑城西北隅志》《瑞安文征初稿》《西岘山志》《东瓯词征》《东瓯诗话》《瑞安三家集》(包括《清颖一源集》、《月泉诗派》及《薛氏捃残集》) 。其所着的《寄瓯寄笔》即杂记乡哲轶闻故事及市井琐谈 , 均有资于志乘 , 故宋慈抱称他为“瑞安保存文献之志士” 。此外 , 还有《孙籀廎年谱》《拙学斋古文钞》等着作 。在诗词古文方面 , 他写了不少诗词散文 。1918年温州梅冷生、夏承焘、陈仲陶等组织诗社 , 取名“瓯社” , 邀请薛钟斗入社 , 他撰《答瓯社同人书》长函 , 并提出更改社名 , 认为:“瓯江一名蜃江 , 又名慎江 , 当易瓯为慎 , 既动乡国之情 , 又作垂绅之诫 , 而不以地限人 , 更可广声气于四方 。”梅冷生等纳其议 , 遂更名为“慎社” 。梅冷生在薛钟斗去世后 , 曾撰四律悼之 , 其一曰:“古洞飞霞胜 , 鸿泥证旧游 。重阳携笠履 , 社集复林丘 。俯仰成陈迹 , 登临感暮秋 。招魂向何处 , 落日大荒愁 。”诗末有注云:“庚申重阳前三日 , 慎社雅集飞霞洞 , 君亦戾止 。先一夕下榻余园 , 与余共谋辑刊《慎社丛书》 , 写目十余种 。越旬讣至 。手泽犹新 , 音容长逝 , 余其敢渝后死之责哉?”由此可知 , 薛钟斗对诗社的热情支持与诗友们对他的倚重 。他的古文亦甚可观 , 宋慈抱称他“服膺姚惜抱、吴南屏二氏 , 出而应乡曲清求者 , 简劲有法度 。使天假厥年 , 于桐城可增一席也 。”可见他在故文辞方面的造诣了 。薛钟斗生前 , 其着作除在当时报刊上发表者外 , 都未正式刊行 。仅《寄瓯寄笔》《西岘薛氏麇残集》《绮语》三种曾有油印本流传 , 直到2004年《温州文献丛书》整理出版委员会校补出版了他的《东瓯词征》 。其它着作 , 尚待后人整理 。薛钟斗治学严谨、勤劳 , 在短短的29年生命中 , 写下了数百万字的各种着作 , 对温州文化事业贡献是巨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