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南少林(佛教禅宗代表性寺院、武术南拳发源地)【佛教禅宗代表性寺院、武术南拳发源地 南少林】南少林寺位于莆田荔城区西天尾镇九莲山林山村,前身名“林泉寺”,建于南朝永定年间(577年),唐太宗敕建,称南少林寺 。南少林的拳种有“三十六宝"、“鸣鹤二十八宿”等,寺内九华叠翠与紫霄怪石被列为莆田二十四景 。南少林寺建于南朝初年,是我国佛教禅宗文化遗产和少林南拳的发源地 。其相传河南嵩山少林寺13武僧帮助唐太宗统一中国后,唐太宗赐于"僧兵",并準许在全国各地建立十座分寺 。据考,莆田市荔城区九莲山的林泉院,就是少林寺十座分寺中较早创建的分寺之一 。因为规模宏大(占地约三万平方米),武风鼎盛,影响南中国,故称之为南少林寺 。据考,该寺于清初被清兵焚毁 。直至1986年,考古学家挖掘发现南少林寺遗址 。1989年,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开始重建 。
1992年4月25日,莆田市人民政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向外界宣布发现南少林寺遗址 。中国佛教协会理事、嵩山少林寺第29代方丈德禅大师出席新闻发布会,确定并赠送了“南少林就在福建莆田九莲山下”的亲笔题词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亲笔题写“南少林寺”匾额,支持南少林寺的开发建设 。1998年12月8日,南少林寺重建工程竣工,正式向海内外开放 。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南少林
外文名称:South Shaolin Temple
地理位置:莆田荔城区
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
开放时间:8:00-18:00
门票价格:免费
着名景点:山门、大雄宝殿
始建时间:南朝陈永定元年(公元557年)
前身:林泉院
景点类型:宗教场所
最佳季节:3月-11月游玩最佳
建议游玩:2小时
寺庙简介南少林坐落于荔城区西天尾镇九莲山下林山村境内 。据传,南少林寺原名林泉院,创建于南北朝的陈朝永定元年(557年) 。唐太宗贞观年间,嵩山少林寺僧南下,不远千里来到九莲山,住锡在林泉院 。此后,林泉院易名林山少林寺 。北宋时,寺庙更加兴旺,僧人500多名,武风极盛,形成南少林拳 。与北少林的腿功一起誉称“北腿南拳” 。南宋时,寺院仍保留兴旺趋势 。刘克庄也盛讚“邑之嵩山少林” 。此后,几经兴废,几易其各,而为名寺 。林泉院毁于清初 。现在南少林寺遗址一带仅存一些附属寺院,如资福寺、红花亭等 。1990年4月13日,河南嵩山少林寺方丈德禅大师写下手书:“南少林寺就在福建莆田九莲山下” 。中国佛教会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南少林寺”寺名 。1992年4月25日,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莆田市和莆田县人民政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南少林遗址论征暨重建莆田九莲山南少林寺新闻发布会 。1998年,南少林寺重建落成 。2006年12月,南少林寺正式接纳广化寺方丈管理,成为两寺院共同统一体制 。福建莆田南少林寺是历史上的武林圣地,曾因“南拳北腿”与河南嵩山少林寺遥相呼应,世称“南北少林”,是我国佛教禅宗文化遗产和少林南拳的发源地 。主要景点南少林寺的建筑群依山就势,座东向西,以护寺河、赵朴初题写的“南少林寺”牌坊、“入三摩地”的山门、莲花池、天王殿、大雄宝殿等组成中轴线,两侧有宽敞的石阶与通道,自下而上通往各处左翼为偏门、钟楼、伽蓝殿及廊庑等,右翼为偏门、鼓楼、祖师殿及廊庑等,还有斋堂与僧舍等,纵深500米,横宽200米,占地面积十万平方米 。护寺河如玉带缠腰环绕其前,通三桥经牌坊进殿堂 。天王殿南少林寺的天王殿宽21米,深18米,高15米,祀弥勒佛,背向为韦陀,两侧为四大金刚 。大雄宝殿宽26米,深23米,高17米,祀三清佛,两侧为十八罗汉 。寺内油漆一新,佛像鎏金溢彩 。各殿前均有宽阔的石埕,奇花异草点缀其间 。
- 诗偈卷·书画卷 中国佛教百科全书
- 放生鱼
- 左云楞严寺佛乐 佛教音乐
- 天降舍利
- 佛教清心歌
- 佛教歌曲 赞佛偈
- 五台山佛教音乐
- 客家文化的代表性建筑永定土楼在哪个地方
- 印度高僧—藏传佛教的主要奠基者 莲花生
- 佛教解释 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