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母教子


蒋母教子

文章插图
蒋母教子【蒋母教子】《蒋母教子》是文言文,作者清朝蒋士铨 。
基本介绍作品名称:蒋母教子
创作年代:清朝
作品出处:《鸣机夜课图记》
文学体裁:文言文
作者:蒋士铨
作者此文节选自蒋士铨(1725-1785)《鸣机夜课图记》 。蒋士铨,清代戏曲家、文学家,江西铅山人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年进士,曾任翰林院修编 。着有杂剧、传奇十六种 。导读本文是作者回忆幼年时母亲教自己读书的往事,母亲严格而又慈爱,幼子温顺而又懂事,其情其景写的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原文吾母姓钟氏,名令嘉,出南昌各族,行九 。幼与诸兄从先外祖滋生公读书 。十八归先府君 。时府君年四十余,任侠好客,乐施与,散数千金,囊箧萧然,宾从辄满座 。吾母脱簪珥,治酒浆,盘罍间未尝有俭色 。越二载,生铨,家益落,历困苦穷乏,人所不能堪者,吾母怡然无愁蹙状,戚党人争贤之 。府君由是计复游燕、赵间,而归吾母及铨寄食外祖家 。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 。既识,即拆去 。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 。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先外祖家素不润,历年饥大凶,益窘乏 。时铨及小奴衣服冠履,皆出于母 。母工纂绣组织,凡所为女工,令小奴携于市,人辄争购之;以是铨及小奴无褴褛状 。先外祖长身白髯,喜饮酒 。酒酣,辄大声吟所作诗,令吾母指其疵 。母每指一字,先外祖则满引一觥;数指之后,乃陶然捋须大笑,举觞自呼曰:“不意阿丈乃有此女!”既而摩铨顶曰:“好儿子,尔他日何以报尔母?”铨稚,不能答,投母怀,泪涔涔下,母亦抱儿而悲;檐风几烛,若愀然助入以哀者 。记母教铨时,组绣纺绩之具,毕置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 。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 。儿怠,则少加夏楚,旋复持儿而泣日:“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 。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 。诸姨尝谓母曰:“妹一儿也,何苦乃尔!”对曰:“子众,可矣;儿一,不肖,妹何托焉!”庚戌,外祖母病且笃,母侍之,凡汤药饮食,必亲尝之而后进,历四十昼夜,无倦容 。外祖母濒危回,泣曰:“女本弱,今劳瘁过诸兄,惫矣 。他日婿归,为言:‘我死无恨,恨不见女子成立’ 。其善诱之!”语讫而卒 。母哀毁骨立,水浆不入口者七日 。闾党姻娅,一时鹹以孝女称,至今弗衰也 。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 。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喔声 。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 。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之 。尝问日:“母有忧乎?”曰:“然 。”“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 。”铨诵声琅琅然,争药鼎沸,母微笑曰:“病少差矣 。”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十岁,父归 。越一载,复携母及铨,偕游燕赵秦魏齐梁吴楚间 。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 。先府君每决大狱,母辄携儿立席前,曰:“幸以此儿为念 。”府君数颔之 。先府君在客邸,督铨学甚急,稍怠,即怒而弃之,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之,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 。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是益以严 。又十载,归 。卜居于鄱阳 。铨年且二十 。明年,娶妇张氏 。母女视之,训以纺绩织纤事,一如教儿时 。铨生二十有二年,未尝去母前 。以应童子试,归铅山,母略无离别可怜之色,旋补弟子员 。明年丁卯,食廪饩;秋,荐于乡,,归拜母,母色喜 。依膝下廿日,遂北行 。每念儿,辄有诗;未一寄也 。明年落第,九月归 。十二月,先府君即世,母哭而濒死者十余次,自为文祭之,凡百余言,朴婉沉痛,闻者无亲疏老幼,皆呜咽失声 。时,行年四十有三也 。己巳,有南昌老画师游鄱阳,八十余,白髮垂耳,能图人状貌 。铨延之为母写小像,因以位置景物请于母,且问:“母何以行乐?当图之以为娱 。”母愀然曰:“呜呼!自为蒋氏妇,尝以不及奉舅姑盘匜为恨;而处忧患哀恸间数十年:凡哭母、哭父、哭儿、哭女夭折,今且哭夫矣!未亡人欠一死耳,何乐为!”铨跪曰:“虽然,母志有乐得未致者,请寄斯图也,可乎?”母曰:“苛吾儿及新妇能习于勤,不亦可乎?鸣机课夜,老妇之愿足矣,乐何有焉!”铨于是退而语画士 。乃图秋夜之景:虚堂四厂,一灯荧荧;高梧萧疏,影落檐际;堂中列一机,画吾母坐而织之,妇执纺车坐母侧;檐底横列一几,剪烛自照凭画栏而读者,则铨也 。阶下假山一,砌花盘兰,婀娜相倚,动摇于微风凉月中 。其童子蹲树根,捕促织为戏,及垂短髮、持羽扇、煮茶石上者,则奴子阿同、小婢阿昭也 。图成,母视之而欢 。铨谨按吾母生平勤劳,为之略,以请求诸大人先生之立言而与人为善者 。(选自《鸣机夜课图记》)译注译文我的母亲姓钟,名叫令嘉,出身于南昌府名门望族,排行第九 。她在小时候和几个哥哥一起跟着我外祖父滋生公读书,十八岁嫁给我父亲 。那时我父亲四十多岁,性情侠爽,爱结交朋友,喜把财物施捨给别人,散给人家许许多多金钱,使得家里箱柜里东西都一空如洗 。家中常常宾客满座,我母亲拿下金玉首饰,换了钱办酒席,席上酒菜丰盛,毫不减色 。结婚两年,生下我,家境更加衰落,她经历了穷困的生活,别人都不能忍受的,我母亲却心情坦然没有忧愁的样子 。亲戚和同族人,个个赞她贤慧 。由于这样,我父亲能再到北方去做官,把我母亲和我寄放外祖父家靠他们生活 。我四岁的时候,母亲每天教我《四书》几句 。因为我年龄太小不能拿笔,母亲就把竹子削成为细丝,把它折断弯成一撇一捺一点一画,拼成一个字,把我抱上膝盖教我认字 。一个字认识了,就把它拆掉 。每天教我十个字,第二天,叫我拿了竹丝拼成前一天认识的字,直到没有错误才停止 。到我六岁时,母亲才叫我拿笔学写字 。我外祖父家素来不富裕,经历了几年的灾荒,收成不好,生活格外窘迫 。那时候我和年幼的僕役的衣服鞋帽,都是母亲亲手做的 。母亲精于纺织刺绣,她所做的绣件、织成品,叫年幼的僕役带到市场上去卖,人们总是抢着要买 。所以我和年幼僕役从来衣冠整洁,不破不烂 。外祖父高身材、白鬍子,喜欢喝酒 。酒喝得高兴,就大声念他做的诗,叫我母亲指出诗句的缺点 。母亲每指出一个字不妥当,外祖父就斟酒一杯喝下肚;指出几个字以后,他就乐乎平地捋着鬍鬚大笑,举起酒杯大声说:“想不到我老汉竟有这样的好女儿!”接着抚摩我的头顶,说:“乖孩子!你将来用什幺来报答你娘啊?”我年纪小不会回答,就投到母亲怀里,眼泪索索地流下来,母亲抱了我也伤心起来,檐下的风,吹着几上的烛,象是非常伤感,同情人们的哀伤 。回忆我母亲教我的时候,刺绣和纺织的工具都放在旁边,母亲膝上放着书,叫我坐在膝下小凳子上看着书读 。母亲一边手里操作,一边嘴里教我一句句念 。咿咿唔唔的读书声,与吱吱哑哑的织布声,交错在一起 。我鬆懈的时候,她就拿戒尺打我几下,打了我,又抱了我哭,说:“儿啊,你这时候不肯学习,叫我怎幺去见你爸!”到半夜里,晚上十分寒冷,母亲坐在床上,拉起被子盖住双脚,解开自己衣服用胸口的体温暖我的背,和我一起朗读;我读得睏倦了,就在母亲怀里睡着了 。过了一会母亲叫醒我说:“可以醒来了!”我睁开眼睛看见母亲,母亲的脸上才流下了眼泪,我也哭起来 。歇一下,再叫我读;直到头遍鸡叫才和我一同睡了,我的诸位姨妈曾经对我母亲说:“妹妹啊,你就这一个儿子,何苦要这样!”母亲回答说:“如果儿子多就算了,但是这一个儿子不贤,我将依靠谁呢!”庚戌年,外祖母病势严重 。母亲侍候外祖母,所有病人吃的汤药、茶水、食物,母亲一定先尝过再给她吃 。服侍四十昼夜,没有倦怠的样子 。外祖母临死前,流着眼泪说:“女儿身体本来虚弱,现在为了服侍我,比哪个哥哥都劳累,真把你拖垮了 。哪天我女婿回来,替我说:‘我死没有别的怨恨,只恨看不见我外孙成家立业’ 。希望你们好好诱导他!”说完就死了 。母亲万分哀伤,七天不饮不食 。亲戚和邻里,当时人人夸她是孝女,到现在还是这样说的 。我九岁时,母亲教我学《礼记》、《周易》、《毛诗》,都能够背诵 。闲暇的时候又抄录唐宋诗人的诗,教我朗诵古诗 。母亲和我两人都身体弱、多病 。每当我生病,母亲就抱了我在室内来回走动,自己不睡觉;我病稍稍好一点,她就指着贴在墙上的诗歌,教我低声念诵作为游戏 。母亲生病,我总是坐在她枕边不离开 。母亲看着我,经常说不出话而感到悲伤的样子,我也很伤心地依恋着她 。我曾经问她:“母亲,您有什幺不快乐吗?”母亲说:“是不快乐 。”“那幺怎样能让母亲高兴呢?”母亲说:“你能把读的书背给我听,我就高兴了 。”于是我背书琅琅的书声,和药罐煎药水沸声和在一起 。母亲微笑着说:“我的病稍好了一些了!”如果母亲生病的时候,我就拿着书在母亲旁边背诵,这样,她的病就会好 。我十岁时,父亲回家了,我向母亲告别,她一点也没有捨不得我离开的神情 。后来我考中了秀才 。第二年是丁卯年,领到了廪膳生的生活补贴费;秋天,中了举人 。回来拜见母亲,母亲脸上现出了高兴的表情 。在父母身边住了二十天,就到北方去 。母亲每次想念我,总写诗,但是一首也不寄给我 。第二年我考试落第,九月份回家 。十二月份,父亲去世 。母亲哭得死去活来十几次,自己写了祭文祭父亲,共有一百多句,辞句真诚衷婉而沉痛,听到的人不论是亲疏老幼,个个嗓音哽塞、哭不成声 。这一年,母亲四十三岁 。己巳年,有位南昌的老画师来到鄱阳,年纪八十多岁,满头的白髮长过两耳,能够画人的相貌 。我请他来给我母亲画幅小像,因此,我请示母亲,画像左右怎幺安排景物,又问她:“娘用什幺来娱乐,把这些画上去让娘高兴 。”母亲伤感地说:“唉!自从我到蒋家来做媳妇,常常把赶不上侍候公婆认为遗憾;到今天,在忧愁和痛哭里过了几十年:哭娘、哭爷,哭儿子、哭女儿短寿死去,现在又哭丈夫了!我欠缺的只是一死,有什幺高兴的啊!”我跪下说:“儘管如此,娘有没有想到什幺高兴的事情却还没有得到的,望您同意画在这图像上,行不?”母亲说:“只要我儿子和新娘子能够勤勤恳恳,不就可以了吗?在布机声里夜里教你念书,我老太婆的愿望就够了,其他还有什幺乐趣啊!” 于是,我从母亲处退出来,去把她的要求告诉了画师 。画师就画了幅秋夜的景色:堂屋里四面空敞,中间挂盏明亮的灯;屋外一株高大的梧桐,树影落在屋檐上;堂屋中间排一座布机,画我母亲坐在机上织布,我妻子坐在母亲旁边摇纺车;屋檐下横摆一只书桌,映着桌上的烛光靠着窗栏上读着书的,是我,台阶下一座假山,阶边的花和盆中的兰,抖抖瑟瑟,在微风和清凉的月光下摇动 。那个蹲在梧桐树下捉蟋蟀玩的小孩子,和垂着短髮、手拿羽毛扇在石上煮茶的女娃,就是书童阿同、丫环阿昭 。画好了这张图,母亲看了,非常喜欢 。所以,我特地把我母亲勤劳的一生,写了这篇概略的记叙,为的是请求着书立说、鼓励人们善行的大人先生,据此写出完善的文章来 。注释1.四龄:四岁 。龄:岁2.四子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 。3.苦:苦于,碍于 。4.镂:削成丝 。5.诘屈:弯弯曲曲 。.毕:都,全部 。8.陈:摆放 。9.左右:两边 。10.任:任凭,听任 。11.少:稍微 。12.夏楚:古代学校体罚用具 。夏(jiǎ),通“木贾”,即木贾木 。楚,荆条 。13.旋:随即 。14.夜分:夜半 。15.少间:过一会儿 。16.乃尔:如此,这般 。17.辄(zhe):就 。18.斯:副词,就 。19.少差:稍好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