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期抑郁

产褥期抑郁【产褥期抑郁】产褥期抑郁症是指产妇在产褥期间出现抑郁症状,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徵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主要表现为持续和严重的情绪低落以及一系列症候,如情绪低落、快感缺乏、悲伤哭泣、担心多虑、胆小害怕、烦躁不安、易激惹、恐怖、焦虑、沮丧和对自身及婴儿健康过度担忧,严重时失去生活自理及照料婴儿的能力,有时还会陷入错乱或嗜睡状态 。如能早期识别,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妇女在怀孕和生产期间, 伴随生理、心理及环境的一系列变化,产后精神卫生问题非常常见,其中产后抑郁是最常见的一种 。在分娩后的第一周,50%~75%的女性出现轻度抑郁症状,10%~15%患产后抑郁症,产后一个月内抑郁障碍的发病率是非分娩女性的3倍 。
基本介绍就诊科室:精神心理科
常见病因:主要与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及内分泌因素等有关 。
常见症状:情绪改变、自我评价降低等 。
传染性:无
病因1.社会因素家庭对婴儿性别的敏感,以及孕期发生不良生活事件越多,越容易患产褥期抑郁症 。孕期、分娩前后诸如孕期工作压力大、失业、夫妻分离、亲人病丧等生活事件的发生,以及产后体形改变,都是患病的重要诱因 。产后遭到家庭和社会的冷漠,缺乏帮助与支持,也是致病的危险因素 。2.内分泌因素分娩后胎盘类固醇分泌突然减少,胎盘分泌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胎盘生乳素、雌激素、孕激素下降,皮质醇浓度升高,可能在产后心理异常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3.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精神障碍的潜在因素 。有精神病家族史,特别是有家族抑郁症病史的产妇,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病率高 。在过去有情感性障碍的病史、经前抑郁症史等均可引起该病 。4.心理因素由于分娩带来的疼痛与不适使产妇感到紧张恐惧,出现滞产、难产时,产妇的心理準备不充分,紧张、恐惧的程度增加,导致躯体和心理的应激增强,从而诱发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 。5.产科因素新生儿畸形、使用辅助生育技术、第一产程时间、分娩方式、阴道助产是产后抑郁症的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1.情绪改变情绪低落、快感缺失、心情抑郁、沮丧、过度担忧,甚至焦虑、恐惧、易怒,夜间加重;有时表现为孤独、不愿见人、伤心、流泪 。2.自我评价降低自暴自弃、自责、负罪感,对身边的人充满敌意,与家人、丈夫的关係不协调 。3.创造性思维受损主动性降低,行为上反应迟钝,注意力难以集中,工作效率和处理事物的能力下降,是抑郁症典型症状之一 。4.其他对生活缺乏信心,出现食慾减退、睡眠障碍、易疲劳、性慾减退,失去照顾婴儿的能力,甚至绝望,出现自杀或杀婴倾向,严重者精神错乱或昏睡状态 。检查採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对产褥期抑郁症进行筛查 。该量表包括10个条目,分别涉及心境、乐趣、自责、焦虑、恐惧、失眠、应付能力、悲伤、哭泣和自伤等,每个条目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分为4级:从不、偶尔、经常 、总是,评分为0~3分,得分範围0~30分 。总分≥13分可诊断为产褥期抑郁症 。诊断产褥期抑郁症至今尚无统一的诊断标準 。美国精神病学会(1994)在《精神疾病的诊断与统计手册》一书中,制定了产褥期抑郁症的诊断标準 。1.在产后2周内出现下列5条或5条以上的症状,必须具备(1)(2)两条:(1)情绪抑郁;(2)对全部或多数活动明显缺乏兴趣或愉悦;(3)体重显着下降或增加;(4)失眠或睡眠过度;(5)精神运动性兴奋或阻滞;(6)疲劳或乏力;(7)遇事皆感毫无意义或自罪感;(8)思维力减退或注意力溃散;(9)反覆出现死亡想法 。2.在产后4周内发病 。治疗1.心理治疗通过心理谘询,以解除致病的心理因素(如婚姻关係不良、想生男孩却生女孩、缺乏女性生殖及小儿餵养常识等) 。对产妇多加关心和无微不至照顾,儘量调整好家庭中的各种关係,指导其养成良好睡眠习惯 。2.药物治疗套用抗抑郁症药,主要是选择5-羟色胺再吸收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药因不良反应大,一般已经不使用 。具体每个人使用的药物种类、剂量、加量速度,一定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