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图书 马可·波罗游记


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图书 马可·波罗游记

文章插图
马可·波罗游记(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图书)【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图书 马可·波罗游记】《马可·波罗游记》 , 又译《马哥·孛罗游记》或《马可·孛罗游记》 , 是着名的游记[1] , 记载了威尼斯人马可·波罗从威尼斯出发至亚洲及从中国返回威尼斯旅游的经历、以及记述途中亚洲及非洲多国的地理及人文风貌 。游记是印刷术时代兴起以前少见的流行之作 , 成书后影响了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及探索 。在马可波罗的有生之年 , 该书被翻译为很多欧洲语言 , 但原始抄本已经遗失 。
基本介绍书名:马可·波罗游记
作者:(义大利)(Polo.M)马可·波罗
译者:余前帆
ISBN:9787506817189
页数:553
定价:68.00
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版本:1版
语种:中文/英语
套装数量:2
内容简介人类史上西方人感知东方的第一部着作 , 它向整个欧洲打开了神秘的东方之门;皇帝、国王、公爵、骑士、议员和其他一切人民 , 想要知道世界上各民族的差异和东方各国、省及一切地方的不同 , 一定要看这本书……波罗先生在书中明白说出何者为他所亲见 , 何者为他所亲闻 , 读这本书的人 , 应信其真 。作者简介马可·波罗(Marco Polo)[1254年~1324年] , 世界着名的旅行家、商人 。1254年生于义大利威尼斯一个商人家庭 , 也是旅行世家 。他的父亲尼科洛和叔叔马泰奥都是威尼斯商人 。马可·波罗17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 , 途经中东 , 历时四年多来到中国 , 在中国游历了17年 。回国后出了一本《马可·波罗游记》(又名《马可·波罗行记》 , 《东方闻见录》) 。记述了他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见闻 , 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嚮往 , 对以后新航路的开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同时 , 西方地理学家还根据书中的描述 , 绘製了早期的“世界地图” 。《马可·波罗游记》 , 是欧洲人撰写的第一部详尽描绘中国历史、文化和艺术的游记 。16世纪义大利收藏家、地理学家赖麦锡(Ramusio)说 , 马可·波罗在1299年写完《游记》 , “几个月后 , 这部书已在义大利境内随处可见”(注:Lach,p.35.) 。在1324年马可·波罗逝世前 , 《马可·波罗游记》已被翻译成多种欧洲文字 , 广为流传 。现存的《马可·波罗游记》有各种文字的119种版本 。《马可·波罗游记》在把中国文化艺术传播到欧洲这一方面 , 具有重要意义 。西方研究马可·波罗的学者莫里斯·科利思(MauriceCollis)认为马可·波罗的《游记》“不是一部单纯的游记 , 而是启蒙式作品 , 对于闭塞的欧洲人来说 , 无异是振聋发聩 , 为欧洲人展示了全新的知识
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图书 马可·波罗游记

文章插图
领域和视野 , 这本书的意义在于它导致了欧洲人文科学的广泛复兴” 。书籍目录引言第1章 尼古拉·波罗和马费奥·波罗兄弟俩自君士坦丁堡启程开始世界之旅第2章 波罗兄弟接受邀请前往觐见大汗第3章 大汗任命波罗兄弟俩为出使教皇的信使第4章 波罗兄弟俩携马可回到大汗朝廷第5章 波罗兄弟和马可觐见大汗第6章 波罗兄弟和马可恳求大汗恩準他们回国第7章 波罗兄弟和马可辞别大汗回国第一卷 从小亚美尼亚到上都大汗朝廷的沿途见闻录第1章 小亚美尼亚和拉亚苏兹港第2章 突厥蛮尼亚地区第3章 大亚美尼亚和诺亚方舟所停泊的高山第4章 谷儿只地区和铁门关第5章 毛夕里地区和曲儿忒人第6章 报达大城第7章 报达哈里发之死第8章 移山奇蹟第9章 庄严的桃里寺城第10章 圣巴扫马修道院第11章 波斯国及三王来朝第12章 波斯的八个王国第13章 亚兹德城第14章 起儿漫王国第15章 卡赫努季城和鲁巴尔地区第16章 忽里模子城和那里刮的热风第17章 起儿漫和库赫博南之间的大沙漠第18章 库赫博南及其物产第19章 从库赫博南至图恩加恩地区的行程第20章 山中老人和他训练的刺客第21章 富饶的平原和撒普儿干城第22章 巴里黑城 , 第23章 塔里寒寨堡和盐山第24章 讫瑟摩地区第25章 巴达哈伤地区第26章 白沙瓦地区第27章 怯失迷儿地区第28章 哇罕地区以及三天的山路第29章 可失哈耳城第30章 撒麻耳干城和施洗圣约翰教堂的神奇石柱第31章 鸦儿看地区第32章 忽炭城第33章 媲摩地区第34章 阁鄙地区第35章 罗不镇第36章 唐兀地区和沙州城第37章 哈密力州第38章 畏兀儿地区和哈剌火州城第39章 曲先塔林城第40章 肃州第41章 甘州城第42章 亦集乃城第43章 哈刺和林及鞑靼王国的起源第44章 成吉思汗——第一位鞑靼汗第45章 六位鞑靼皇帝及他们的葬礼第46章 鞑靼人的游牧生活第47章 鞑靼人的神祗和鞑靼服饰第48章 鞑靼人的战争法则第49章 鞑靼法律和天亡子女的冥婚第50章 八剌忽草原和大泽第51章 西凉国和西宁州地区第52章 宁夏地区和阿拉筛城第53章 约翰长老后嗣统治的天德地区第54章 察罕脑儿城第55章 上都城中大汗的宏伟宫殿和在此举行的法事第二卷 关于忽必烈大汗的丰功伟绩以及西部和南方各地的见闻录第1章 当朝皇帝忽必烈汗的丰功伟业第2章 大汗与皇叔乃颜的战争第3章 大汗处决乃颜第4章 大汗班师回到汗八里城以及对基督徒的敬意第5章 立战功者所受的奖赏第6章 大汗的威仪以及每年一度的选妃第7章 大汗四位皇后所生的皇子第8章 大汗的宫殿第9章 汗八里城附近兴建的大都新城以及城市治安第10章 阿合马的暴政与反抗他的密谋第11章 大汗的禁卫军第12章 大汗举行的大宴仪式第13章 大汗的寿辰第14章 元正日的白月节庆典第15章 冬季进献朝廷的野味第16章 大汗行猎所驱使的豹子、老虎和猎鹰第17章 担当大汗驯犬师的两兄弟第18章 大汗行猎第19章 大汗在一年中不同季节的生活方式第20章 汗八里城及其众多的人口与商业第21章 大汗发行的纸币第22章 掌管军务的十二名官人和掌管国务的另外十二名官人第23章 备有驿马和铺卒的驿站 第24章 皇帝对各地灾荒之年的赈恤第25章 道路两旁敕栽的树木第26章 汉地酿製的米酒和用作燃料的黑色石块第27章 大汗济寒赈贫第28章 汗八里城的占星师第29章 汉人的宗教和一些风俗第30章 汉地腹里与桑乾河第31章 涿州城第32章 真定城第33章 太原府王国第34章 绛州寨堡以及约翰长老如何对待金王第35章 波澜壮阔的黄河第36章 京兆府城第37章 汉地与蛮子的边界第38章 成都府和大江第39章 吐蕃地区第40章 建都地区第41章 合剌章 大区及其首府押赤第42章 合剌章 地区的边远地带第43章 金齿地区和永昌城第44章 大汗如何征服缅国和朋加剌国第45章 杳无人烟的地方和缅王国第46章 缅城和金银双塔第47章 朋加刺地区第48章 景咙国第49章 阿焚地区第50章 秃老蛮第51章 叙州城第52章 河问府城第53章 长芦城第54章 陵州城第55章 东平府城第56章 汉地和蛮子地区的大家闺秀第57章 神像及其神谕第58章 济州城第59章 徐州、邳州和宿迁城第60章 雄伟的黄河及淮安州城和安东州城第61章 壮丽的蛮子地区及大汗征服该地的手段第62章 淮安州城第63章 宝应镇和高邮城第64章 泰州城和通州城第65章 马可·波罗治理的扬州城第66章 汴梁地区第67章 尼古拉和马费奥兄弟助攻襄阳城第68章 真州城和广阔无际的大江第69章 瓜洲城第70章 镇江府城第71章 常州城第72章 苏州城和吴江州城第73章 宏伟壮丽的杭州城第74章 关于杭州城的更多情况第75章 大汗的岁入第76章 太平州城及其他城镇第77章 福建王国第78章 建宁府城第79章 侯官城第80章 福州城第81章 福州的基督徒如何争取到自己的权利第82章 泉州港与德化城第三卷 秦海、日本大岛、南印度 。以及印度海的沿岸和岛屿第1章 印度及用来航海的船舶类型第2章 日本岛及大汗对该岛的进攻第3章 日本人膜拜的众多偶像以及贪食人肉的风俗第4章 秦海和海南湾第5章 占城国第6章 爪哇岛第7章 孙陀岛、崑仑岛和罗斛国第8章 盘檀岛和麻里予儿王国第9章 小爪哇岛和第一个王国法而剌第10章 第二个王国不斯麻第11章 第三个王国苏木都剌第12章 第四个王国那孤儿 第13章 第五个王国南巫里第14章 第六个王国班卒第15章 翠蓝屿和安得蛮岛第16章 锡兰岛第17章 释迦牟尼佛的事迹第18章 马八儿地区第19章 关于马八儿地区的更多情况第20章 圣多马遗体的奉安之地第21章 拔肥离王国第22章 来来地区第23章 伽一城第24章 俱蓝王国第25章 甘埋里第26章 下里王国第27章 八罗孛第28章 胡茶辣王国第29章 靼拿王国第30章 甘琶逸王国第31章 须文那王国第32章 木俱兰王国第33章 男人岛和女人岛第34章 速古苔刺岛第35章 马达加斯加大岛第36章 层拔罗岛第37章 称为阿比西尼亚的第二印度或中印度第38章 阿丹地区第39章 希赫尔城第40章 佐法儿城第41章 伽力吉城第42章 忽里模子第四卷 鞑靼王公之间的战争及北方各国概况第1章 大突厥及海都大王反对大汗的战争第2章 海都大王彪悍的女儿第3章 阿八哈派遣儿子阿鲁浑带兵作战第4章 阿合马与阿鲁浑之间的战争第5章 阿鲁浑被解救并处死阿合马第6章 乞合都和拜都先后篡夺王位第7章 统治遥远北方的鞑靼宗王第8章 那些被称做黑暗区域的地方第9章 俄罗斯地区和那里的人民第10章 列兹吉亚地区和君士坦丁堡海峡第11章 西鞑靼人的君主第12章 旭烈兀与别儿哥之间的战争第13章 脱脱和那海之间的战争第14章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