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宏

焦宏【焦宏】据相关资料记载 , 焦宏生于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 , 明永乐十九年中进士 , 授官监察御史 , 后历任江西按察副使 , 江西布政使 , 明正统六年 , 擢为户部侍郎 。焦宏为官23年 , 不仅多次平反冤狱 , 施惠于民 , 而且为东南沿海抵抗倭寇作出了贡献 。
基本介绍中文名:焦宏
出生日期:1397年
职业:监察御史
性别:男
焦宏简介据相关资料记载 , 焦宏生于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 , 明永乐十九年中进士 , 授官监察御史 , 后历任江西按察副使 , 江西布政使 , 明正统六年 , 擢为户部侍郎 。焦宏为官23年 , 不仅多次平反冤狱 , 施惠于民 , 而且为东南沿海抵抗倭寇作出了贡献 。关于焦宏的故里在有关抗倭明侍郎焦宏的史料中 , 大都是这样介绍他的:焦宏 , 字克明 , 河南叶县人……至于焦宏究竟是叶县什幺地方的人 , 均未显示 。鑒于年代久远 , 又没有具体文字记载 , 叶县地方志办公室和叶县文化局等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一时也查不到焦宏 的具体出生地 。7月25日 , 雨丝时断时续 , 采访人员在叶县文化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的陪同下寻访焦宏故里 。叶县地方志办公室的辛振强介绍说 , 按实际人口的多少 , 焦姓目前在叶县境内所有姓氏中排在第62位 , 现有2300多人 , 焦姓人主要分布于叶县的昆阳镇、城关乡和仙台镇等地 。从《叶县誌》中可以查到:焦宏、焦宽兄弟及其子孙 , 讲究孝道 , 历代为俊杰人物 。焦侍郎坟就在叶县城关乡焦庄村西边 , 那里曾立有8处牌坊 , 其中为焦宏立的牌坊就有3座 , 可谓叶县历代为官者中牌坊数之最 。这3座牌坊分别是恩荣坊、绣衣坊和司徒坊 , 分别褒扬焦宏一生中不同时期的功德 。其他几处牌坊是焦宽等人的 。辛振强说 , 这些牌坊10多年前在焦庄村西边还能看到 , 现在无一留存 。从牌坊所立的位置推断 , 焦宏的祖籍可能就在焦庄 。焦庄位于叶县县城的东北郊 , 走进该村焦贵祥家中 , 全家人热情地接待了采访人员一行 。72岁的焦贵祥性格开朗 , 也很健谈 , 当地居民都说他见多识广 。当提起抗倭明侍郎焦宏的名字时 , 他的第一反应略显迟疑 , 稍作停顿后 , 他说 , 很多年没人提起过焦宏了 , 他还是小时候听老人讲过焦宏的故事 , 由于自己年龄尚小 , 现在很多有关焦宏的事已记不清了 。他能记起的是 , 焦宏是弟兄两个 , 焦宏儿孙满堂 , 且多数做官 。这与《叶县誌》所载还是吻合的 。据村民传说 , 焦宏小时候其父曾做过县丞这样的小官吏 , 一次宴会上 , 有个在朝中做大官的人 , 认为焦宏的父亲出身低微而看不起他 。其父回家后就对两个儿子说 , 你们弟兄两个一定要发奋读书 , 将来为我争口气 。后来焦宏兄弟二人都中了进士 , 焦宏的儿子长大后也中了进士 。焦贵祥介绍说 , 很早的时候 , 焦庄村人全是焦姓 , 现在焦姓人在焦庄村所有姓氏中只占约1/10 , 也就是只有十几户人家 。由于种种原因 , 一些焦姓人迁往别村居住了 , 其中焦宏家族就迁至位于叶县县城西南郊的城关乡三里湾村 。究竟焦宏家族是何时迁移至三里湾村的 , 无从考证 , 但三里湾村确有户焦姓人家 。据叶县文化局副局长董建立和叶县地方志办公室的辛振强介绍 , 这户焦姓人家就是焦宏的后裔 , 而且曾任北京市市长等职的焦若愚小时候就生活在三里湾村 。问起有关焦宏更详细的情况 , 焦贵祥不得而知 。他说 , 以前他见过焦侍郎坟 , 坟地上还建有牌楼、立有石碑、石马和石龟等 , 其中石马、石龟等几年前还见到过 。在三里湾村 , 采访人员向78岁的张俊江和86岁的张瑞昌两位老人打听焦若愚的有关情况 , 两位老人了解最多的是焦若愚的父亲 。他们说 , 焦若愚的父亲在三里湾村生活很艰难 , 由于家境贫寒 , 他经常讨饭 , 给富人家做长工 , 还当过庄稼把式 。后来焦家出了个焦若愚 , 其家声望大增 。焦若愚亲人的坟地至今在三里湾村北边的田地里还能看到 。原来居住在三里湾村的焦姓人家 , 年轻人大都去了北京 , 年老者已于10多年前去世 , 所以现在三里湾村已没有姓焦的人了 。焦姓人家在三里湾村仅留有的几间草房 , 也在十几年前村里统一规划过程中被拆掉了 。采访人员看到 , 原来草房所在的位置现在已由别的住户建起了新房 。采访人员又向张俊江和张瑞昌了解焦宏的有关情况 , 两位老人都摇头说 , 没听说过此人 。焦宏与桃渚古城远在浙江省临海市的桃渚古城 , 焦宏的声名远比在家乡大得多 。在桃渚古城的很多资料中 , 开篇前的几句话大都会提及焦宏的名字 。可以说 , 就是因为有了焦宏 , 才有了目前在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抗倭古城——桃渚城 。据明嘉靖四十年桃渚城《新建敌台碑纪》载:“桃城之立 , 始自侍郎焦公……”文中的“焦公”指的就是焦宏 。这说明 , 焦宏任户部侍郎巡防浙江临海时 , 为防备倭寇入侵 , 曾在此建立桃渚城 。后来戚继光抗倭 , 又在此建立了敌台 。由此可见 , 焦宏在防备倭寇、抵御外敌入侵方面可谓声名显赫、功绩卓着 。桃渚古城位于浙江临海市桃渚镇境内 , 距海10余公里 , 在台州湾和山门湾之间 , 是古代从海上进入台州府的要冲 , 军事地位十分重要 。这座古城有着抗击侵略的光荣历史 , 因戚继光在此大败倭寇而闻名 , 迄今仍保存完整 , 现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桃渚古城也是如今桃渚省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江南几万个乡镇中 , 桃渚城可谓与众不同 。整个桃渚小镇便是一个战斗堡垒 , 它的一沟一渠、一阡一陌、城墙街道 , 全是按照御敌抗倭的需要而设计的 。据史料记载 , 桃渚是明朝在浙江东南沿海为抗倭设立的41座卫所之一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在这里设定千户所 , 成为台州府重要的海防前哨兼驻军基地 。现存的桃渚古城 , 建于明正统八年(1443年) , 由户部右侍郎焦宏督造 。当时沿海一带倭寇十分猖獗 , 朝廷屡次派兵 , 都不能彻底消灭 。当时焦宏任户部侍郎 , 奉命巡防江浙 。焦宏到浙江、福建经过仔细查看 , 总结了过去战斗不力的经验 , 认为城大兵少 , 不利防卫 。于是内迁水寨 , 外增边防 , 拓宽城壕 , 改土城为石城 , 城上设定敌台 , 台上有楼 , 并于城门外增设木栅等 , 这些有效措施 , 为后来的抗倭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史料记载:“桃渚古城原高二丈一尺 , 周围二里七十步 , 城上有台 , 台上有楼 , 极为坚固 。”现在桃渚古城的平均高度为4.5米 , 周长1400米 , 城基宽10米 , 有东、南、西三座城门 , 城门外筑有瓮城 。东西城门上各长有一棵高30余米、直径1.5米、呈伞盖形的娑朴树 , 历500多年风雨 , 至今依然生机勃勃 。桃渚古城是目前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明代抗倭古城 。环桃渚古城还建有12座敌台(即敌情了望台) , 制高点在东敌台 。登上城头 , 向东眺望 , 那傲然屹立于上塘山巅的石堡 , 便是上塘烽火台 。这座烽火台基9米见方、台口6米见方 , 用石块砌筑而成 。与桃渚城相关的烽火台有7座 , 都是明代为抗倭而设定的 。古城北面的后所山上 , 有由明楚将军胡海题写“眺远”两个大字的摩崖石刻 。位于“眺远”崖西侧还有一座护碑亭 。亭子在危崖屹立 , 突兀奇巧 。亭子中间端然立着一座石碑 , 上面镌刻着《新建敌台碑记》 , 系明代书法家鲍大谋手迹 , 主要歌颂戚继光将军蕩平倭寇的功绩 。作为明代军事要地 , 桃渚城有条长370米、宽5.8米的古街 , 古色古香 , 市井民居 , 简朴大方 , 豪门大宅 , 典雅堂皇 。桃渚古街至今仍保留着明代古街古巷的原有格局 。桃渚城里还设有“桃渚抗倭陈列馆” , 陈列馆分成5室 , 其中东一室为文物史料 , 展出戚继光表功碑、军刀、鸳鸯阵、城砖等 , 西一室为“戚继光台州抗倭”组画 , 系统地反映了当年戚继光在台州抗倭的全过程 , 共20幅 。而戚继光大败倭寇与焦宏之前的督造桃渚城不无关係 。焦宏的一生15世纪 , 日本海盗集团(倭寇)在海上走私、抢劫活动十分猖獗 。为防备其侵扰沿海居民 , 明朝政府曾大力加强海防 , 并不断派大员巡视 。焦宏为户部右侍郎时 , 明英宗朱祁镇曾命其巡阅浙、闽等地 。焦宏在那里督率沿海军民 , 修固城堞 , 设布战舰 , 加强防守 , 并几次向英宗皇帝奏明情况 , 提出自己的建议 。正统四年(1439年)8月 , 明朝政府在闽、浙等沿海一带设定备倭指挥卫所 , 配有相应的官员 。正统七年6月 , 户部侍郎焦宏备倭浙江 , 在浙江沿海布防 , 曾向英宗启奏:“浙江沿海卫所 , 地方广阔 , 海道崎岖 , 先因备倭都指挥不分守地方 , 遇警互相推託 , 以致误事 。臣今会官议得自乍浦至昌国后千户所19处 , 今属都指挥佥事萧华钦之 。其昌国卫当南北之中 。令总督备倭都指挥使居中驻扎 , 往来提督 , 庶责有归 , 边境无虑 。”由此可见 , 焦宏对当时备倭机构的设定和人员的配备 , 都有精闢的见解 。正统七年8月 , 焦宏由浙江到福建巡视 , 力倡军民共治 , 军队与地方政府组成联防 , 共图抗倭大计 。例如 , 焦宏曾向英宗奏道:“福建备倭都指挥佥事贾忠、刘海 , 宜令分管地方 , 自福宁至莆僖八卫所属忠 , 自崇武至玄钟十卫所属海 , 其总部都督备倭署都指挥佥事王胜 , 则令居中往来提督 。”对沿海卫所守备人员 , 焦宏主张实行轮换制 , 即隔一段时间 , 前防守军撤下来 , 后防守军充实上去 , 这样交替戍防 , 不致久劳苦边 。他向英宗奏道:“福建都司卫所官军与沿海地方协同备倭 , 同岁守代 。迈年代者多不时至 , 守者遂至逾期 。宜如苏松例 , 岁2月朔各赴所守地方 , 至8月朔代者至 , 即回原伍 。如此则军不久劳边 , 守有备 。”其治军韬略于此可见一斑 。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后 , 戚继光等在浙、闽一带抗击倭寇 , 取得一次次重大胜利 。这与焦宏先期在此加强海防、备倭御寇的一系列措施是分不开的 。今浙江省临海县保存完整的抗倭遗址——桃渚城就是最好的明证 。明正统十四年5月 , 焦宏奉旨督响于麓川(今云南省瑞丽县畹町镇一带) , 事毕归京 , 顺道省叶还家 , 染疾而卒 。明朝社稷重臣、时任兵部尚书加少保的于谦闻听噩耗 , 不胜悲悽 , 挥泪作《挽焦侍郎宏》诗一首以悼之 。其诗云:“廿年湖海旧相知 , 功业才华众所推 。公暇省中同宴笑 , 朝回马上共追随 。可怜乘传还家后 , 无复停车待漏时 。薄奠一杯情莫尽 , 临风惟有泪双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