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羲之到文征明:历代行书八大家 上海历史之最内容推荐英语( 七 )


第十一跋殊为重要,揭示了书界的丑恶现象——目中无人,轻薄古人,盲目自大,令人可鄙:“右军人品甚高,故书入神品 。奴隶小夫,乳臭之子,朝学执笔,暮已自夸其能 。薄俗可鄙,可鄙” 。赵孟頫大声疾呼:王羲之的人品非常之高洁,所以他的书法堪入神品之列 。那些地位卑贱的凡夫俗子,乳臭未干的浅薄之人,早上才刚刚学习如何握笔,傍晚就已经自吹自擂自我夸耀,这种浅薄庸俗令人极为鄙视,令人蔑视!
赵孟頫《兰亭帖十三跋》书法精粹,而书论尤为精彩,颇值得玩味 。赵孟頫《松雪斋书论》认为:“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 。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 。学书能解此,始可以语书也 。”对此,冯班《钝吟书要》认为:“赵松雪更用法,而参之宋人之意,上追二王,后人不及矣 。为奴书之论者不知也” 。近人马宗霍《书林记事》:“元赵子昂以书法称雄一世,落笔如风雨,一日能书一万字,名既振,天竺有僧数万里来求其书,归国中宝之 。”
元赵孟頫《兰亭帖十三跋》残片 纸本 行书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文征明《滕王阁序》
文征明(1470—1559),初名璧,字征明,别号衡山,长州(今江苏苏州)人 。少时生性迟钝,但为人忠厚,7岁还不能说话,但父亲文林认为他会大器晚成 。11岁开始说话 。一生共参加十次乡试均未及第,于是终身致力于书画艺术,精于楷、行、草书,使其一生充满了诗意 。王世贞在《艺苑卮言》说:“待诏(文征明)以小楷名海内,其所沾沾者隶耳,独篆不轻为人下,然亦自入能品 。所书《千字文》四体,楷法绝精工,有《黄庭》《遗教》笔意,行体苍润,可称玉版《圣教》,隶亦妙得《受禅》三昧,篆书斤斤阳冰门风,而楷有小法,可宝也 。”
文征明一生勤于书法,苦练不辍,每日临写《千字文》,并保持到晚年 。这种师古而又参悟的学书历程,成为心灵净化的过程,并使其在书法创作中能“感兴”而起,神融笔端,心手双畅,达到书与道的契合 。其晚年德高望重,佳名播于海内外 。文征明书法广泛学习前代名迹,篆、隶、楷、行、草各有造诣 。尤擅行书和小楷,温润秀劲,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具晋唐书法的风致 。小楷笔画婉转,字字精到,有“明朝第一”之称 。
《明史》载:“四方乞诗文书画者,接踵于道,而富贵人不易得片楮,尤不肯与王府及中人,曰:‘此法所禁也’ 。周、徽诸王以宝玩为赠,不启封而还之 。外国使者道吴门,望里肃拜,以不获见为恨 。”传世墨迹有《七律四首》《赤壁赋卷》《游天池》《书陶渊明饮酒二十首》《书离骚》等 。曾刻《停云馆帖》 。
(明)文征明《滕王阁序》册页局部 行草 苏州艺石斋藏
《书陶渊明饮酒二十首》为文征明85岁时所书,可谓人书俱老,是其标准的行草书 。全幅用笔考究,法度之中见灵动,刚健之中寓婀娜,闲雅古淡、端庄清新 。笔法爽利苍劲,提按分寸极好,尖锋起笔而锋藏意足,结体精妙、意态安详,笔画间萦带顾盼,呈一种虚和舒徐之气,风流儒雅而以意趣为高 。
《滕王阁序》是文征明的行草书代表作 。文征明行草书以“二王”为基本,受黄庭坚、赵孟頫的影响较深,风格清秀雅致,笔墨苍润遒媚 。他的行草书功力深厚,运笔斩钉截铁,结体锋芒毕现,全幅书卷气很浓,后人誉其“无一懈笔” 。及至八十多岁暮年,他的作品日益精到,笔笔工整,锋颖凝练 。即使在他近九十岁时,也是力透纸背、气象廓大,在中国书法史上可谓极为少见 。《滕王阁序》是文征明精心书写的行草书作品,从中可以看到其一丝不苟的书法态度和强健无比的书法功力,这幅作品为明代中叶行草书杰作 。此外,文征明的小楷为明代之首,卓然成一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