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美传奇才女华宜玉的水彩画,真心的美 中国之最水粉画( 五 )


母亲晚年多次对我们说起,回顾她成长的道路,每一步都渗透着父亲的鼓励与支持,如果没有父亲的奉献,她绝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就 。
图为晩年的父亲 。当年在滦县师范谋职时,只有一个美术教师的名额,父亲毅然舍弃了自己心爱的国画专业,把机会让给了母亲,自己改行教音乐,从此当了一辈子音乐教师 。晚年的父亲不忘喜爱国画的初心,图片的右上方是父亲画的山水画 。
在我们的印象中,母亲似乎没有节假日,一有时间,不论是雨雪风霜,还是烈日当头,她都会背上画箱外出画画 。为了捕捉大自然的瞬间变化,她能够从清晨至傍晚一直在外面写生 。
一年暑假,她天天五点钟起床,骑上自行车,驮着画具到颐和园写生,揣摩表现中国古典建筑的技法 。暑假过后,她晒成了一个"黑人" 。
一年冬天,下了一场大雪,为了感受雪天的气氛,母亲来到颐和园后山,大雪掩盖了山路,几乎看不到台阶,母亲高一只脚低一只脚的,不知摔了多少跟斗 。为了防止画画用的水冻住,她用酒精代替清水 。
图为雪中的母亲
多年来母亲的足迹几乎踏遍祖国大地 。在大连、昆明等地,为了表现雨景,她专门在雨天撑把伞画画;在湘西,天还不亮她就上路,为的是把村寨炊烟升起、朝雾若隐若现的天然图画真实地描绘出来;在张家界未开发前,一次她一个人背着画箱上山,当地村民劝阻她:山高林密有危险,她说:能把我一个老太太怎么样 。
图为母亲冒雨画的大连街景
在清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的优良传统熏陶下,多年来母亲刻苦实践、艰辛探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 。
一是将自幼培养起来的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观和技法与建筑水彩画融会贯通 。
图为母亲在家中作画,花甲之年仍可执笔不颤地画工笔白描 。
"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是中国绘画传统的艺术处理手法,母亲将其灵活运用,写实与写意相结合,丰富了建筑的空间美感,达到了笔简意深的含蓄效果 。
运用中国传统绘画"藏与露"的艺术处理手法 。"景愈藏,境界愈大,景愈露,境界愈小 。"母亲将这种以少胜多的方法用以表现画面的虚处,把建筑四周的景物画虚,愈空愈舍,愈显建筑的实与深 。
母亲还借鉴了中国绘画的骨法用笔、一笔见虚实、一笔有多色等笔法及以水破墨、以墨破水等技法 。
图为母亲的代表作之一"洞庭东山民居",为中国美术馆收藏
加上她童年起就培养的书法功底,使其用笔自如,能夠细致入微地画出纤挺的树枝、檐下的彩画、镂空的雀替、屋脊上的吻兽……
母亲又能大笔挥毫地画出飞动的云、充满生命力的树、起伏的远山、飞泻的瀑布,将秀丽与壮美融于一体,充分发挥了笔触的表现力 。
二是深入研究西方水彩画,从中汲取营养 。英国是水彩画的发源地,母亲临摹了许多英国水彩画,受到不少启迪 。她的作品充分体现了水彩画水色渗化、淋漓酣畅、色彩透明的艺术特色 。
三是创作的作品多为室外写生 。爬山涉水获得的新鲜生动的现场感受是室内创作所不可及的 。
图为母亲在黄山写生时的留影
图为母亲在敦煌写生时的留影
四是多年的浸染,使母亲对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典建筑之美领悟极深,将其作为一生的绘画主题,给建筑这个"物"赋予了丰富的艺术内涵 。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母亲倾毕生精力铸就的厚重艺术积淀,通过感情的过滤,浓缩在她的作品中,很好地解决了用灵动的水彩,表现规矩的建筑物之间往往难以处理的矛盾,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独具一格的"建筑水彩画",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评价和众多师生的赞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