渑池县


渑池县

文章插图
渑池县渑池县隶属于河南省三门峡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濒黄河与山西省的垣曲、夏县、平陆隔河相望,南与洛宁、宜阳相连,东裹义马与新安为邻,西界崤函与陕州区接壤 。地理座标介于东经111°33′至112°01′,北纬34°36′至35°05′之间,属温带季风气候 。
【渑池县】渑池县东西宽43.5公里,南北长52.8公里,总面积为1421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35.89万(2017年) 。全县辖5个镇,7个乡 。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距省会郑州190公里,距古都西安300公里 。
渑池县是河南省经济管理扩权县、对外开放重点县和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位于“郑洛工业走廊”的西端,是河南省重要的能源、冶金、建材、耐材基地,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270.3亿元 。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渑池县
外文名称:Mianchi County
别名:黾池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中国·河南·三门峡
下辖地区:城关镇、英豪镇、张村镇、天池镇、果园乡、洪阳镇等
政府驻地:城关镇
电话区号:0398
邮政区码:472400
地理位置:河南省西部
面积:1421平方千米
人口:35.89万(2017年户籍人口)
方言:中原官话-洛嵩片-渑池话
气候条件: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着名景点:仰韶村文化遗址、秦赵会盟台、仰韶大峡谷
火车站:渑池站、渑池南站
车牌代码:豫M
行政代码:411224
常住人口:35.26万(2017年)
建制沿革渑池之名来源于古水池名,本名黾池,以池内注水生黾(一种水虫)而得名 。黾池,上古属豫州,西周时为雒都(今洛阳)边邑,春秋时属虢、属郑 。战国时韩灭郑,渑池属韩 。周赧王三十六年(公元前279年),秦赵会盟于西河外黾池,今县城西有古秦赵会盟台遗址 。秦时置黾池县,属三川郡 。西汉黾池亦名彭池,属弘农郡 。三国魏始改县名为渑池,属恆农郡 。晋代属弘农郡 。北魏置渑池郡,辖俱利、北渑池和西新安3县 。置恆农郡,辖崤县,领有今县西部一部分 。后置宜阳郡,以西新安县归属之,也领有今县东部 。东魏置金门郡(后改宜阳郡),辖南渑池县,领有今县南一部分 。西魏恆农郡下,复置渑池县 。北周时,渑池县先后属同轨郡、河南郡,改南渑池县为昌洛县(后改洛水县),沿革为今宜阳县 。隋初渑池县属熊州,大业二年(606年)改属河南郡 。义宁元年(617年),又改属宜阳郡 。唐初在渑池境内置谷州,辖渑池等3县 。贞观三年(629年)更县名为“天池”,移治双桥镇(即今县治) 。显庆二年(657年)废谷州,天池改属洛州(后为河南府) 。五代时复渑池之名,属京西河南府 。宋属京西北路河南府 。金初属河南府(后改中京金昌府),兴定元年(1217年),渑池改置韶州,辖永宁、宜阳、沔池、利津4县,其中后2县均在今县境内 。元代废韶州,复为渑池县,属河南府,后改属陕州 。明、清属河南府 。明代县名亦称“沔池” 。民国时期渑池先后隶属河洛道、豫西第三行署、河南省第11行政公署 。1945年2月,成立渑池县抗日民主政府,属晋冀鲁豫边区豫西二专区 。1947年8月,成立渑池县人民民主政府,属太岳区第五专区 。1948年3月,渑池获得彻底解放,改属豫西一专区,又改属七专区、三专区 。1949年3月,属河南省陕州行政公署 。1952年归洛阳行政专员公署 。1986年4月归三门峡市管辖 。行政区划截至2017年6月,渑池县辖5个镇、7个乡:城关镇、英豪镇、张村镇、洪阳镇、天池镇、仰韶乡、仁村乡、果园乡、陈村乡、坡头乡、段村乡、南村乡 。共有行政村235个,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乡镇人口(人)面积(平方公里)下辖村城关镇6706634东关、西关、南街、北街、一里河、孟岭、塔泥、苏湾、峪沟、李家洼、十里舖、西河南、班村英豪镇3568989英豪东、英豪西、东马村、谷水、西曲、槐树洼、苇园洼、姜王庄、后营、周家山、王沟、翟延、水源、寺庄、寺庄坪、西英豪、东七里、东城南、王都、西城南、王家坪、富村、吴窑头、南马村、牛王岭、上渠、孟窑头、西庵头、英新、仁灵、新岭、槐英张村镇2163452张村、杜家、河南庄、庵北、漏泉、苏秦村、荆村、桑树坪、三化沟、曹窑、高桥、利津、杨家新村洪阳镇2177267东洪阳、上庄、石盆、德厚、北沟、柳庄、雷沟、上洪阳、刘村、赵窑、义昌、崤店、堡后、胡坑、吴庄天池镇40405137西天池、东天池、东坡头、陶村、下马筵、东杨村、芮沟、宋沟、马沟、堡南、杨大池、水泉洼、笃忠、张大池、竹峪、杜村沟、龙潭沟、北韭沟、陈沟、张吕、南昌、藕池、鹿寺、南涧、西园、贾沟、桐树沟、石泉、朝阳仰韶镇3461196马岭、庄子、刘郭、阳光、礼庄寨、裴窑、乐村、乔岭、苏门、仰韶、韶华、西阳、高村、崇村、张沟、天桥、崔门、中涧、甘涧、后涧、西天坛、天坛、东阳、贺滹沱、韶阳 。仁村乡17048131仁村、东张村、蟠桃、杨河、红花窝、雪白、大水沟、东段村、南坻坞、北坻坞、上西村、高堂、台口果园乡35314124果园、康洼、北平泉、南平泉、南庄、赵庄、峪峒、苏庄、南段村、东庵头、杨村、耿村、八里寨、东村、孟村、牛峪沟、西村、展庄、刘窑、石堆、孟家沟、石沟、下庄沟、西坡、毛沟、李家、窑屋、刘头、杜寺、太平庄、杜家门、路村、东岭、涧北、涧新陈村乡31564115陈村、贯沟、后河、石板沟、范洼、小口里、五爱、一心、白浪、槐朳、黄花、鱼池、苜蓿、滹沱、万寿、上南庄、池底、西段村、雍家院、朱城、下马头、柳雍、韶兴坡头乡15496212坡头、岭南、西川、汪坟、观吊、城头、泰山、韶峰、不召寨、茹窑、韩家坑、土岭、杨树洼、牡羊山、浪地、窑地段村乡9295204段村、柏隆、中朝、林场、宋村、上涧、中关、东庄沟、四龙庙、赵沟、南岭南村乡6478107南村、北仁村、青山、柏树圪塔、西山底、关底、后川、南洼、金灯河、林场地理环境位置境域渑池县位于河南省西部的崤山分水岭上,地处黄土高原的东部边缘,是秦、晋、豫三省之结合地带 。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1°33′~112°01′和北纬34°36′~35°05′之间 。北滨黄河与山西省的垣曲、夏县、平陆等县隔河相望,南连熊耳与洛宁、宜阳等县接壤,东裹义马市与新安县为邻,西界崤函连线陕县 。东西宽43.5公里,南北长52.8公里,国土总面积136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1667公顷 。县政府驻地东距省会郑州170公里、距洛阳市74公里,西距三门峡市58公里 。渑池县百度地图地质渑池地处秦岭东西複杂构造带中,位于秦岭山脉纬向构造带东端北分支——崤山一个向斜上 。向斜轴在南大岭一带,轴向近似东南,不对称 。全县大部分地区处于向斜之北面 。地层由老而新、由北向南排列 。位置处于华北陆台之南部,属华北断块区的太行断块,在崤山一带有断裂地层,且基岩出露 。在侏罗纪末期,受燕山运动影响,地层上折皱强烈、断裂发育,断裂以小断裂和不明性质断裂为主,个别地层中有岩浆侵入 。出露地层有:震旦系石英砂岩,寒武系灰岩、页岩,奥陶系白云质灰岩,石炭系灰岩、砂岩,二叠系、三叠系的砂岩、页岩 。地质总的特点是,构造複杂、断层极多 。较大的断层有44处,主要有龙鼻断层、扣门断层、焦槐断层、坡头断层、义沟断层、东山断层等 。渑池地质方面受新构造运动影响,形成近似东西走向的拱曲隆起和活动断裂,属鄂豫地震带外地区,为地震高发区 。渑池地震危险程度为5级(六度),但强震较少,震级一般小于5.5级,频率也较低 。地貌渑池地处黄河流域,地貌属浅山丘陵类型,海拔200~1500米不等,平均海拔505.8米 。北部是以秦岭余脉东崤山为主体的中低山区(韶山区,海拔800~1500米),以韶山林牧区为主,占全县总面积的52.5%;南部是以西崤山(即南大岭)为主体的丘陵川区(海拔400~700米),中部为一个向中间倾斜的槽形盆地(涧川区),包括涧河川和洪阳河川(海拔700~300米) 。丘陵川区含涧河粮烟区(占全县总面积的24.5%)和南大岭粮油烟区(占全县总面积的21.8%)两部分;北部黄河谷地,海拔在200~250米,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分布 。占全县总面积的1.2% 。黄河小浪底工程移民时,全部被淹没 。渑池县地势,从果园乡到南村乡,自南向北依次为梁前斜地、梁地、河谷盆地、山前斜地、低山丘陵、黄河阶地 。截至2000年底,小浪底水库蓄水后,235米高程以下黄河阶地全被淹没 。渑池山区属秦岭余脉的崤山段(嵚崟山),有大山约87座,山头2270个 。主要分南北两乾:南乾西崤山(南大岭),自陕县火石山(亦名谷阳山、谷城山)入界,东西走向,以土山丘岭为主,面积约300平方公里,山头主要有熊耳山(在渑、陕界)、龟山(吕祖庙山)等;北乾东崤山自陕县马头山入界,东西走向,以中低山区为主,主峰韶山,海拔1463.2米 。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还有:位于段村乡的尖山、笔架山、黄顶山、香炉山、关爷山、书山、羊园山,位于坡头乡的三架山、双栗树、五朵山、万古山、鏊山(雷公山),位于仁村乡的方山、轿顶山、寺大顶、木兰山,位于西阳乡的天坛山,位于南村乡的岱嵋山等,海拔1000米以下的主要山峰有:马头山、扣门山(羊耳山)、广阳山(渑池山)、桓王山(凤凰山)、青山、鹿抬头山、凤凰山(洪山)等 。全县主要山谷有金灯河谷、涧口河谷(含瓦庙沟)、石门沟、佛爷沟和柏隆沟等 。气候渑池县地处中纬度内陆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多受蒙古冷高压控制,气候乾冷,雨雪稀少;春季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进,气温回升,雨水增多;夏季,由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偏南不同,形成湿热乾旱、炎热乾旱和雨涝三种天气;秋季,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退,气候凉爽,雨水减少 。进入二十一世纪全球工业快速发展,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进一步增加,造成大气温度持续升高,随之带来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 。受此大气候的影响,2000年后,渑池县气候也有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年平均气温偏高、年降水时段趋向集中、暴雨冰雹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发生几率增加、极端气候事件的出现次数增加 。水文渑池县境内主要河流有涧河、洪阳河、涧口河等,统属黄河流域 。黄河自境内西北的槐扒村入境,至东北的关家村东1.5千米处出境入新安,境内流程58.5千米 。自然资源植物资源渑池县内栽培作物共有粮、棉、油、烟、麻、瓜、蔬、绿肥等40余类、451个品种 。其中,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穀子、红薯、豆类为主;经济作物以菸叶、瓜菜、花生、油菜中药材、食用菌为主 。此外,还有156科637属1218种植物 。据1986年农业区划资源调查,境内有野生植物156科、1218种 。在这1218种野生植物中,按植物形态可分为:乔木177种、灌木181种、藤本39种、草本821种 。按植被类型可分为:以槲栎为主的栎林和以栓皮栎为主的栎林组成的落叶阔叶林;以侧柏和油松为主的点片状分布的针叶林;以胡枝子、连翘为主的灌木,以黄栌为主的灌木,以连翘为主的灌木,以荆条、酸枣为主的灌木和以棠梨为主的灌木等形成的落叶灌丛;以牡羊草为主、以黄背草为主、以羊鬍子草为主和以蒿类为主的草甸 。按经济价值分,有以漆树为主的漆液植物和以栓皮烁等为主的单宁植物等组成的化工原料植物;以柴胡等为代表的根与根茎类药材、以艾叶等为代表的叶类药材、以金银花等为代表的花类药材、以酸枣仁等为代表的果实类药材、以杜仲等为代表的皮类药材等药用植物;以葛藤、枸树、桑树等为代表的纤维植物;以橡子、三叶木通等为代表的澱粉植物;以核桃、黄连木、文冠果为代表的油料植物;以杏、柿、枣等为代表的果皮植物 。按植物类谱可划分为:蕨类植物12科12属35种;裸子植物9科18属22种;被子植物134科607属1164种 。在以上各类野生植物中,县内的山地树种有50余科、79属、200种;四旁和引进树种15科、29属、5个种;花木15个科、17属、22种 。还有药用植物有702种(其中根茎类53种、果实类32种、全草类18种、树皮类7种、花叶类5种)、牧草26科428种 。动物资源渑池县动物资源计150余种,除猪、羊、牛、鸡等饲养动物外,还有野生的飞禽,走兽、爬虫、水生动物等 。动物有家畜、家禽15个种:牛、马、驴、猪、羊、兔、蜂、貂等 。除家畜、家禽和笼养鸣禽外,尚有野生动物120种,其中兽类22种、鼠类6种、鸟禽类38种,稀有动物有:香獐、鹿、羚羊等 。野生动物中还有爬行类、鱼类及大量的虫类及微生物等 。由于林区破坏和滥捕滥杀,野生动物中兽类濒临灭绝,一些野生动物如鼠类则因天敌减少而大量繁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