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被认为有宰相之才为何因桃花诗两次被贬?

古代诗人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纯洁善良,王勃不是,李白不是,元稹不是,刘禹锡也不是 。说什么刘禹锡得到重用可以振兴祖国,但昏庸无能的皇帝任人唯亲,不可能重用他……这就属于受迫害妄想了 。
刘禹锡的才华自然不消多说,白居易称之为“诗豪”,便足以为其才学定性 。唐顺宗是个病秧子,朝政托付给了王叔文,刘禹锡就是王叔文的最爱 。
对了,还有柳宗元 。
刘禹锡嘴欠到什么程度呢?
仗着做了高官,任意凌辱其他人,满朝文武几乎没有他看得上眼的 。
这还好说,毕竟是才子,恃才傲物也算真性情 。但他“颇怙威权,中伤端士”(《旧唐书·刘禹锡传》),这说明,就连行为刚正不阿的士子也被刘禹锡他们排挤了 。
京城人士非常恶心他们,却又不敢声张,道路以目,私下里称呼他们为“刘柳” 。
这是遭了众怒了 。
说刘禹锡有宰相才的,是王叔文 。
每事先下翰林,使叔文可否,然后宣于中书,韦执谊承而行之 。外党则韩泰、柳宗元、刘禹锡等主采听外事 。谋议唱和,日夜汲汲如狂,互相推奖,曰伊、曰周、曰管、曰葛,僴然自得,谓天下无人 。荣辱进退,生于造次,惟其所欲,不拘程式 。士大夫畏之,道路以目 。素与往还者,相次拨擢,至一日除数人 。其党或言曰,“某可为某官,”不过一二日,辄已得之 。
当然,这是说他们太狂了 。
革新自然有革新的好处 。
但狂就是狂,所谓党争,并不是说反对派不是什么好人,你革新派就一定是好人 。领头羊王叔文被整了,刘禹锡也就滚蛋了 。
去哪里呢?
去朗州当司马 。
其实就是现在的湖南常德,在那时还属于锻炼官员的地方:
地居西南夷,士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 。
下基层支援乡村建设,举目四望,没一个可以说上话的,刘嘴贱瞬间就成了刘闷逼,好在风景尚佳,刘高才也就成了刘婉约 。
写了许多唯美的作品,的确很棒 。
皇帝还是很想重用贤才的,原本想着慢慢让刘禹锡回来,但大家都不愿意 。抗议得最狠的,就是武元衡 。
之前柳宗元看武元衡不爽(点这里了解武元衡),因为武元衡拒绝加入王叔文的朋党,所以他们就是看他不爽,把人家直接从御史中丞搞成了右庶子,这是革新的新党整治顽固势力也好,还是单纯想统领朝政为所欲为也好 。反正事儿是刘禹锡他们办的,现在人家武元衡在中枢,皇帝想用他当宰相,那是门儿都没有的事 。
唐宪宗是韩愈文章里所说的明天子(今明天子在上),元和十年,因为记挂着刘禹锡的确很有才能,所以专门对他进行了召还 。
刘禹锡接到命令,当时就跳起来了 。回到京城,赶上花好月圆联欢晚会,因此写了一首诗,就是著名的《玄都观桃花》: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
乍一看,是看不出道道儿来的 。
但如果把玄都观换成朝廷,把桃树换成官员,你就懂了:
大家都说桃花美,风景真是好耶!
我栽的桃树都给拔了,新树是我走了以后栽的 。
如果还不懂,豆子叔叔不妨简单粗暴地替刘同学直抒胸臆:
呵呵呵呵,一群官员,油光满面 。
以前官员的拔擢和打压都是我管,现在朝廷里这么多的官员都是我走了以后上来的 。
不愧是刘禹锡,这是典型的欠抽 。
虽说唐宪宗很仁厚,但也只能让他滚蛋了 。
有多远滚多远 。
后来考虑到他还有八十岁的老母需要照顾,还是贬到了连州(广东清远)当刺史,继续磨练,后来几番调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