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中的苏联坦克所向披靡,美军也被吓得抱头鼠窜

二战后 , 美国的二战盟友变成了冷战对手 , 美国面临着多种环境条件下的装甲作战 。美国对于装甲战的焦点仍然是“冷线(战)”地域 , 即美国和北约的装甲部队将在欧洲与苏联与华约的装甲部队展开对峙 。不过在诸如朝鲜与越南在内的众多美国未与苏联直接接触的“热线(战)”地域 , 却展示出了与欧洲截然不同的装甲战作战环境与战术使用 。

1950年代 , 许多美军坦克老兵感到非常沮丧 , 因为艾森豪威尔政府正在吹捧两种全新的并且处于快速进化过程中的技术:战术核武器与导弹 。该思路旨在以快速与廉价的方式对抗苏联与华约 , 而不再以大量的装甲部队与之对垒 。
“政府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 朝鲜战争之后 , 美国无法再将军工业与军事人员保持在战争动员的状态 , 没有一场真刀真枪的战争 , 政府难以获得针对军事发展的政治支持 。核武器能以廉价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衡苏联 , ”来自美国陆军本宁堡陆军装甲中心的装甲历史学家Dr.Robert S.Cameron说道 。“然而 , 欧洲地面力量仍需要保卫西德 , 所以在装甲技术与装甲部队方面 , 仍是军事讨论的焦点所在 。”
地面部队逐渐开始重视自己的装甲单位在新的战争中需要怎样的新装备 , 以及如何以技术优势来克服与苏联与华约所保持的装备数量优势 。
“1950年代中期装甲装备设计的重点很简单:尽可能远地识别敌方目标 , 然后获取、接触并击毁它 , 最好是一击必杀 。要做到这一点 , 你需要更好的光学设备、火控系统和弹药 。但是 , 现实中该时期整个美国的国防系统都以核武器作为战争信条 , 那些更信奉传统作战观念的国防分支单位往往难以获得资金 , ”Cameron说道 。
从M46到M47再到1960年的M48 , 以及M48的升级版M60 , 尽管这是一个很完整的坦克进化历程 , 但并没有让坦克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 只是相关组件的升级 , 例如在引入了弹道计算机与更好的光学设备后 , 新坦克能够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获取目标 。同时 , 也有人在促使坦克发生革命性改变 , 他们试图为坦克融入导弹、火箭以及多任务平台等新技术 。不过这些新设计并未从走出原型的范畴 。
此时 , 一款新的坦克诞生了———M511“谢里登” , 一款用于取代老旧的空降装甲侦察突击载具的轻型坦克 。
“如果你把一群轻武装的伞兵放在敌后 , 那么如果他们受到敌军的重型装甲部队的反击 , 你该怎么保护他们?答案是他们必须拥有自己的机动反坦克能力 , ”Cameron解释道 。“得益于导弹和火箭技术的不断试验 , M551拥有了炮射导弹系统即“橡树棍” , 并被置于相对较轻的铝制车身之上 。”
“橡树棍”能够在非常可观的距离上摧毁(该时期)这个星球上已知的主战坦克 。将该系统被置于一个轻型装甲平台上 , 你可以兼顾强大的火力、可空投性与机动性 。当没有导弹发射时 , 你照样可以使用传统主炮进行射击 。从装甲技术上看 , M551是一款极好的、轻型且可空投、拥有最先进反坦能力的常规武器系统 。”
M551在1960年代投入现役 , 并在60年代中期被部署到越南战场 , 作为约翰逊总统为了加强美国在越南存在的行动的一部分 。虽然M551项目最初依然受到有限的资金和越来越长的概念开发链的影响 , 但它也得益于肯尼迪/约翰逊政府从近乎完全依赖核武威慑 , 到加强常规威慑力量的观念转变 。这为根深蒂固的冷战观点加入了更灵活的反应 , 并且此时苏联军队的机械化能力也正在不断加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