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被风沙所掩埋,读懂《一秒钟》的隐藏故事线索

不要被风沙所掩埋,读懂《一秒钟》的隐藏故事线索
2020-11-27 16:00:00
2点赞
4收藏
2评论
创作立场声明:电影《一秒钟》抢先快评,有剧透!
说下这个片子,《一秒钟》 。
由放一场电影引发的连锁事件,将一位电影工作者对一个时代的记忆进行了融合:颇具仪式感的“冲洗”胶片,对放映员的“神圣”塑造,观众看电影“过年”一般的欢呼雀跃,“两代人”对电影和胶片的执念 。
这是张艺谋新世纪后少见的强叙事电影,三位主角你来我往的“冲突”造就戏剧张力,有当年《有话好好说》时的韵味,故事里暗藏隐忍的情感表达,以及年代的隐喻,可供解读的地方很多 。张译、范伟演得真好,刘浩存很灵 。一秒片段、一部电影、一夜纷争、一日追随、一段岁月、一生羁绊 。
关于这部电影的场外故事,这里就不说了,但需要简单顺一下电影的故事 。
就像“结尾”那段被风沙掩埋的胶片一样,这个故事,其实也藏匿了一些线索,不要多想,其实就是隐忍的情感表达,以及所见故事下,角色的动机 。
主要就是两位主演的动机 。(有剧透,文中对一些词汇和语境做了适当隐藏/调整)
新闻简报
张译饰演的张九声,是一个劳改农场的逃犯,关于他被抓、出逃、以及“看电影”的动机,电影信息交代很明确:
张九声因为打了霸天虎的头头,才被抓 。期间他收到了一封信,信的内容我们不得而知,但最起码的信息是,他从中了解到的女儿“上电影”了,就在“《新闻简报》22号”中出场,所以张九声为了看一眼女儿,才选择出逃 。
但张九声为什么必须在那天那夜看这场电影呢,因为《新闻简报》的特殊性 。
《新闻简报》是播放在故事片开映前十分钟的“加片”,诞生于新中国成立时期的1949年,是用电影胶片纪录和传播新闻的一种方式,包含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
那个的年代电视普及率很低,大众了解新闻除了报纸、广播、就是这种形式 。所以《新闻简报》是电视机进入中国家庭之前,一个极为广泛而有效的大众传播渠道之一,我们理解为电影版的“新闻联播”即可 。那时候的观众,可以在电影院里,或者在露天的广场上、或者在《一秒钟》中礼堂里,依靠这种形式,了解国内外新闻 。
这个《新闻简报》是每周一期,每期约十分钟,每周影片通常会以“××××年第××号”进行编号,电影中那期是第22号 。而且这种胶片形式的播放,跟电视新闻不一样,不会重播,播完这期就该放下一期了,所以张九声必须追着电影胶片走,因为过了这村就没这个店了 。
他先去了一分厂,但错过了,电影已经放完了,他连夜徒步赶往二分厂 。到了二分厂发现胶片几乎损坏,但在范伟饰演的范电影的操作下,还能抢救过来 。
这是张九声的“只能停在这里看电影”的动机 。
他本想低调的看完就走,但在刘闺女“捣乱”和范电影的逼问下,他不得才暴露自己的身份,之前还抢了刘闺女的小刀,才能胁迫对方给自己放电影,否则的话,他在一分厂就可以动手了 。
PS,《新闻简报》在1978年后改为《祖国新貌》,直到1993年结束 。
胶片灯罩
刘闺女的动机就很好理解了,他抢夺电影胶片不是为了看电影,而是要胶片做灯罩 。
“用胶卷改造灯罩”,对于我们来说是个比较陌生的概念,我一开始也挺纳闷这是啥 。直到在放映室里看到范电影的灯罩,才明白过味儿来,小时候在老家好像见过这种 。
因为那个年代没有节能灯、LED灯这些,无论是台灯还是座灯,基本都是一根杆子上面放一个××瓦的灯泡,由于太亮,必须用罩子罩起来,而胶片是做灯罩的很好材料,因为对光的隔绝性适中(我小时候还拿过胶片看过日全食) 。